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聯系更加頻繁,因此,我國目前各行業對英語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國與國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創新精神是人才的最基本素質,是國家興旺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英語教師,其任務應該是適時營造創新氛圍,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去交流和實踐,培養學生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筆者根據初中英語的學科特點和本人的教學心得,談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4-26
作者簡介:莊蕊貞(1983—),女,福建南靖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育。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倡導以學生為主的創新精神,有利于改變“填鴨式”傳統教學模式。如果能把興趣培養與創新作為一種學習英語的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逐漸養成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
1.創設情景,激發創新意識
要讓學生有創新精神,首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學生在創新氣氛中學習英語,長此以往,創新教育的實施就會變得卓有成效。“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能引思,思則生趣”,思維都從疑問開始,疑問是學生創新的起航點。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問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要以問題為中心來組織教學過程,實現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產生問題—再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勇于發問,鼓勵學生通過主動思考來發現問題,并敢于質疑問難,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講解有關母親節、父親節的文本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問,“We have parents and we love them, do you know which days are special for our parents, have you ever spent those days with your parents?”學生通過這樣的問題就會對關于父母的節日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帶著問題進行創新思考,或通過探討爭議,勇于對問題提出新的看法,然后進行探究,化解疑問,順利達到了掌握本課知識的目的,從而確保了創新教育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實施。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初中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還會表現出活潑、好動的特點,有時難于接受教學中存在的難點,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英文歌曲、英文課本劇、英文小游戲、英文演講等活動與文本教學相結合,這些游戲不僅形式多樣,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興趣。我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單詞學習開展了“避雷”游戲:我預先告訴學生哪個單詞是“地雷”,在讀到這個單詞時應跳過不讀;若學生不小心讀了這個單詞,其他學生會高喊:“One、Two、Three,Bomb!”并將手中的“沙袋”丟向該學生。學生通過參與游戲,不僅體會到英語單詞拼讀的樂趣,更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培養了自己的創新精神。
3.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一般是教師先進行知識點、例題、習題講解,再向學生提問。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知識,但是存在明顯的滯后性,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其學習效率可想而知,更無法實現創新教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預先設置一些與文本有關的趣味性問題,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移到閱讀教學中,提高他們閱讀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急切地想獲取閱讀文本中生詞的詞義,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閱讀活動,有利于學生順利開展猜詞活動。
4.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盡力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產生強烈創新的欲望。如在學習有關“Learn to say”的內容,我先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模仿說話人的語氣和語調,學生的不同模仿表情既引發了大家的笑聲,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給教學的創新帶來一定的阻力。初中英語教師一定要認識到社會的變革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在教學中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開展創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振華.關于素質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語創新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5(3):96.
[2]唐 蕊.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