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黃(Rheum rhaponticum L.)是蓼科(Polygonaceae)大黃屬(Rheum)中一個以葉柄為蔬菜的栽培種,其英文名統稱為Rhubarb,菜用大黃是四倍體(2n=4x=44),為多年生塊莖植物,菜用大黃首先在英國推廣種植,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中國是世界大黃物種的主要起源地,也是世界上藥用大黃的最大生產國,大黃作為傳統的中草藥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菜用大黃在我國卻鮮為人知。菜用大黃的引種栽培對豐富我國種質資源、增加保健蔬菜品種、發展特色蔬菜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菜用大黃是一種以葉柄為蔬菜的保健蔬菜,其營養價值高、保健功能強、風味獨特而被譽為“新興特色蔬菜”,也被列入“奧運蔬菜系列”。在國外菜用大黃被廣泛加工成罐頭、果醬、果凍、沙拉等外,主要用來加工高級果蔬汁飲料和高級大黃果酒。
在國外,組織培養技術在60-70年代就應用在菜用大黃上,快繁技術在菜用大黃上的應用則是在80-90年代。在國內,2004年之前菜用大黃的組織培養技術和快繁技術應用研究則是空白。2004年趙一鵬等人與外國合作的基礎上對菜用大黃的組培技術開始研究。同時,趙一鵬帶領其課題組于2004年在與國外合作的基礎上開展了菜用大黃的引種工作,并對其種子發芽特性,組織培養方法、離體再生技術,幼苗生長發育特點等方面進行了初步試驗研究,并利用幼苗莖尖作為外植體成功建立了離體再生體系,實現了離體條件下的快速繁殖。但在離體再生苗的生根、馴化,組培幼苗移栽技術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系統研究。
趙一鵬等人已經對12種菜用大黃種子的外部形態結構、內部形態結構和千粒重進行了觀察和比較研究,了解了菜用大黃的種子形態結構特征及特性的相互區別。
對種子的萌發特性進行研究,研究了在不同溫度、不同基質條件下進行萌發和種子萌發吸水狀況,研究得出適宜發芽溫度在15℃-25℃范圍內,不同基質發芽時以濾紙發芽總體最好,種子發芽的吸水狀況是浸種后前6h為種子急劇吸水階段,浸種后第6h-12h期間為種子吸水速度下降階段,12h后為種子吸水飽和階段,品種間吸水變化曲線不明顯。
利用莖尖為外植體成功建立了離體再生體系,實現了離體條件下的快速繁殖,成功篩選出莖尖增殖誘導培養基和增殖激素配比,生根誘導培養基和生根激素配比,進行了生根馴化試驗。前期研究和組培體系的建立是菜用大黃離體繁殖技術規程的第一步,也是開展菜用大黃工廠化育苗的基礎研究,為其它菜用大黃品種利用莖尖建立組培體系提供理論參考和技術參考,為開展菜用大黃下一步生根研究、馴化研究、移栽研究和壯苗研究及移栽大田后的研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