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對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從現行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看,實踐教學部分仍處于缺失狀態,實踐教學中的相關要求如將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將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相結合等很難滿足,這制約了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本文主要對實踐教學的相關概念、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升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問題;策略
一、實踐教學模式的相關概述
傳統理念中對實踐教學模式的認定,主要包含兩方面概念:其中之一認為能夠配合思想政治課開展的課外活動如勤工儉學、社區援助等,這些都為實踐教學活動。需注意的是,該種觀點完全將實踐教學概念排除在課堂之外,且對“實踐”過多地關注。而另一種觀點強調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活動。如針對某一社會話題的探討或其他演講辯論等活動,該觀點完全將實踐教學重點置于“教學”層面,片面性較為明顯。因此,綜合這些觀念,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實質為,在教學理論指導下,要求學生將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在活動中能夠強化理論知識的學習,實現再教育的目標[1]。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中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大多數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過程中,相關的實踐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各方面都得到改觀,但仍存在較多弊病,制約實踐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第一,從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情況看,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實踐教學開展的形式與涉及的內容能夠得到90%以上學生的認可,但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獲得良好體驗并可豐富理論知識的學生少之又少。產生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是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因有較多客觀條件限制,如組織安排、資金缺失等,僅能選取部分學生代表參與活動,這就造成學生參與廣泛性缺失的現狀。第二,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具備連續性特征。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課帶有明顯的隨意性特點。如因實踐活動時間安排不合理產生的部分班級可參加實踐活動,而另外一部分班級卻沒機會參加,或表現為前一學期有實踐活動,而后半學期缺少實踐活動的現象。這種教學實踐活動連續性的缺失,成為影響實踐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第三,實踐效果并不理想。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旨在豐富學生的思想政治知識,并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相關的體驗。但大多參與活動的學生在講述自身活動感受時,表現得極為茫然,可見實踐教學活動的效果并不理想[2]。
三、提高實踐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從師生關系角度來考慮
實踐教學在理念上強調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并不意味著完全否定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需充分發揮其“引導者”與“組織者”的功能,做好主題選擇、有效監督,管理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并對實踐教學進行總結。而在學生方面,學生可在活動主題選擇方面提出相關的建議,且應真正從活動中獲得體驗與感知。從實踐教學模式下的師生關系來看,二者更表現在協同方面,只有將學生作用、教師作用加以充分發揮,才可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從內容與形式關系角度來考慮
實踐教學模式下,內容與形式在邏輯關系上主要表現為后者需服從前者,前者對后者具有一定的決定作用。針對實踐教學內容,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社會主義理論等為核心,在此基礎上選取相應的實踐教學形式。可將常態化教學實踐與假期教學實踐活動相結合,其中的常態化教學實踐以課堂中的小組活動等為主,而假期活動表現在社會調查或志愿活動等方面。需注意的是,為提高實踐教學連續性,高校自身應加大實踐活動保障力度,可在每個學期適時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
實踐教學模式的運用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所在。在實際開展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活動中,應正視實踐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抓住現行實踐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強調課內教學活動與課外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并注意加大實踐活動的保障力度與監督力度,這樣才可達到提高實踐教學有效性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向澤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反思與重構[J].宿州學院學報,2010(12):104-108.
[2]苑秀芹.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反思與重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