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朗讀教學中融入寫作,在寫作中滲透閱讀能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升語文素養。本文從朗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朗讀和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朗讀提升寫作能力的策略三個方面探討了朗讀與寫作的關系。
關鍵詞:朗讀;寫作;一體化;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聲情并茂的朗讀是小學生最喜歡的閱讀形式。朗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朗讀能力的綜合體現,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將朗讀和寫作整合起來,在朗讀中融入寫作,在寫作中滲透朗讀,通過朗讀積累寫作素材,通過寫作提升朗讀能力。
一、朗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
1.朗讀是寫作的基礎
朗讀是吸收知識,寫作是表達情感,朗讀是寫作的前提。小學生通過朗讀,獲取豐富的語言信息;通過寫作輸出語言信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都是名家名作,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拓寬視野,開闊眼界,積累素材,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的語言魅力,積累一定的語言素材,才能寫出好文章。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記憶一些文辭兼美的好文章,體會文本語句,為寫作打下基礎。
2.寫作是學生朗讀能力的綜合體現
朗讀為寫作積累了知識,是寫作的前提;同時寫作也促進了朗讀能力的提升。學生通過朗讀,與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然后通過寫作實踐,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朗讀,理解和把握文字,深入理解作品的語言運用技巧,把握文章主旨,通過寫作實踐加以運用。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豐富的朗讀內容為學生的作文提供生動的寫作素材,將朗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認知世界的基礎上,完成創造性表述,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二、朗讀和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小學生通過朗讀,提升人文價值。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不單單停留在工具性層面,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重知輕能的教學觀念誤導了小學生的朗讀,小學生在朗讀中只關注音韻的朗朗上口,對文本內容缺乏思考,只理解文本的表面意思,忽略了文本的思想內涵。
2.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寫作教學中,一些教師安排仿寫或寫作讀后感,寫作局限于用詞、造句方向;學生通過仿寫可掌握豐富的詞匯和句型,但這種訓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品質,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教師應以課文的內容、寫法為范例,引導學生積累寫作方面的知識,有計劃地訓練學生的動筆能力,在讀與寫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實現從朗讀到寫作的遷移。
三、通過朗讀提升寫作能力的策略
1.通過仿寫培養寫作興趣
小學階段是兒童語言發展和形成的重要時期,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文字精煉,語言富有韻律和節奏,是學生仿寫的好材料。由讀到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仿寫是最基本的寫作方式,通過仿寫句式訓練,鍛煉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
2.開展續寫練習激發學生想象力
在寫作教學中,引入教材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引導學生把所學語文知識應用于寫作中。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參與到閱讀和寫作中來,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3.抒寫真情,實現朗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寫真情、抒真意,通過朗讀產生情感共鳴,引導學生聯系到身邊的人和事,通過書寫親身經歷,豐富朗讀體驗,提升寫作水平。教師可以激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拓寬作文題材,引導學生朗讀精美文章,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鼓勵寫真人真事,抒發真實感受,提升寫作水平。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抒寫真情,實現朗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讓聲情并茂的朗讀教學為寫作插上隱形的翅膀,讓學生把朗讀和寫作當成一種樂趣,培養學生熱愛朗讀、喜歡寫作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盧凱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學刊,2010(18).
[2]咸高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