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播種是農作物栽培的重要環節之一,能夠保證農作物的適時播種和良好的播種質量,是作物苗齊苗壯、穩產高產的重要保證。與人工播種相比,明顯具有深淺一致、均勻準確、效率高、進度快的特點,是農田作業機械化的重要環節。新疆目播種機械主要以條播機為主,做好播種前的準備和播種機的調整是關鍵環節。
一、播種前的準備
①播種前需將土地整平耙碎,達到規定的農業技術要求。
②種子要經過清選、藥劑處理和發芽率試驗,以確保苗齊苗壯。
③根據排肥器工作性能,做好肥料準備工作。
二、機組掛接的調整
①使用輪式拖拉機時,要根據不同作物的行距來調整拖拉機的輪距,使輪子走在行間,以免影響播種質量。在使用履帶式拖拉機時,最好留出履帶道(中耕作業道),以便于進行播種以后的其他機械化作業。
②拖拉機與播種機掛接時,機具中心應對正拖拉機中心,按要求的連接位置進行掛接,保證播種機的仿形性能。
③拖拉機與播種機掛接后,應使機具在工作時左右、前后保持水平。播種機左右不水平時,應將機具落下,通過拖拉機懸掛機構的提升桿進行調整,然后將機具升起,進行檢查。播種機前后不水平時,可通過拖拉機上拉桿進行調整。播種作業時,應將拖拉機液壓操縱桿放在“浮動”位置工作。
④懸掛播種機升起時,如果拖拉機有翹頭現象,可在拖拉機前輪或“元寶”梁上加配重,以增加拖拉機的縱向穩定性。
三、播種機的調整
播種機的工作質量和很多因素有關,而播種機的調整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播種機上的調整項目很多,調整方法因各種播種機的具體結構而不同,但其基本原則是一致的。重要的調整項目有行距、穴距、播量、播深和劃印器長度等。
1.行距的調整
播種行距由農業技術要求決定。各種播種機的行距均可調整,以滿足農業技術要求。有些谷物條播機上帶有開溝器安裝樣板,根 背負式全喂入聯合收割機是將聯合收割機懸掛于中型輪式拖拉機上,工作部件的動力由拖拉機提供。這種機型具有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維修方便、故障率低等優點。收獲結束后卸下聯合收割機,拖拉機即可投入犁田、運輸等作業,使用經濟性好、拖拉機利用率高,深受廣大農村及農機個體戶歡迎。下面介紹背負式聯合收割機的安裝與調試方法,供參考。
一、背負式聯合收割機的安裝
對于背負式聯合收割機,需要將收割脫粒清選裝置安裝在拖拉機上,即在收割季節前,進行安裝,收割季節結束,再從拖拉機上拆下。安裝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下:
1. 安裝前的準備。(1)用來安裝聯合收割機的拖拉機,應具有較好的技術狀態。(2)安裝聯合收割機前,首先要把拖拉機進氣管加長,并調整驅動輪輪距,調整時要按拖拉機使用說明書進行。(3)由于拖拉機安裝聯合收割機后,作業時散熱條件比較惡劣,為保證機組能夠長時間連續作業,最好安裝輔助散熱裝置。
2. 安裝前懸掛架。前懸掛架裝在拖拉機的前部,用螺栓固定在拖拉機前軸支架上,主要用來掛裝割臺。(1)卸掉拖拉機驅動輪兩側擋泥板,拆去拖拉機前軸上配重和驅動輪兩側配重(左側驅動輪配重可保留),拆下拖拉機配重的懸掛裝置。(2)分別用螺栓將前懸掛架焊合件與拖拉機前軸支架前、下孔相連,中橫梁用螺栓安裝在拖拉機離合器殼體下平面上,用前懸掛架拉桿將前懸掛架調整并拉緊。安裝時必須保證所有螺栓都緊固可靠。
3. 安裝后懸掛架。將后懸掛架總成用螺栓固定在拖拉機兩側擋泥板的安裝孔位上,再分別用螺栓將后機架總成與中橫梁連接。安裝主機時,吊裝使用的繩索和支架要保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免發生危險及人身傷害事故。
4. 安裝割臺。將割臺總成后部支撐管懸掛在前懸掛架“U”形叉內,并用銷軸及開口銷、平墊圈連接牢固。
5. 安裝輸送槽。輸送槽安裝在拖拉機右側(有的機型在左側),上端位于脫粒機喂入口處,下端搭接在割臺地板上。安裝輸送槽時,首先將隨機帶的過橋連接座裝到輸送槽主動軸左側軸承座上,然后將輸送槽主動軸固定到脫粒機喂入口兩側的固定座中。
6. 安裝動力傳動箱。(1)拆下原拖拉機動力輸出軸后橋端蓋螺栓,將隨機帶的等長雙頭螺柱分別裝到相應螺紋孔中,緊固牢靠。(2)將動力輸出箱總成安裝到螺柱上。安裝時動力輸出鏈輪位于拖拉機右側(從后向前看)。(3)拆下拖拉機的提升器上蓋螺栓,將隨機提供的卡套式鉸接接頭安裝到提升器上蓋螺孔處,再將油管裝在卡套式鉸接接頭上。(4)拆下拖拉機后橋上的加油口蓋,換上收割機附帶的接頭。
7. 安裝液壓系統。首先將雙路操縱閥安裝到后懸掛機架右側,然后使用相應管子,連通各回路。管接頭應緊密良好,不得有滲漏現象。
8. 安裝傳動件與安全部件。(1)裝好所有傳動帶和傳動鏈,并調整好鏈與帶的張緊度。(2)裝好所配帶的安全防護裝置。(3)用拉簧及拉簧弓將隨機配帶的滅火器固定到主機架左側的安裝座中。(4)給拖拉機排氣管帶上防火罩。
二、背負式聯合收割機的試運轉
