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應該采用相應的教學技巧,因材施教。筆者認為“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更加適合低年級學生,畢竟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帶給學生的吸引力要遠遠大于書本。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加入游戲的成分,讓枯燥的問題有趣化,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本文主要從游戲和小學數學課程的關系入手,給出了將游戲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游戲;應用
魯迅先生曾說過:“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在當下的教育中,最忌諱給學生的心靈套上枷鎖,限制學生的天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解放學生的天性,不能束縛學生。將游戲引入教學,既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又可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1.游戲與小學數學教學的關系
小學數學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認識數字,熟練掌握四則運算方法,學會計算圖形長度,能夠進行單位轉換等。這些知識最鮮明的特點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是初中數學學習的基礎。而將游戲和小學數學相融合,是因為它們之間是相通的,游戲基于生活,小學數學亦是。游戲能夠輔助教學,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以便更好地游戲。將游戲與小學數學相融合,一方面體現了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愛玩,注意力難以集中,因此可利用游戲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利用游戲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不能讓教育禁錮學生的天性。
2.游戲教學的應用策略
(1)要有明確的目標。將游戲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可能會出現許多問題,其中最可能的問題是教師容易模糊教學目標,游戲會打亂教學進程。因此,教師在做游戲時,要時刻把握教學目標,切忌偏離教學主題。
(2)要保持嚴肅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游戲是嚴肅的,如果游戲的趣味性大于教育性,會使學生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致于忘記學習任務,就此失去了教學的嚴肅性。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監督的作用,把握游戲的每個環節,切忌將游戲的娛樂性蓋過教育性。
(3)做好總結和反思。在游戲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學生對新知識有疑問,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給學生時間進行討論,然后老師進行總體性講解。在游戲教學的最后,教師應該將所學知識進行串聯和總結,并強調本節課的重點。課后應該給學生留家庭作業:向父母口頭闡述游戲教學的內容,并在父母的幫助下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3.游戲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方法
(1)課前游戲。將游戲作為課前導入部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作鋪墊。傳統的導入一般是對上節課內容的梳理,并沒有什么創意。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需要的是有趣的課堂氛圍,如果將導入內容游戲化,會大大提高本節課的效率。例如,在學習加減法運算的時候,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輪流答題”的游戲:以一條龍的順序,前面同學出題,后面的同學作答,作答完畢,再將自己的題目說出來,讓下一位學生答。這樣就可以在每節課的課前練習運算方法,提高運算速度。
(2)課中游戲。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學生一般很難在第一時間完全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定的理解時間。因此,在課中加入游戲教學內容,既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乘法的學習應該是小學數學的重點和難點,有些小朋友十分討厭運算,乘法口訣表背起來也十分吃力。例如,“數青蛙”的游戲: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
(3)課后游戲。有研究表明,下課前的幾分鐘是學生學習效率最低的時間,要想保證整節課的效率,應該充分利用這幾分鐘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使學生的注意力保持集中。
本文分析了游戲教學和小學數學的關系,它們之間相輔相成,互通互融。在游戲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注意目標要明確清晰,不能在游戲過程中而忽略了游戲的教育性,一定要保持游戲的嚴肅性。其次,就是要做好總結和反思。最后,筆者主要以四則運算的教學內容為例,提出了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游戲應用策略。
參考文獻:
[1]任慶志.游戲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實踐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2).
[2]周 雷.淺談教育游戲在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中的作用[J].新課程(教研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