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林地的選擇
楊樹根系對氧的需要量比較高,土壤通透性不好,會導致根系缺氧而生長不良。因此,楊樹速生豐產林地應選擇排水良好、土壤通透性好、肥力較好的地方栽植。黃壤土是比較適宜的土壤類型,河灘上的沙壤土必須經過深翻整地、施肥灌溉才能滿足豐產栽培的需要。
2、整地
在造林前要深翻整地,這樣既降低了土壤的緊實度,又改善了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楊樹根系對深層土壤的利用。整地的方法有三種,各地可以根據條件選用。
(1)全面深翻整地。造林地全面深翻30到40厘米,在定植點上挖長、寬、高各1米的大穴。
(2)帶狀深翻。沿植樹樹壕挖1.5到2米寬、0.8到1米深的壕,在壕內定植點挖0.8米的穴,回填時將表土或較好的壤土填到楊樹的主要根系分布層。如果土壤砂性過大最好由近處運來的粘土或壤土與沙土相摻和后回填。
(3)客土深翻整地。這種方法適用于在貧瘠的河灘沙地上,將附近的淤泥壤土運來與砂土摻勻。通過客土改地,將大面積低產林改造成豐產林地。一次性投入勞力雖多但能長期發揮改土的效果。經濟條件不夠的地方不宜采用此方法整地。
3、栽植方法
在北方,春旱對楊樹的成活構成威脅,造林時應采取以下措施,使苗木保持水分平衡,以提高成活率:
(1)栽植前苗木浸水1到2天,或用生根粉浸泡6到12小時。(2)剪去全部側枝以減少蒸騰;頂稍木質化不好,頂芽不飽滿的苗木,可截稍到飽滿的側芽處。(3)起苗時保證根系較完整,起苗和運苗中必須避免苗木晾曬失水,隨時采取防風干和保濕的措施。苗木運到后必須認真假植,盡量做到隨起苗隨栽植。
栽植時分層填土,分層匝實,使苗木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做到“三埋兩踩一提苗”。造林成活率對于楊樹林的高產十分重要,由于林木速生,補植經常無效,為了高產,應該選擇適宜的種植方法,使成活率達到95%到100%,不再補植。
種楊樹一般提倡三大一深,就是采用大株行距、大穴和大苗,并要深栽,深栽的目的是為了苗木能有更多的干部能轉化為根,增加根量,吸收深層濕潤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力和成活率。栽好之后,立即澆一次透水。
密度是楊樹人工林集約栽培的重要因素,密度一旦確定,對采伐年齡和產量影響很大。目前各地對楊樹規格的需求大致是:培育大徑材可采用5米乘6米、4米乘8米的株行距。培育中小徑材可選用2米乘5米株行距。培育中徑材可選用3米乘5米和3米乘8米株行距。
4、壯苗造林
楊樹苗木質量對造林成活率和人工林的生長有重要關系。但是在生產中,培育和使用壯苗常常被忽視,即使營造速生豐產林往往也沒有使用壯苗。目前楊樹育苗密度普遍過大,我國普遍用1年生苗,1米高處直徑一般為1.5到2.5厘米,人工林的產量和成活率都受到影響。因此豐產林最好用胸徑3.5到4厘米以上,高5到6米的壯苗,苗木要均勻一致。
5、農林間作
在楊樹行間實行農林間作,利用對農作物的耕作、施肥和灌溉改善楊樹的生長條件,而且在造林后的2到4年,林地可以充分利用,獲得農產品。在缺少農田的平原農區,栽培楊樹應盡早實現農林間作。早期可以間種大豆、小麥、等糧食作物或牧草,后期可以間種一些中藥材,秸稈粉碎還能培養土壤肥力。
農林間作中常見到農作物的播種離幼樹太近,容易損傷幼樹和影響管理。在農作物和樹行之間,必須保持1米的距離。
6、加強水肥管理
要營造速生豐產林,抓好水肥管理是速生豐產的關鍵。在林木生長期間,要掌握土地肥力和干旱情況,及時澆水,追施化肥,保證充分的水肥條件供樹木健康生長。一般在北方地區,1年要澆4次透水,至少追施1次化肥。4次水的時間分別為:3月下旬的返青水,4月下旬一次,6月上中旬一次,11月中旬一次凍水。施肥應在6月下旬追施一次尿素,用量30到50公斤。
7、修枝
修枝是一項重要的栽培技術,如果楊樹豐產林沒有及時和正確修枝,導致干材不通直和多節,嚴重降低了楊木的質量。
(1)整形。整形是為了剪去影響頂稍生長的競爭側枝,保證樹干通直無杈。隨著樹干的長高,還要修去樹干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競爭枝,直到樹干8米以下通直無杈。整形在第一年生長結束后就應開始,直到3到5年,樹高達10到14米,已經形成通直的主干為止。
(2)修枝。修枝是為了培育膠合板、火柴等工業用材。8米以下樹干上側枝生長的直徑達到10厘米時,就應當修去側枝。根據樹干直徑,由下向上修枝,直到8米高為止。一般根據樹干的直徑決定是否修枝。修枝的高度大致是:1到3年,少量整形修建;4到5年,修枝到樹高1/3處;6年以后,可修枝到樹高1/2到2/3處。
(3)修剪萌條。修枝以后,下面主干上再長出萌條,這些萌條應該及早剪去。修剪可以在秋冬停止生長時進行,也可以在春季進行。修剪應該貼近樹干,不能留茬。使用的工具應該銳利,傷口應該平滑,不能撕傷樹皮。經常可以看到,楊樹經過修枝后留下側枝的茬,它們將長入木材成為癤子,降低木材的質量,對此應該引起重視。
(作者單位:161300黑龍江省訥河市興旺鄂溫克族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