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時代的特征是各種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在 “互聯網+”趨勢下,呼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信息化技術在智慧古村、甚至智慧農業等方面的應用與實踐顯得極其重要。
金晟鈞(韓)
首爾大學教授
在對河回村進行保護規劃時,最主要的目標是保護自然環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村落更加宜居。在這個過程中,景觀、旅游、村民生活等管理機構共同協作,景觀管理機構起草維護古代環境的導則,旅游管理機構負責推出旅游產品。
石川干子(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專家
我們的文化景觀要代代相傳。農業的社區非常重要,利用新技術的方法,可以調動公眾的參與。沒有大家的共同參與,重建林地工作將無法完成。
郭崇慧
大連理工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
古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是指借助于信息技術和相關設備,采用不同類型的數字化方法,將古村落文化遺產的各種信息數字化,并永久存儲于數字世界中,以實現對古村落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與弘揚。
馬英華
北京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所長
希望將來通過科技互聯網的手段,建立全息的博物館,讓中國傳統古村落重煥活力,實現鄉賢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