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對人們的原有價值觀產生了巨大沖擊。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教育者要充分抓住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利用新媒體搭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重塑教育方法體系,促進大學生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新平臺
一、互聯網的發展及對大學生的影響
1.新媒體的發展
“新媒體主要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它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發生變化及延伸,也會在更深層次影響現代人的生活。
2.新媒體下教育工作的特點
(1)溝通媒介更加多樣化。傳統媒體依靠報紙、廣播、電視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將信息傳播出去,相較于新媒體而言,它的溝通路徑則相對寬泛些,它不僅僅依靠紙媒、廣播、電視等,更包含了互聯網。互聯網的傳播速度幾乎與事件的發生同步,它對信息的傳播有著無與倫比的快速,這使得現在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在當今新科技潮流的推動下,新媒體的傳播終端也出現多樣化,手機、平板電腦等大大豐富了新媒體的內涵。
(2)內容具有生動性和廣泛性。傳統意義下的教育者大多依靠一紙一筆一張嘴來傳授知識,方式單一且枯燥無味,當代大學生對這種教育形式難免產生厭惡。新媒體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恰恰能克服這一缺陷,多媒體教學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將與之相關的案例納入教學中,使學生通過案例學習知識,體會社會百態,從而使政治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
二、新媒體的興起對傳統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不同背景下的思想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各種力量的耦合作用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教育環境更加復雜多樣。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負面信息,大學生中不乏缺少甄別力者,他們無法甄別信息的真偽,更禁不住這些負面信息對思想的深度侵蝕,久而久之,就會喪失自控力,對自身發展產生不好的影響。
傳統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空洞的理論說教使大學生從認知上難以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實踐相結合,大學生普遍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就是一些哲學思想理論的堆砌,難以理解,只能死記硬背,考試時理論知識可能爛熟于心,一旦考試過去,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則成了匆匆過客消逝于考場。隨著新媒體的引入,理論知識以其生動易懂的形式出現在學習者面前,理論知識與實踐行為在圖文并茂的畫面中展現出來,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觀賞性,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三、新形勢下教育者的戰略選擇
1.重塑教學模式,注重雙向溝通
文化在育人方面具有特殊的優勢,這種優勢在于文化具有多樣性、生動性、滲透性、隱蔽性、感染性。傳統教育模式下將課堂傳授、話題討論及社會實踐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新媒體的出現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強調溝通的雙向互動性,而不是教師向學生單向輸出知識的被動過程。
2.創新教育思維,助力大學生思維轉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一成不變,生搬硬套,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案加以實施,并以精細的規劃輔助其實施。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從本質上影響大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大學生利用先進的思維武裝自己,通過課堂之所學,于實踐中形成創新型思維。現代社會是知識的社會,一切活動的進行均以知識作為前導。大學生以創新的思維去掌握知識,相信一定會得其所用,在社會發展的滾滾潮流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駱郁廷,魏 強.文化發展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2012(5).
[2]羅洪鐵,王 斌.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誠信教育效果評估的結果處理及應用機制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