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運用已十分普及。然而像漳浦這樣的縣級城市及其以下一些鄉村地區,由于受到硬件條件、教師的信息技術業務水平、學生的認知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其信息技術與教學結合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因此,使信息技術與強調情感教育的政治學科教學相結合顯得十分必要。本文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對部分農村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農村學校信息技術現狀,從中發現了信息技術與農村政治教學的有效整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村;政治教學;學生
在現代教育發展中運用信息技術,能深化老師教學的基本知識結構,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為現代基礎教育的發展提供可靠保障。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平臺來實現教育資源的交流與共享作用。
一、對技術有效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術與政治學科知識的整合,是指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政治學科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學生學習方式的民主化、師生互動的創新化,使信息技術內化為學生認知、探究、學習的有效工具,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信息技術與農村政治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意義
現代社會生活中,孩子一出生既處在信息社會的浪潮中,從小使用手機、電腦、MP3等信息通信工具。因此,筆者制作的問卷中第一個問題是:“你家里有電腦或經常使用計算機上網嗎?”有48%的學生表示“周末都會上”,42%的學生表示“每天回家都會上”。這說明了在很大程度上,如果再用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式,已難以滿足當今學生對信息量的需要。多媒體的動感、豐富的色彩、直觀的場景、活生生的材料、動聽的音樂等都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眼、耳、手并用的能力。在調查中,問及“你比較喜歡哪一類課件”時,有85.3%的學生選擇“圖文、視頻、動畫”,10.8%的學生選擇“圖文并茂式的”,可見媒體手段越多樣,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也認為,課堂教學中存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在課堂教學中更大限度克服無意注意,增加有意注意,則課堂效率會大大提升。信息技術具有聲情并茂、視聽交融、感染力強等特點,集各種資源為一體,能極大地刺激學生各種感官,從而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
在問及“你所學的學科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比較多的學科由高到低排列是什么”時,調查結果顯示,政治占36.3%,化學占23.5%,信息技術才占15.7%。在問及“你認為媒體具有哪些作用”時,63.7%的學生認為“可以做到形象生動”,主要原因是因為政治學科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而且時效性強和知識綜合性強,包括中外古今、現代生活、人文、政治、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而且政治理論具有抽象性,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可以拓展教材空間,擴大學生想象的空間,在抽象的政治學科教學中也可以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文字為生動有趣的信息載體。
在問及“你上網利用信息技術能提高創新意識嗎?”時,有30.4%的學生認為“能”。
要將信息技術與政治學科知識整合,老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采取有效設問方式,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討論??梢愿鶕鄳黝}讓學生自己去搜索相關的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鍛煉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村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設施和信息技術的配置普遍有限,有些學校計算機、網絡資源普遍不足,有的學校僅有一間多媒體教室,所以造成很多教師不積極去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
(2)由于編制問題,一些農村許多政治教師年紀較大,計算機知識有限,甚至基本不知道,所以這些教師不會使用媒體信息技術。
(3)教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要下載資源。由于要將搜集到的資源進行適當改編,使之符合政治教師上課的內容,因此需要花費政治教師相當多的備課時間,導致出現了農村政治教師不想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局面。
(4)教師在操作計算機的過程中,由于程序的事先預設和操作的固定性,當多媒體設備出現問題時,就可能耽誤課堂教學進度,而農村教學教師人數較少,沒有能力自己排查程序問題,只得等待專門的電教老師來處理或者停止使用課件來繼續上課。
(5)信息技術主要通過網絡手段來傳播,網絡中的信息良莠不齊,尤其是上課過程中有時可能會跳出一些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其他鏡頭,而打亂課堂秩序,所以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對我們廣大教師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
四、信息技術在農村政治教學中的有效整合及操作建議
(1)在農村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注意進一步完善以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的建構。把計算機作為新的教學手段,并運用于課堂教學演示中。這能滿足教師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并能幫助教師通過多媒體形象地為全體學生講解課堂重點知識。
(2)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可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信息技術的技能較多,教師本身大多承擔著較重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應在分析了解目前農村教師多媒體操作水平的基礎上,同時考慮教學中的實際要求,按學科設計出不同的培訓內容,采用安全教學,對教師進行分層次培訓;在農村學校閱覽室或圖書館中,添置計算機教學軟件和學習教材,供教師學習和運用。在教學集備的過程中也應考慮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及技術問題的探討,并充分調動教師學習和應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積極性。
(3)農村中學教師在制作政治學科多媒體課件過程中,內容不是越多越好,不宜用太多的多媒體手段(如錄音、錄像、投影、照片等),不然容易導致課件花哨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內容。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選擇那些課堂內容抽象、過程復雜、難以口頭表達、學生理解吃力、用傳統教學形式難以奏效而且又適合采用多媒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多媒體授課,只有這樣,才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在多媒體教學中要堅持適度、適量、適時原則,不要將思想政治課變成了“放像課”。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媒體所提供的材料,既要與學生的實際相符,又要與理論相一致。在選擇多媒體材料上應體現本地區、本學校甚至是教師自身的教學特色和亮點,發揮自身的優勢,科學合理地進行布局,注重知識結構的構建和整合。
(5)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現代媒體手段和傳統媒體的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演繹手段、原理和技能訓練上的優勢。同時要看到傳統教育同樣具備事實材料可感知、實實在在、方便直觀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向 軍,胡 森,鄧 驕.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好家長,2015(16).
[2]衛愛明.信息技術與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的整合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2).
[3]黃少輝,黃 鴻,李呈林,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下的學與教平臺[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11).
[4]王鳳芳.淺談多媒體技術對提高農村思想政治課堂的實效性[J].新課程導學,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