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人問津,到重現于世,莊寨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獨特的建筑和厚重的歷史,更多的是承載了一種文化圖騰的作用,它把所有在鄉愁中流離失所的人們攏聚到了一起。曾經失落于鄉間的明珠,終于又因為人、宗族、故鄉之間的情感,煥發出了千年不滅的光亮。
秘境
當汽車在永泰的山林間盤旋、逶迤、逡巡時,我們常常有一種在秘境中穿行的感覺,龐大的山脈像不安分的巨龍橫亙匍匐在地面,隆起的后背弓成一座一座高低起伏的丘陵,把地表切割得支離破碎,水系從中漫出,形成洼地或溪流,在山林中靜靜流淌。
永泰境內大多屬于戴云山區,戴云山像一條巨龍,從東北部一直橫貫西南部,讓境內大部分地形成階級侵蝕階面上的丘陵,及山間小盆地,永泰的母親河——大樟溪自西向東,深切縣中部。境內海拔多在300至500米之間,最高峰是1681.9米的東湖尖。

我們所尋訪的莊寨,就藏身在這秘境一般的深山幽谷之間。然而我們不禁想問,為什么福建那么大,閩東地貌如此相似,而莊寨只出現在永泰?
永泰地處閩東,屬于山地丘陵地貌,先民早在千百年前就遷居至此。東晉士大夫“衣冠南渡”之后,北方移民開始陸續遷入永泰山區,隨著唐代永泰二年(766年),以年號永泰建置之后,一千多年來不斷發展,雖然時移世易,但戴云山區艱苦的自然環境,依然讓這里變成了一個人群流動頻繁的地區。諸多土匪、山賊的動亂見諸筆墨,被方志記載。發生在萬歷十八年的“箐客會盟為亂”的案例被廈門大學歷史系董思思呈現在《福建永泰莊寨田野記》中。“箐客”指的是販賣竹子的人,販賣竹子屬于山地經濟的表現,雖然不至于產生巨大的動亂,但大量的流動人口,山區經濟開發的高風險,確實也讓戴云山區的社會具有相當程度的不穩定性。文中同時提到:“當一部分移民在生意場上失敗而淪為盜匪的時候,同時也有一部分移民通過山區經濟的開發而致富,他們需要建造莊寨以保護人丁和財產的安全。”
或許正是莊寨這一特殊的建筑,有且僅出現在永泰的歷史原因。
發現
2015年5月,張培奮從永泰縣嵩口鎮調任永泰縣政協副主席,在這之前,他花了八年時間,挖掘嵩口的文化、引進創新的包裝方式,讓嵩口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在成為游人爭相而至的旅游目的地。張培奮是個不折不扣的攝影發燒友,嵩口的一系列大片都是出自他手。這一次,他的相機鏡頭對準了莊寨。

當時,永泰莊寨還不叫“莊寨”,甚至連官方名稱都沒有,當地人管這些有著銅墻鐵壁的龐然大物叫“寨堡”。曾經也有歷史愛好者前來做莊寨的調研,最后丟下一句話,“(莊寨)是好的,但不是最好的。”張培奮對此不以為然。抱著記錄莊寨的想法,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用田野調查的方式走訪了永泰下轄的幾十個鄉鎮。這不僅僅是攝影,更是一次執著的考古與挖掘。半年之后,超過一百座莊寨第一次通過官方途徑得到了記錄。
2015年下半年,正好是國家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時機,張培奮記錄莊寨的事得到了官方的重視。縣里邀請專家考察、成立專門的保護機構、撥款修繕、申報文保,接下來的一切都顯得水到渠成。
我們前往尋訪莊寨的時候,適逢“村保辦”成立一周年。此時,永泰的莊寨已經進行了一次大盤點,被挑選出來的十幾座莊寨正在積極申報省級、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而這都是為將來申請“世遺”做準備。配合莊寨修繕同步進行的,是永泰傳統村落的申報,在可預見的將來,莊寨將得到更完善的政策保護和更充裕的資金進行維護和修繕。
宗族
所謂莊寨,即是“莊”與“寨”的結合。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莊”釋義為:“封建社會君主、貴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寨”是“有防守用的柵欄,舊時駐兵的營地。”兩個字最直觀地闡述了莊寨的建筑含義,福州大學人居環境保護所的李建軍教授的解釋更簡潔明了:“居住與防御并重,是福建鄉土建筑中的奇葩。”
在莊寨被發現之前,福建不是沒有這樣的建筑。最著名的是閩西的土樓,三明的土堡。它們的區別在于:土樓以居住為主、防御為輔,土堡以防御為主、居住為輔,只有永泰莊寨是防御、居住并重的中大型民居,相當于準軍事鄉土建筑。構筑和使用功能的側重點不同,決定了建筑內部的空間布局的差異。
莊寨中同樣有著自成體系的防御系統:貫穿莊寨的跑馬道、用于抵御外敵的槍眼、斗形窗、防火的鐵皮門、對角連成的碉樓,幾乎可以無死角地應對外敵。但難得的是,莊寨不僅是鄉民避難的臨時住所,在高墻之內,歷代宗族還用心經營著自己的生活,注重鄉紳生活應有的傳統與傳承。龐大的莊寨建筑彰顯了財力,家族傳承的殷切期許在空間布局和建筑細節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福建民居中已算一流水準的木雕、灰雕、軒廊、廂房、正堂梁架、防濺墻上的復雜圖案,都說明永泰莊寨曾經存在了無數個繁榮興盛的傳統家族。
這種宗族的傳統并不與永泰人的性格割裂開。在走訪多個莊寨時,都曾聽上了年紀的人說起,早年有土匪來的時候,村子里的人都會躲到莊寨里。彼時的鄉紳,不僅要承擔家族的重擔,同時也是村落的保護傘。張培奮在談到這種傳統時說,具有宗族內涵的莊寨文化,更能成為永泰的文化符號和精神象征。
在政府的倡導下,如今各個莊寨都成立了理事會,負責莊寨的修繕與保護事宜,許多已經與家族失去聯系的人,也因此重新與故鄉產生了連結。在這個過程中,莊寨承擔了一種精神上的文化圖騰的作用,它把所有因為失去鄉愁而流離失所的人攏聚到了一起。人與宗族、故鄉之間的情感,又得以重新煥發出了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