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學生學習上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數學,所以數學教學方法和老師的態度就尤為重要。本文主要講述高中數學課后作業設計的問題,包括高中數學老師布置作業時存在的問題和優化高中數學作業設計兩個方面。
關鍵詞:高中數學;作業設計;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4-27
作者簡介:丁利洲(1977—),男,中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育。
一、高中數學教師布置作業時存在的問題
1.反復布置同一類型練習題
很多老師覺得數學就是要反復練習,讓學生熟悉同一類型題目,在考場上遇到同一類型的題目時就可以不假思索馬上下筆。這種想法本身沒錯,可是針對一些特別簡單且學生早已掌握的題目,如果還是一味重復,就是對學生時間和精力的浪費。比如拋物線的方程,不管拋物線的開口是沖上下左右哪個方向,這種簡單的題目練三四次就可以了。如果一套試卷中有好幾道這樣的題目,就會讓學生產生反感,也不想浪費時間做這種試卷。所以對于簡單易懂的題目類型,老師要適可而止。
2.不看是否有價值一味求量
老師在布置作業時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不看題目的價值,只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題。其實有些題根本沒有做的必要,而且運算量大,老師把這種沒價值的題目給學生,學生浪費大量時間來運算,卻根本學不到什么知識和技巧。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問題。比如不結合學生的實際布置作業、訓練沒有針對性等,學生對這些題目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所以會產生很大的不滿。因此,優化高中數學課后作業勢在必行。
二、優化高中數學課后作業的設計
1.根據題目的難易程度確定需要重復的次數
題目的重復度需要根據題目和所涉及的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來決定。比如,前文中提到的類似拋物線方程、圓的方程等簡單的題目和知識點可以少重復幾次,中間重復練的時間長一點,讓學生能定期復習到這些知識點而不至于忘記就可以了;對于一些難的題目比如空間幾何體的計算、證明等,可以多重復幾次,讓學生對不同類型的題目有相應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比如,在求體積時有的需要用分割法,有的則要用一個大的體積減去一個小的體積來計算不規則的幾何體,還有的要通過全等的證明來進行體積轉換,所以這種題目可以適當多重復,每一套題中都可以出現一到兩次,讓學生熟悉各種題型。
2.在挑選題目時老師先審題
老師在給學生布置題目時要自己先看一次這套題目是否有價值及是否有必要讓學生來做,如果題目冗長,知識點簡單,但是有大量的運算,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跳過不做;或者如果題目指意不明,有歧義,學生閱讀時會有不同的理解或者難以理解,這種題目是沒有價值的,正規的考試不會出有歧義的題目讓學生做,所以這種題目也可以不做。如果老師在考查之后覺得題目有價值,然后再讓學生做,這樣就能大大節約學生的時間。所以老師事先看題目是很有必要的。
3.精簡題目數量
老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要一味求多,對于重復的題目要適當刪減,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練習別的題目,不要在同樣的問題上浪費時間。老師在布置作業時要精簡題目數量,不要布置所有習題后就不管不問。
4.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讓他們進行相應的練習
每個班級都有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老師在布置統一的作業之后,可以為不同學生指明加強訓練的方向。比如對于基礎不好而成績較差的學生,老師可以建議他們多做一些基本的題目,搞清楚定理和相應的規律。因練習不夠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老師可以建議這些學生先多做自己覺得簡單的題目,然后再增加其他題目的練習。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老師可以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最薄弱的地方,讓他們在此處多加練習。有了這些建議,學生遇到難題時就可以去請教老師,這樣有針對的訓練可以讓班里學生的整體成績有所提高。
高中生的壓力主要來自自己掌握較差的那門學科和較大的學業壓力。學生不能沒有壓力,但是也不能有太大的壓力。老師要在各個方面多加注意,尤其是布置課后作業時,努力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負擔,學生看到老師的良苦用心,也會有所觸動。
參考文獻:
[1]陳曉紅.優化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與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
[2]郁桂萍.優化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與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