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深受互聯網的影響,進而在現實中表現出平等性、開放性、隨意性等互聯網思維特征。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者和服務者,面對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思維特征,應形成相應的輔導員的互聯網工作思維,要心懷“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管理理念,形成尊重個性的包容心態,培養“死磕”的工作態度。互聯網思維為互聯網時代輔導員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提供了思維和理念上的支持。
關鍵詞:互聯網;學生工作;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9-06
作者簡介:李 輝(1988—),男,碩士研究生,教師,研究方向:互聯網思維輔導。
一、大學生互聯網思維特點
大學生互聯網思維具有平等性的特點。平等性即網絡條件下的人人平等,這是由互聯網的“去中心化”運行模式所決定的。網絡的深入發展,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增大。在互聯網世界,沒有地位、財富等世俗的信息,大學生更加享受網絡中平等帶來的各種便利。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也更加渴望平等的生活方式。受到別人的平等對待和得到尊重是大學生平等性思維的最重要體現。大學生不希望成為任務的執行者,更希望成為校園生活的主角。互聯網思維下的學生工作要滿足學生追求新鮮事物、自我表達和自我成就的需要。這一特點能更好地創新學生的工作思維方式,促進學校形成“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管理理念。
大學生互聯網思維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既沒有時間限制,也沒有空間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接收網上信息和在網上發表信息。當代大學生從網絡獲得的信息已經遠遠超過了書本,豐富的開放式信息也讓大學生的眼界更加寬廣,思維更加開放。當遇到問題時,出現不同觀點的現象也更加突出,大學生不再滿足于唯一的答案,進而要求輔導員在工作中懷著一顆包容的心,尊重大學生的個體意識和個體差異,培養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而非同一的方式去獲得關注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二、輔導員互聯網思維工作模式探索
1.心懷“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管理理念
遵循互聯網思維中平等性的思維特點,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者高高在上、學生處于被動受教育的地位和狀況,實現無中心的“以學生為本”的運作模式。輔導員和學生之間更多的是平等的姿態,在平等的交流對話中,解決現實問題。和學生做朋友,其表現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多的是實實在在地和學生做朋友的一種心態,把學生當朋友,輔導員以一種低姿態和學生共同探討問題。首先,輔導員要了解學生的內心和需求。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受到各種環境的沖擊,人生觀、價值觀不成熟,面對情感、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時,輔導員應該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用滿腔的熱情去關愛學生。其次,輔導員要和學生推心置腹地交流。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輔導員的工作,讓學生知道輔導員工作的立場、原則,進而理解和支持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最后,輔導員與學生樹立共同的目標。
2.形成尊重個性的包容心態
互聯網時代,面對社會的各種變革,輔導員要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和包容的心態應對突如其來的各種學生問題。包容的心態體現在包容地看待學生的各種問題。當今處于互聯網社會劇烈變革時期,各種問題的出現可能是之前各種規章制度始料未及的。互聯網思維要求輔導員老師要注意包容地看待學生問題的發生和處理方法。每個人遇到問題的處理方式不同,輔導員老師不能被既成的學生管理條文限制工作思路,應以包容的心態接受一切未知的可能,用包容的心態看待問題處理的不同方式,工作中科學引導,遇到問題多疏少堵。大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輔導員做到理解尊重對象情感,思想交流以誠相待,使學生不怕犯錯,用挫折促成長,進而做到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互聯網思維是當下社會的主流思維模式。當互聯網思維之風吹向高校學生工作領域,作為高校輔導員,一定要把握好思維趨勢和高校大學生平等、開放、隨意的思維特點,在制度和實踐的基礎上,心懷“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管理理念,形成尊重個性的包容心態,培養“死磕”的工作態度,構建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學生工作思維模式。在新時期,高校輔導員要全面了解學生想法特性,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工作,對學生的互聯網思維特性進行合理引導和科學管理,實現輔導員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 鋼,袁 越.淺談互聯網思維[J].科學中國人,2015(24).
[2]譚紹鋒.互聯網思維下的高校輔導員學生工作[J].亞太教育,2015(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