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目的是引導經濟和社會發展,使其符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律。本文從科學社會主義與以人為本的關系出發,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概念和特點,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問題。
關鍵詞:科學社會主義;改善民生;以人為本;中國特色
一、通過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透析以人為本
改善民生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正確途徑。要正確認識民生,首先要正確認識人和人的需要。
第一,我們所說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現實中的人。盧梭曾經說過:人的本性在于“保存自己,憐憫同類”。促成自身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正是人的各種需求。
第二,我們對“人”的認識不透徹,沒有正確地了解人的需求。“在階級社會里就是只有帶著階級性的人性,而沒有什么超階級的人性。”這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的一段話,把人與社會、階級對立,最終導致用脫離了人的抽象的階級和社會概念,否定具體的個人的存在。
二、以人為本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
1.以人為本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命題
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就要求我們的每一項事業都要凸顯“人民”二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又進一步提出了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上升到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凸顯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2.以人為本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主旋律
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他創造歷史,推動歷史車輪不斷向前發展。“人類社會歷史永遠只是他們個人發展的歷史,不管他們是否意識到這個。”唯物史觀在科學闡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同時,也指明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規律。
3.以人為本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取向
恩格斯把科學社會主義定義為無產階級解放的科學,這就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是研究如何才能實現無產階級解放的,是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服務的。以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為宗旨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突出表現,是以人為本的歷史原則與執政黨宗旨的高度結合。因此爭取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是科學社會主義和崇高理想的根本宗旨,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取向。
三、在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突出以人為本
1.實現和維護好人民的利益
利益決定人心,人心決定成敗。滿足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對黨的執政,全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以及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把重點放在解決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突出問題上,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發展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事業。
2.保障和尊重人權
人權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每個人按其本質和尊嚴享有或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本質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實質內容和目標是人的生存和發展。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社會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尊重和保障人權先后寫入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五中全會、六中全會的決定和文件之中,并都作了強調,提出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致力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注重社會公平,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等思想。
3.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當今世界,人才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樹立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主動參與國際人才競爭,已成為時代的必然要求。既要重視資本,更要重視人才,引進人才力度要進一步加大。通過建立科學人才評價機制,暢通人才流動渠道和加強創新創業激勵,聚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人才的培養和長遠發展構建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愛華.關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內容的思考[J].科學社會主義,2012(4).
[2]秦 宣.論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重讀《共產黨宣言》[J].教學與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