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寨:積善堂
家族:黃氏
建造年代: 建于1805
位置:永泰縣霞拔鄉錦安村長萬自然村
2016年大年初六下午,位于霞拔鄉錦安長萬村的積善堂召開了一次“新春座談會”。黃氏族親的各房代表在積善堂理事會會長黃壽祥的主持下,與鄉建建筑師、政府官員代表一道,討論積善堂的保護修繕以及申請各級古建筑保護項目。九月底,當我們在積善堂內見到黃壽祥時,他講述起座談當日的情景,依舊深感黃氏宗族在族親之中號召力與影響力。這次特別的宗親會讓積善堂在短短半年內煥然一新。

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積善堂,其歷史淵源離不開谷貽堂,先祖黃學猷正是谷貽堂主人黃孟鋼的第三子,由他一手建造的積善堂是他開始獨立門戶的見證。如今家族繁衍已經是五代,現有子孫一百八十余人。黃壽祥住在積善堂已是第67個年頭了。通常情況下,以祖厝為起點,宗族人口發展到一定規模,有家底有本事的子孫便會陸續往外修建新厝,祖厝隨之走向衰敗,甚至被后人遺忘?,F世代的年輕人都不愛住古厝,更愿意搬出去住,積善堂只剩下小部分老人家留守。近年,鄉村旅游熱潮興起,越來越多懷著莊寨好奇心的游客紛紛造訪積善堂,積善堂也借著這種的契機在族親的努力下逐步得到修繕。對黃壽祥而言,如何更好地保護積善堂,甚至是打理好與谷貽堂、紹安莊 “一莊兩寨” 之間的聯動,目的還在于讓更多人來了解莊寨,讓后代子孫可以繼續擁有家族的根基與傳承。
沿著石階登高入寨,莊內有鄉民正在勞作,晾曬秋收的栗子,手腳極為麻利,見有訪客到此,便快速蒸煮出一盤新鮮板栗,張羅著請我們喝茶吃板栗,簡單而濃厚的好客之情讓積善堂多了一份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