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端正大學生入黨動機工作面臨的信息傳播的網絡化、大學生主體“90后”化、入黨動機的多元化等新形勢,從主動搶占網絡陣地是必然趨勢、創新方式方法是重要途徑、全面從嚴教育培養是根本保證三個方面,提出端正大學生入黨動機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新形勢;大學生;入黨動機;思考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的深刻變化,給端正大學生入黨動機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充分認識當前端正大學生入黨動機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具有重要意義。
一、端正大學生入黨動機工作面臨的幾個新形勢
1.信息傳播的網絡化
近年來,網絡特別是無線網絡技術迅猛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就像蒸汽機、電力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工業革命,互聯網技術發展帶來了信息革命,正在而且必將給人類社會帶來深遠影響。網絡成為信息傳播的新載體,它的便捷性、廣域性、開放性等特點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擴展了人們的交往范圍和空間,沖破了地域限制。互聯網海量的文字、聲音、圖像信息加劇了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交融,互聯網也日漸成為社會輿論的主要陣地。目前,我國有6億多網民,年輕一代幾乎都是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用戶,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獲取各種信息的首要來源和傳播信息的主要方式,給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為人們改進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發展自我能力等提供了新的機遇。幾乎人人離不開網絡,工作、學習、購物、查詢、游戲、理財、聊天等都需要接觸到網絡,這是我們今天所處的互聯網全面滲透的時代大背景。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正因為如此,國家制定及實施了“互聯網+”
計劃,強調樹立互聯網思維,通過線上線下融合互動,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新時期的大學生處在全媒體時代,對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的興趣逐漸下降,新興的網絡媒體形式如微信、QQ、微博、貼吧等對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年輕大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大學生每天上網的時間大幅增加,很多大學生成了“低頭一族”,習慣于瀏覽電子屏幕,觸摸屏在他們的眼里就如同紙張一樣。雖然網絡游戲、網絡抄襲以及網絡上充斥的負能量信息對部分大學生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但網絡提供了便捷的學習和交流平臺,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國內外形勢的主要途徑,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學生“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它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大學生思想、生活、學習等各方面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2.大學生主體的“90后”化
“90后”泛指1990年以后至2000年之間出生的一代公民,他們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主體。“90后”大學生成長于中國經濟和科技快速發展的時期,他們沒有經歷過政治上的動蕩和經濟上的困難時期,從小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再由于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90后”普遍為獨生子女,受長輩的寵愛較多,他們自信張揚,敢說敢想敢做,以自我為中心意識較強,自我期望值高,團結協作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比較缺乏,抗挫折和自我調適能力較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我國的文化、價值觀也逐漸多元化,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社會環境越來越復雜,“90后”大學生的個性和價值觀念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90后”大學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他們從小就在網絡中接觸各種知識和信息,大大開拓了眼界,他們對網絡十分依賴,思想觀念開放,勇于接受新鮮事物,學習能力較強,興趣愛好廣泛,衣著、發型等新潮,思維活躍;但對一些熱點問題辨別能力較弱。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和政治民主的日益完善,“90后”大學生變得積極主動,有著較強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觀念和自主意識,競爭、效率、務實、創新意識強烈,更加渴望實現自我價值。
3.入黨動機的多元化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大學畢業生就業分配制度由國家統分改為自費上學,自主擇業。當代大學生人數眾多,就業壓力加大,在當前就業市場總體上形成買方市場的條件下,具備中國共產黨黨員身份的畢業生在就業時多了一個競爭砝碼,部分學生入黨動機的實用主義色彩明顯。“‘90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逐漸弱化,入黨動機呈現出明顯的功利化、現實化的趨勢。”他們入黨的積極性很高,有比較強烈的入黨愿望,有的學院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90%以上,但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缺乏全面的認識,入黨動機也不盡相同,呈現多元化、復雜化等趨勢,在“為什么要入黨”這個問題上缺乏明確的認知,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和價值觀扭曲的問題。
大學階段仍處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大學生的思想還有很大的可塑性。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給大學生帶來負面影響;經濟轉型、改革深入、部分黨員的腐敗、互聯網的普及等因素,給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帶來嚴重的挑戰,部分大學生在入黨動機方面出現偏差,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缺乏,大學生的從眾型、功利型、榮譽型等入黨動機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新形勢下端正大學生入黨動機的應對措施
大學生是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群體,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是否端正,關系到黨員隊伍的質量能否提高,關系到黨的前途和命運。新形勢對我們端正大學生入黨動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不僅要繼承長期以來形成的好方法,更應該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有針對性地改進方式方法。
1.主動搶占網絡陣地是必然趨勢
面對迅速興起的“互聯網+”浪潮,我們應當積極作為,在“互聯網+黨建”上下功夫,主動迎接由網絡技術變遷帶來的挑戰,轉變觀念,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時代緊迫感順應網絡時代發展的趨勢與要求,通過搶占網絡陣地掌握引導學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勢在必行。
