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語交際能力是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在實際的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中,教師都碰到過忽冷忽熱,學生無話可說等交際場面。本文就這些現象提出了對策,以指導口語交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口語交際課上,往往能看到這樣尷尬的口語交際場景:場面冷清,沒有學生交流;或者是部分學生熱烈參與, 另外一部分學生卻甘做“旁聽生”;或者是參與的學生剛開了個頭,卻又戛然而止,場面忽冷忽熱;或者是整節課變成了說話課,完全沒有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等。那么,如何扭轉這些局面呢?我認為可采取如下對策。
1.用生動、直觀的內容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1)借助圖畫,拓展想象說話的空間。引導學生看圖說話,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力,提高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學《我要的是葫蘆》,我指導學生觀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學生認真看圖,展開想象,有的說:“種葫蘆的人想到當初不聽鄰居的忠告,導致小葫蘆都落了,后悔不已。”有的說:“種葫蘆的人想著下一年種葫蘆,一定先要把蚜蟲治好……”學生打開了思維的閘門,張開想象的翅膀,想怎么說就怎么說。
(2)借助教材,角色表演。小學生天性好玩,在課堂上演課本劇,會使他們興趣盎然。如在教學《從現在開始》一課時,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組長任主持人和策劃者,帶領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商量每個角色該怎么說,怎么做,什么表情最合適。學生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所感所想,體驗到了表演的成功和喜悅。
(3)借助童話人物,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童話故事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學生,“白雪公主”“哪吒”“小美人魚”……都是他們所喜歡的。口語交際中,學生能和自己喜歡的童話人物在一起,往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交流欲望,這樣,口語訓練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2.聯系生活,創設交際情境,促使學生想說樂說
聯系生活,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為交際說話構建了必要的環境,為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樂說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如在“我們身邊的垃圾”一課中,我先利用錄像讓學生目睹了周圍熟悉的環境被人為污染和破壞的揪心場面,把學生帶到了身邊生活的交際環境。然后讓學生自由匯報自己還知道生活中哪些污染環境的現象。那么,接下來思考:為了我們美好的家園,該如何來保護周圍的環境呢?由于有了實踐體驗,學生們立刻打開了話匣子,為保護身邊的環境而出謀劃策。由此可見,聯系生活,創設貼近生活的交際情境,會讓學生有說不完的話,個個想說樂說。
3.立足課堂主陣地,指導口語交際,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1)在閱讀課中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坐井觀天》一文,我讓學生辯論“天到底是無邊無際的,還是只有井口那么大”來代替了自己的講解,在辯論時,學生相當投入,真正進入了角色。雙方隊員唇槍舌劍的辯論極其精彩,都拿出了課文中精要的句子、詞語以及課外找到的資料來說服對方。這種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自讀、自悟、自得為主,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了語言的雙向互動交流,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口語水平。
(2)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注重雙向、多向互動的課堂操作。口語交際是在雙向或多向互動中實現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在執教《交流物品,談感受》時,我設計了小組討論、外國游客購物、各大組游客與接待人員角色互換等主題,注重了雙向或多向互動的課堂操作,并力求落到實處。而在每次說和演之后,還要安排學生根據“評價標準”對說話者、表演者進行評價。課堂上這種積極交流、雙向互動的局面,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3)班隊課上的競選演講也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這學期初的班隊課上,我組織班級同學參加班干部的競爭上崗活動,臺下的同學還可對演說者進行提問,既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又讓他們有機會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
此外,朗誦詩歌、講故事、表演相聲、小品、繞口令、課前一分鐘演講、新聞發布會、百科知識競賽等活動都為學生的口語表達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調動了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主動性,對學生積極參與口語交際活動有很大的幫助,并能取得顯著成效。
參考文獻:
[1]申永軍.淺談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8):42.
[2]張 健,周艷梅.微課在中職口語交際教學中的問題和對策[J].廣西教育,2015,(3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