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升,信息化與互聯化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方向。因此,作為新時期高職院校核心教育內容課程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在新課程改革全面開展的當今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愈發顯得重要。而概念圖的運用可以提升計算機基礎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建立起完善的學習模型,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在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對一些實際教學概念圖的運用情況的分析,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以期提升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概念圖;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5-04
作者簡介:張延承(1977—),男,山東煙臺人,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專業教學。
高職院校擔負著為社會輸送適應新時代環境的新型人才的重要職責,是國家與社會重要的人才孵化器。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嚴苛。傳統的教學手段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缺陷的概念圖等新媒體手段在高職計算機基礎課堂中的應用值得我們深入探討,這些手段可幫助我們最終達到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1.概念圖的特征
概念圖本質上是一種教學手段,是新媒體手段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概念圖一般由節點、連接線、知識層級以及客觀命題幾個基本要素構成,是有層次地幫助學生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的一種圖示法,能夠促進學生建立起良性的學習模型。
2.概念圖具體應用
計算機基礎課是一門非常注重基礎的課程,所教授的知識結構可以說是學生在高職院校就讀期間最為根本的基礎知識,是學生思維知識模型的下層建筑。而越是基礎性的課程,課程中所包含的概念性知識也就越多,整個知識體系所形成的知識架構也就會有更多的分支與層次,需要學生用心去理解,掌握學習方法。而面對繁多的知識點與復雜的概念知識,概念圖的層級優勢與結構優勢也就恰好能夠發揮出來。接下來我們就對概念圖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展開討論。
(1)根據概念圖設計課堂。概念圖具有得天獨厚的層級優勢與思路優勢,不僅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最高效率的知識記憶與理解,還能幫助老師構建起一個更加科學、高效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課堂,利用課堂的常規開展加強概念圖的引導作用,還能使學生的記憶通過實際的課堂過程逐步加深。概念圖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融入課堂中,能夠在無形中影響學生的學習思路,形成新的學習模式并逐漸加以鞏固。教師可以利用概念圖的設計將傳統的教學目標進行修改,設立一些具體的情景模式與互動式活動深化知識結構,使課堂所要教授的知識、想要表達的理念更加清晰與直接,更加適合學生學習。
(2)增強學習效果。概念圖最直接的應用價值體現就是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反映了概念圖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課堂中應用的效果。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借助概念圖的優勢,指導學生進行課堂內容的學習,其中不僅要在課堂中將書面化的概念知識點傳授給學生,還要全方位地向學生展示完整的知識產生原理與思維過程,將一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剖析,理解,記憶,直至合理運用。作為一門以邏輯語言與程序架構為核心的課程,這樣的教學能夠盡最大可能幫助學生,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思維與基本邏輯能力,使得學習效果不再只是體現在書面表達與理論知識的考核上,還進一步體現在思維能力與實踐素養上。
(3)幫助深化記憶。面對眾多基礎概念與知識點,學生往往無法及時有效地進行記憶與理解,這對于一門基礎性課程來說是致命的。而概念圖最直觀的作用就是指導學生進行按圖索驥式的學習與記憶,將無序化的主要知識點連接成線,并通過知識點的相互關聯慢慢形成一個由知識線、知識面組成的知識架構,最終通過這個知識架構輻射至全部的知識點。概念圖之間知識點的串聯讓學生可以利用形象化的圖形將知識點一個連一個,形成輔助記憶與輻射記憶,記憶一個知識點就能將同一層級上的全部知識點記憶,并最終按概念圖向上或向下延伸,直至記住全部知識點。這樣的方式擯棄了傳統僵化的記憶模式,使得知識的記憶更加靈活,并促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我學習與探索能力。
參考文獻:
[1]鐘亞玲,李 越.不同概念圖在教學中的運用[J].生物學教學,2013, 38(3):18-20.
[2]陳建樹.知識可視化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