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促使廣大教師反思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進而嘗試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活動化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激活歷史課堂,更能為傳統的歷史課堂注入活力,為學生發揮創造潛能搭建舞臺。
關鍵詞:歷史;活動化;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4-20
作者簡介:袁小榮(1978—),男,江蘇淮安人,中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效歷史課堂的創設。
1.注重學生的能力成長是活動化教學的特點
新課程理念的更新,催生了對新教學模式的探索,其原因就是由于教育教學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能力成長的要求,而注重能力成長是初中歷史活動化教學的一大特點。
比如,在有關“科學技術發展影響人們出行方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調查研究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提交關于人們出行方式歷史變遷的調查報告,并經過分析,簡要地說明交通方式的變化如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歷史的進程。這樣的調查研究,不是想當然地胡編亂造,不是學生一拍腦門就能夠想出來的。學生要拿出一個像樣的調查報告,必須要對歷史上的科技發展和交通工具發明的歷史爛熟于心。這不僅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資料查閱和檢索,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生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在這一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信息搜索能力、資料整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調查研究的能力。這些能力的鍛煉是在一個活動化歷史教學中實現的,歷史活動化教學模式其本身就具有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經歷能力鍛煉的特點。
2.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開展活動化教學的前提
初中歷史的活動課,有別于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它的展開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密不可分。活動化教學,需要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優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
在針對一些具有情感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開展活動化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學的效果。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活動化的歷史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教學活動中體驗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是開展活動化教學的重要前提,通過興趣的激發,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合作探究,實現學生能力的鍛煉和思維發展。
3.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是活動化教學的魅力
初中歷史的活動化教學之所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促進學生的能力成長,與活動化教學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密不可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開設豐富多樣的活動。
比如,教師可以開展報紙閱讀活動,設置這樣的活動其目的是要讓學生關注時事,了解現在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引導學生針對這些事情,用歷史的眼光去審視和評判。也可以通過新聞專題閱覽,讓學生學會認識固定地區的歷史背景和歷史現實。在對中東專題的報道中,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中東動亂的根源,認識到宗教信仰對歷史進程的推動作用和對一個地區和平穩定的關鍵作用。
教師還可以開展漫畫歷史的活動,讓學生欣賞漫畫,認識歷史事件。了解歷史事件產生的背景和結果。還可以讓學生針對歷史事件進行創作活動,不僅給了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
針對一些著名的歷史事件,教師可以開展歷史劇表演活動。可以讓學生針對歷史事件創造劇本、臺詞、自作服裝道具。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會在興趣的驅動下,自主地搜集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對歷史劇要表達的思想和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學生對這些歷史劇的演出樂此不疲,既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又讓學生通過融入角色,將當時的歷史情境演繹出來,強化歷史感知。
其實初中歷史活動化教學的形式還有很多,教師要改變歷史教學的局面,發揮聰明才智,積極地尋找歷史知識和學生課堂活動的契合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開展活動化教學,不僅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更符合培養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是教學創新的積極嘗試。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通過大膽的創新和嘗試,開辟出歷史教學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安慧敏.淺談初中歷史課活動教學[J].新課程(上),2011(8):176.
[2]吳生標.構建初中歷史生活化課堂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1(88): 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