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教學改革越來越注重課堂的高效化。樹立一個明確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均十分有效。本文針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現狀以及策略進行了分析,筆者發現,只有樹立正確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才能夠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教學的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4-08
作者簡介:楊 歡(1980—),男,中學二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初中化學教學。
1.教學的目標的設立在教學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目標的人生像無頭蒼蠅,制訂目標有助于我們將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處,目標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中,教師的目標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學有所成,學到有用的知識,掌握必要的技能。建立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既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教學目標的深刻內涵
教學目標是一個雙向目標,既是教師的目標,也是學生的目標;教學目標就是師生希望通過教學活動有所收獲。與我們平常說的教學目的不一樣,教學目標更加具有明確性和可操作性,并且教學目標的制訂結合了實際情況,具有實踐性,因此通過設立教學目標來提高教學效率是一個科學的做法。
3.初中化學教學中實現教學的目標的關鍵
(1)加強預習環節。初中化學這門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課時較少, 因此課前預習就十分必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它既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能夠為課上學到相關內容打下基礎。另外,教師要向學生強調學習筆記的重要性,在預習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標記,當老師在課上講課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筆記關注這些知識點,更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2)建立新的教學觀念。在過去的教學進程中,師生互動的模式通常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很多學生由于性格內向或者膽子小怕回答錯誤,從來都不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由此可見,過去的教學方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絆腳石。在如今教育模式不斷改革的進程中,要對過去不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要著重開發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開展小組教學,實現教學的高效性。
(3)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我們都知道,在過去的教學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就是上下級的關系。而現在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復述者,他成為一個引導者、安排者、組織者。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發現學生的問題,解決他們的疑問。學生與學生之間也不再是過去單一的競爭關系了,他們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這樣的模式讓他們學得更有動力,學習效率也能夠得到極大提高。
比如,在化學“氧氣的實驗室制法”這一知識點的時候,過去都是教師講解,教師演示實驗進程。而在新的課改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一同對化學的原理進行分析探討,在實驗板塊要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設計,并且能自主完成實驗。實驗之后小組進行分析討論和交流,最后老師再進行思路整理。
(4)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的前提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只有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才會使學生有更大的動力去學習知識,提高其積極性。在過去的教學方式中,大多都是老師單一地講,學生機械地去聽,去記,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是沒有互動環節的,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甚至感到厭煩。缺乏互動的學習不但會降低教學效率,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必然會降低。教師應該多留出一些空間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
比如,在講解“氧氣的制作和收集”這一實驗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實驗演示之后,讓學生在課下觀察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再根據所學到的化學知識進行化學公式的推導。也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收集氧氣的其他方法。教師也可以將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設置成一些有趣的實驗,讓學生能夠將生活想象和化學知識聯系起來,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學習,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化學教學不再枯燥,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教學改革的進程中, 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充分備課,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梁 青.初中化學高效課堂建設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3.
[2]袁 帥.初中化學情境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