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試驗以墾稻26品種為試驗材料,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針對建三江水稻適口性問題,開展優(yōu)質稻谷的鉀肥適宜用量的研究,研究了不同鉀肥施用量對其群體生長、產量構成因素、產量以及食味品質性狀的影響,為水稻生產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學依據(jù)。試驗結果表明:增施鉀肥可有效提高水稻的干物質積累和葉面積指數(shù),同時對提高水稻產量和產量構成也有良好的效果,其中以處理3的肥料吸收利用效果較好,產量最高,畝產值為620.25kg。
關鍵詞:水稻 鉀肥 產量 品質
前言 眾所周知,鉀不但是作物生長發(fā)育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元素之一,也是影響作物品質的“品質因子”,鉀對增進水稻代謝功能以及增加水稻抗逆性都是十分重要的。水稻對鉀肥的吸收量比氮和磷都高,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氮、磷充足的基礎上施用鉀肥,不但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而且能夠改進農作物的品質。本試驗意旨在于通過不同鉀肥施用量進行比較,以確定寒地水稻鉀元素的最佳施肥比例,達到高產優(yōu)質的目的,為本地區(qū)建立合理的施肥模式提供理論依據(jù)。
1、試驗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點設在創(chuàng)業(yè)農場水稻高新科技示范園區(qū),土壤類型:草甸白漿土;質地:粘土;有機質:4.7g/kg;PH:6.0;堿解氮:214.6ppm;有效磷18.7mg/kg;速效鉀223.4mg/kg。前茬作物為水稻。
1.2試驗方案與設計
1.2.1 供試品種:墾稻26
1.2.2 試驗設計: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當?shù)爻R?guī)施肥水平下氮肥減20%用量,氮磷鉀施肥比例不變,改變鉀肥的施肥比例,設5個處理,純量氮磷鉀比例分別為A1=1:0.5:0,A2=1:0.5:0.3,A3=1:0.5:0.6,A4=1:0.5:0.9,A5為當?shù)爻R?guī)施肥量對照CK。
于4月中旬播種,旱育中苗,每盤播芽谷100-125g,5月中旬移栽。插秧規(guī)格為30cm×12cm,5-6株/穴,試驗面積為30m2,無重復。
1.3 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本試驗將于2014年4月9日播種,5月12日插秧。育苗方式采用常規(guī)生產方式進行。育苗及本田要嚴格按照“三化一管理”的技術要求進行栽培管理,播種量、施肥用量及時期、防蟲滅草等均按當?shù)厣a現(xiàn)狀進行。氮肥施用比例按照基:蘗:調:穗=4:3:1:2;磷肥100%基施;鉀肥基施60%,穗肥40%。基肥在插秧前施入,分蘗肥在4葉后半葉施入,調節(jié)肥在倒5葉施入,穗肥在倒2葉前半葉施入,磷肥全部基施,鉀肥60%基施,40%穗施。病、蟲、草管理同大田。
1.4 氣象調查
2014年全年活動積溫為2772.8℃,比往年同期高13.9℃。插秧期5月上旬氣溫相對較低,降雨量較多,6月至8月氣溫相對較高,秧苗生長速度較快,彌補了前期低氣溫對水稻生長的影響;從降雨量來看,7月份降雨量最多,達112.6mm,此時期正是水稻抽穗期,大量的降雨對水稻的病害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致使水稻出現(xiàn)褐變穗,今年8月份降雨量減少,氣溫較高,對水稻后期生長較為有利。
2 調查項目要求
2.1 生育動態(tài)調查
通過田間生育期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處理3的各生育時期均早于其他四個處理,表現(xiàn)最晚的為不施用鉀肥的處理1,各生育期較其他處理晚3-5天。
2.2 葉面積和干物質積累量測定
試驗分別對水稻的有效分蘗末期、齊穗期和灌漿期的葉面積指數(shù)進行測定,測定結果如圖1顯示:各處理的葉面積指數(shù)在各個時期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葉面積指數(shù)呈逐漸升高再下降的趨勢,水稻葉面積指數(shù)在齊穗期時達到最大值,除處理1和處理5以外,其他處理葉面積指數(shù)均達到5以上,即處理3葉面積指數(shù)達6.4。
鉀肥對水稻干物質的積累在水稻生育前期和后期影響均較大,由表4得知:施用鉀肥的處理干物質積累量明顯高于未施用鉀肥的處理,在水稻生育后期未施用鉀肥的處理干物質積累速率明顯減慢,而施用鉀肥的處理干物質積累速率明顯高于未施用鉀肥的處理。
2.3 進行產量及產量構成考察;
通過田間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結實率隨著施鉀量的升高,各處理呈先增高再降低的趨勢,最大值為86.9%;每穴穗數(shù)同樣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平方米穗數(shù)最高的處理為3,綜合以產量構成,處理3的產量最高,產量為每畝620.25kg,較對照增產7.8%,增產幅度最大。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施用鉀肥可以明顯的增加干物質積累量,其中處理3的干物質積累量最多,該處理的葉面積在營養(yǎng)生長期隨著生育進程的進行而增加直至齊穗期時單穴平均葉面積達最大值,同時增施鉀肥可提高水稻的產量和產量構成,處理3的產量最高,畝產值為620.25kg。
通過試驗結合土壤肥力水平發(fā)現(xiàn),在傳統(tǒng)模式下增施鉀肥,以處理3的鉀肥施用量是比較合理的,既有利于提高水稻產量,又能改善農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但需要在種植的實踐中根據(jù)不同的土壤質地不斷的進行鉀肥試驗,從而尋找到適合該地的鉀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以達到增加水稻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作者單位:156321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創(chuàng)業(yè)農場三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