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但是隨著近年來的經濟建設的利用,人口數量的逐漸增多,森林資源的覆蓋率與人均占有量逐漸的減少。在環境問題中,水土流失現象、滑坡泥石流現象和土地沙漠化的現象逐漸的嚴重起來,我們生存的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保護森林資源,建設營造林成為了重點社會項目。為了保證營造林的質量,在社會建設中發揮重大的作用,文章對其種植技術與管理措施作出了總結。
關鍵詞:營造林質量;現狀;關鍵技術;管理措施
近年來,各地的自然災害頻發,人們再次把目光轉移到營造林的建設中來。但是我們不得不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由于營造林質量不高,加上人們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大面積對樹術(木)進行采伐,使現有林業資源逐漸減少,無法達到營造林的預期目標。鑒于此,當前我們的工作重心是要把提高營造林的質量放在首位,切實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
一、當前我國營造林質量的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林業部門確立了“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林業工作方針,史無前例地將營造林質量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營造林質量管理。但是,當前的營造林質量形勢并不樂觀,還存在作業設計不合理、治理重點不突出、目標不明確、造林地塊難以落實、重造輕管、只造不管等突出問題。這些直接造成營造林質量不高,甚至有下降的趨勢。
二、提高營造林質量的關鍵技術
1、適地適樹
適地適樹是造林成敗的關鍵環節,也是提高造林質量的基礎條件,它講究“天、地、樹”三者合一。所以,在造林前要全面了解改地的氣候、氣溫、地理環境等相關因素,掌握降水、溫度、土壤、植被等信息。植樹造林是當前林區造林采用的最普遍的方法,也就是把林木種放在苗圃中培養,待樹苗長成后再將樹種移栽到種植土地中,這種造林方法的優點在于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要求較低,比較適合在水土流失和干旱地方應用。而分殖造林則是利用林木的枝、干、根等可再生部位進行種植,相對來說這種造林方法比較經濟,且操作方便、技術簡單、生長穩定、成活率較高。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這種造林技術很難操作,對土地條件的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是一種特別簡單的造林方法,就是直接把種子播種在營林地上讓它自由生長,它簡單省力,比較適合大面積種植,但是這種方法對造林地的條件和幼林撫育管理水平的要求較高,稍不注意就可能導致整個林地的林木損毀。除此之外,造林時間的選擇也很有講究,通常要選擇晴朗的早晨或者傍晚,這樣可以避免陽光曝曬對樹木的損害。
2、造林整地
細致整地對提高造林質量也十分重要,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土地條件,創造良好的土壤耕層構造和表面狀態,協調水分、養分、空氣熱量等因素,提高土壤肥力,為播種和作物生長、田間管理提供良好條件,讓它更加有利于栽植苗木,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整地方式包括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2種。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的全部土壤,常用于土地較為平坦的地區,需要對造林地的土壤進行耕翻,徹底消滅灌木和雜草,以便于后面的機械化作業和實行林農間作。局部整地則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在造林地條件較好的情況下,整地可以與栽植同時進行。但多數造林地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所以在栽植前1~2個月就要把地整理好,這樣可以保證造林地的土壤水分狀況更好地得到改善,植物殘體更充分地分解,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
3、強化育苗
育苗是營林工程的物質基礎。良種壯苗是提高營造林質量的重要保障。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優良樹木品種和樹種資源,擴大良種基地建設,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見種就采、有種就育”的老習慣,林木種苗管理部門應當對良種基地生產的種子進行統一回收,然后按低于市場同種種子5%~10%的價格供給苗木生產基地進行種植,這樣才能降低苗木生產成本,避免偽劣種子和苗木進入營造林工程,以種苗的質量保證營造林的整體質量。
三、提高營造林質量的管理措施
在營造林的建設中,技術是保證造林質量的關鍵,而后期的經營管理又是森林工程建設的核心。林區的管理實施的方法是否得當,管理體系是否完善,管理技術是否先進都關系著樹木的未來存活情況,下面就具體的管理措施進行了探討。
1、規范化營造林內部管理機構
在現如今的林區企業中,較多管理單位只是徒有其名,沒有對內部的管理工作進行系統性的安排,更沒有對管理人員進行工作和責任的落實,對于國家的森林管理政策也沒有熟練于心,阻滯了營造林的建設與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領導和技術人員要時刻以營造林的未來建設為工作的重點,將日常的工作重點進行統籌安排,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工作內容與不同的責任采取落實。構建合理的工作體系和安排,依照國家和有關部門的條例嚴格的執行工作,重視管理制度的重要意義,營造出完善的營造林內部管理機構。
2、加強營造林培養與管理技術
管理是現代化企業的發展要求,運用現代化的手段能夠提高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營造林的管理與普通的森林工程管理不同,由于人工種植,植株們在生長期間常常表現出了不適應新。由于植株長勢較小,沒有粗壯的枝干和發達的根系,在工作人員的管理不當和疏忽中,常常會引起營造林的建設質量,降低了森林人工培育的成活率。因此,要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技術培訓,運用科學的、系統的知識豐富工作人員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加強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責任心的建立,保證營造林的質量得到較好的控制。
3、建立檢查、監理和督查機制
毋庸置疑,要想加強造林質量管理,就離不開定期檢查、科學監理和嚴格督查,它們是落實各項造林政策和造林措施的重要措施。筆者認為加強這三個方面的制度建設要求造林單位主要領導在造林期間親自到造林現場進行檢查并指導工作,一旦發現造林質量問題必須及時糾正;其次是要加強造林工程的監理工作,確保造林進度和科學造林技術的實施;最后要求相關部門對造林的每個工序進行監督檢查,并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懲罰,這樣來確保造林工程的質量。
4、增加資金投入以及科技投入
林業部門要抓營造林質量管理就必須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這樣才能彌補當前十分嚴重的經費缺口,要把資金用在質量管理這個刀刃上。另外,要提高營造林的質量就必須堅持走科技興林之路,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對抗旱造林技術的研究力度和優良樹木新品種的開發力度,積極推廣植物蒸騰抑制劑、生根粉和營養袋育苗等實用技術,進一步提高營造林的科技含量。
結語:隨著我國森林工程建設工作的大力實施,生態環境工程建設、防火措施建設和育林建設等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在現階段的營造林的管理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森林工程與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有著緊密的聯系,相關技術人員必須加強質量控制,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措施,改善森林工程現狀,保證森林資源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立君.提高營造林質量的關鍵技術和管理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5(09).
[2] 姜彬.淺談提高營造林質量的關鍵技術和管理對策[J]. 農民致富之友,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