安裝后的背負式聯合收割機以及新購置的聯合收割機或大修后的聯合收割機,在收割前都需要進行試運轉,目的是通過一定的時間,在不同轉速和一定負荷下運轉,使收割機摩擦表面在磨損最輕微的條件下進行磨合。磨合過程中,駕駛員通過檢查調整,排除可能發生的故障,使機器在良好的狀態下工作,以延長收割機的使用壽命。試運轉前必須正確安裝、調整和潤滑各部件,試運轉中每隔約0.5h,需要停機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發動機空轉磨合。 啟動發動機,空運轉15-20min,駕駛員要仔細傾聽有無異常聲音,查看儀表讀數是否正常。額定轉速時,主油道機油壓力應保持在0.35-0.45MPa。在低轉速時不得低于0.15 MPa。如果發現有異常的噪聲、漏油、漏氣、漏水,應查明原因,及時排除。
2.發動機帶機組磨合。發動機帶機組磨合,也就是收割機空載磨合,磨合時間為20h。發動機在600-80r/min時,接合主離合器,并逐漸加大油門至額定轉速。在此期間,每隔20min停車一次,檢查各部軸承發熱情況和各處螺栓連接件緊固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盡管如此,還應該在帶機組磨合的全過程中,注意觀察,發現不正常現象,立即停車查找原因,不能帶病磨合。
3.行走試運行。駕駛員由1擋開始,逐漸增加擋位,檢查換擋是否靈活可靠,變速箱有無漏油和過熱現象,液壓系工作是否正常,發現問題駕駛員要及時處理。
4.負荷試運行。開始應用低擋,在平坦地段收獲無雜草和不倒伏的作物,然后逐漸增加擋位,緩慢增加機器負荷。滿負荷試運轉10h。收獲谷物時,駕駛員要注意傾聽各運轉部件有無異常聲響,認真檢查各部位工作是否正常,發現故障要及時排除。負荷試運行應不低于15h。
5.試運行后的檢查。針對試運轉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發動機和聯合收割機進行全面地調整,在確保其技術狀態良好的情況下,才可正式投入大面積的正常作業。算開溝器安裝數目:
n=(L-B)/b+1
式中 L——播種機梁長度(cm);
B——開溝器拉桿安裝寬度(cm);
b——要求的行距(cm);
n——開溝器的數量(取整數)。
②開溝器的安裝。安裝時應以播種機中線為對稱線配置開溝器。前后開溝器應互相錯開。開溝器為偶數時,中間兩個開溝器可以都裝前列開溝器;當播種行數為原機行數的1/2以下時,可全部裝后列開溝器。開溝器固定后,必須檢查實際行距,并進行校正。這對開溝器拉桿已經變形的舊播種機更為重要。根據開溝器的位置安裝輸種管。多余的排種口用堵種器堵住。并調整開溝器起落調節機構中相應的桿件位置。
中耕作物播種機的行距調整方法與條播機相似,只是開溝器無前后之分,而且不需要卸掉開溝器。如果播種后要進行機械中耕,則必須使播種機幅寬等于中耕機幅寬或是中耕機幅寬的整數倍。
2.穴距的調整
中耕作物穴播時,用改變傳動比來調整穴距,傳動比計算公式為:
I=πD(1+δ)/em
式中 D——行走輪直徑mm);
δ——行走輪打滑系數;
e——穴距(mm);
m——排種盤上槽孔數;
i——傳動比。
3.播量的調整
播種機必須按規定的畝播量播種。所以,在播種前應按規定進行調整。播種時,要進行田間校核。谷物條播機調整校核方法如下:
(1)播前調整
條播機播前調整在機庫或農具停放場進行。首先按種子粒型選定排種間隙,初選排種傳動比及槽輪工作長度,調整后加以固定。再將機器水平架起,在種子箱內加入種子,轉動幾圈地輪,使排種杯內充滿種子。然后在輸種管下放好盛接種子的容器,以20~30 r/min的轉速,均勻地轉動地輪圈(通常為30圈左右)。這時各排種器排出的種子總量應與根據畝播量算得之排種量一致,誤差不得超過1%~2%。如不一致,可調整排種槽輪的工作長度或傳動比重新調試,直到符合要求為止。排種量G可按下式計算:
G=QBπD(1+δ)/666.7
式中 G——全部排種器的排種總量(kg);
Q——畝播量(kg/畝);
B——工作幅寬(m);
D——地輪直徑(m);
δ——地輪滑移系數;
n——實驗時地輪轉動圈數。
(2)田間校核
播種機工作時,因受滑移率變化、機器振動、地形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播種量可能與室內試驗不同,所以要進行田間校核。播種量的田間校核方法如下:
①選已知壟長的地塊。
②在種子箱內裝入一定數量的種子,刮平,在種子箱內壁上做上記號。
③計算播種機播一趟的播種量G,并將這一部分種子加入種箱。
G=QBL/666.7
式中 Q——畝播量(公斤/畝);
B——播種幅寬(m);
L——地塊長度(m)。
④試播一趟,再刮平種子箱內種子,看與前面所做記號是否一致,如不符合,可調整排種量,再做試驗。
穴播時,如農業要求為畝播量,也可按上法調整。但一般都是用保證穴距和每穴種子粒數來保證播量。所以室內試驗和田間校核時都應檢查穴距和平均每穴粒數是否符合要求。
4.劃印器臂長度計算及調整
播種作業時,需安裝劃印器,并根據行距、行數和拖拉機前輪輪距確定劃印器的長度。劃印器長度也要按拖拉機駕駛員所選定的目標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