應該樹立互聯網思維,主動借助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工具的傳播優勢,把握網絡特性,熟悉網絡語言,積極利用網絡育人。加快建立一支適應新形勢需要的專業化專職化高水平的黨務工作者隊伍,提高黨務工作者利用網絡開展工作的能力。全面加強網上黨校和紅色網站建設,利用網絡大力弘揚主旋律,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高校網絡文化陣地,擴展宣傳渠道和教育覆蓋面,營造良好的輿論引導環境,利用網絡進行遠程學習、理論研討、文件傳達、結果公示、撰寫指導、網絡會議、互動交流等,達到提升工作水平和實效的目的。
比如,有的高校應用在線考試系統對入黨申請人和入黨積極分子進行考核,與傳統的筆試形式相比,新方式受時空限制小,考生考完即可獲得成績并知道自己錯在什么地方,教師可以快速閱卷統分,也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創新方式方法是重要途徑
針對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高校要達到端正大學生入黨動機的目的,創新就顯得至關重要。應積極探索新的工作載體,不斷探索效果好的方式方法。如果思路僵化,依舊照搬老辦法老內容,說官話套話,則難以有效地為大學生解疑答惑,學生受益不多,甚至會產生排斥和逆反心理,效果必然欠佳。
要深入大學生當中,了解他們的真情實感,面對面地交流,平等對話,多傾聽學生意見。要切實增強時代感、吸引力、感染力,與時俱進,體現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的“注重人文關懷”,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聯系大學生的實際,把思想引導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要改變一些以灌輸式集中教育和理論說教為主、內容與現實不同程度脫節、深度互動和討論交流較少的現象,改變有的黨支部活動形式單一,組織生活質量不高,把組織生活當作一種任務而流于形式的現象。“對一些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要進行改革創新,變‘你講我聽’的授課方式為‘互動研討’式,同時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手段,不斷創新工作平臺,使教育形式更加‘活’‘新’‘實’。”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們豐富而寶貴的紅色教育資源,積極發揮紅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實現理論說教和體驗教育相結合,通過開展尋訪優秀黨員、素質拓展等體驗式教學,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的感悟,利用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和黨的光輝歷史來教育感染學生。重視榜樣的激勵示范作用,要及時發現學生中的優秀典型,盡量用大學生身邊的和大學生公認的典型人物現身說法,讓廣大學生在學習和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提高改進自己、完善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90后”大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樹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不斷矯正大學生入黨動機的偏差。
繼續深入推行領導干部講課制度,要鼓勵領導干部和專家學者為學生作有深度的專業輔導報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教育內容要學生愿意聽,聽得懂,多開展互動交流,多進行學生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和時事探討。要抓住建黨節、青年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手段,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趣味性,開展黨的知識競答、學生講黨課等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參與性、創造性的活動,相信學生,放手讓他們表現,多給他們創造鍛煉的機會和平臺。適當減少大塊理論文章,善于利用動漫、圖表等直觀簡潔的形式,通過推出手機報、“微黨課”等形象生動、有內容、接地氣的短文進行日常宣傳,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引導效果。
3.全面從嚴教育培養是根本保證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能否端正青年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決定著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只有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近年來,各高校招生人數逐年擴大,大學生黨員發展也步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針對大學生入黨動機復雜化、多元化的現象,我們應客觀、辯證、歷史地看待問題,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促進學生擔當時代使命,將渴望成才和要求入黨有機統一,將個人夢想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結合起來。應該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堅持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不僅要保證數量,更要保證質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堅持“量”和“質”的辯證統一,不能把發展黨員人數作為衡量支部工作開展的成效,防止出現“重發展輕培養”“重數量輕質量”的不良現象。在考查學生時不唯學習成績,注重思想層次,深入考察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和道德品質、紀律意識、創新創業能力等綜合素質,“成熟一個,發展一個”, 堅持慎重發展,好中選優,嚴字當頭,嚴格程序、嚴格培養和管理、嚴格責任。認真落實團員推優、群眾評議、“三會一課”等制度,嚴肅紀律,杜絕“人情黨員”等歪風邪氣,使全面從嚴治黨成為新常態。
從中學到大學這段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培養期,要重視大學生入學以后的新生過渡期的教育培養,把握好學生在校有限的教育培養時機,搶占第一時間,早培養,早教育,堅決同各種不良風氣、思想作斗爭,用正確的動機取代大學生的不正確動機。對入黨積極分子要進行全面系統的黨的理論教育,加強學生入黨后的繼續教育,加深他們對黨的認識,使黨的理論真正入腦入心,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使學生學理論,信理論,用理論。
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社會實踐是有效而且受學生歡迎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由于學生從小總體上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實踐經驗十分欠缺,高校黨組織應千方百計提供實踐鍛煉平臺。對學生黨員要給任務,壓擔子,加強對他們的活動指導,讓他們深入學生,通過設立“黨建助理”、 擔任新生輔導員、推行黨員聯系班制度等,充分發揮黨員在創新創業、就業升學、示范新生、寢室管理等方面的傳幫帶作用,促進他們成長成才,當好先鋒模范,履行好崗位職責,增強擔當精神,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有計劃地組織大學生參加敬老助困等志愿服務活動,推動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常態化,引導黨員樹立宗旨意識,深入社會,了解國情, 提高辨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用所學知識服務他人,通過實踐不斷檢驗和端正入黨動機。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ER/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 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2015-07-04.
[2]史向軍,張 瓊.“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3(1):73.
[3]田炳臣.緊緊圍繞保證質量做好發展黨員工作[J].黨建研究,2014(10):52.
[4]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4.
[5]曾雅麗,張 健.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入黨動機調查與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