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橋河被番禺人稱為母親河。幾十年前清澈見底、魚蝦游動的場景還留在上一輩人的腦海中,后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美景不再,甚至又黑又臭,近些年來加大了治理的力度,主河道漸清,但支涌依然黑臭。治理河道貴在堅持,因此文章對市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市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分析
市橋河是番禺主要水系之一,北起鐘村鎮石壁村的屏山河,流經西海咀、韋涌、南山峽、沙灣鎮、市橋城區、石 鎮、石樓鎮,最后在觀音沙尾匯入沙灣水道,全長38.6km,流域面積超過230km2。由于市橋河流域是番禺經濟最發達,同時也是污染源最集中的區域,所以河水水質較差,近年來經多方治理,干流水質已由劣Ⅴ類改善到Ⅳ類,然而丹山河、沙墟涌、羅家涌等10余條支流仍然為劣Ⅴ類,河水又黑又臭。根據《番禺區市橋河水系水更清行動計劃》,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全面截污和消除黑臭的目標。但河涌水環境整治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水利、環境、市政等多個部門和專業,只有綜合治理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水質劣化的問題,因此文章對市橋河水環境的綜合整治進行了分析。
1 市橋河水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1.1 污染物總量超過了河涌自凈能力
市橋河水環境惡化的原因一方面是上游徑流量小,河水更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污染物太多超過了河涌自凈能力,究其根本是經濟發展不協調所致,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沒有很好地解決污染控制問題,按孫艷軍等人[1]的分析就是“發展布局不科學”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布局不科學”是由于河道兩岸違章建設了大量建筑物,河涌排泄不順暢,再加上上游企業排污和居民隨意傾倒垃圾入河所致。“產業結構不合理”是說市橋河流域存在重污染、高耗水企業,但隨著“產業布局減排方案”的實施,這種情況已有明顯改善,然而市橋河支流眾多,污染源點多面廣,即使點源污染不嚴重,總量累積起來仍然十分可觀。
1.2 河涌受潮汐作用影響,污染物難以擴散降解
市橋河水系受潮汐影響的主要特點是漲潮時間短,退潮時間長。受到潮水頂托的作用,加上上游河涌徑流量小,補水不及時,結果內河涌排泄量小,導致污水團在河道內反復回蕩,很難在短時間內擴散降解,隨著污染物累積,水質不斷惡化。
1.3 污染控制措施跟不上,河涌承受過量污染物
污染控制措施主要是截污治污設施,即污水處理廠和截污管網建設跟不上,近年來市橋河流域已經加快了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速度,目前上、中、下游都已建成污水處理廠,然而截污管網很難覆蓋所有區域,即使要求無法進入市級污水處理廠截排系統地區必須自建污水處理設施,但肯定難以確保所有排放水都達標,不然無法解釋丹山河、沙墟涌、羅家涌等支流黑臭的原因。實際上,目前的主要問題是支涌截污不完善,一些暗渠污水在下雨時常會涌入河涌。
1.4 底泥污染及其他原因
河涌黑臭除上述原因以外,還有其他一些不容忽視的原因。城市河涌污染的一個特點是不僅僅水質污染嚴重,底泥污染也相當嚴重。這是因為水體中大量污染物會在底泥中累積,也可以說底泥已成為河涌各種污染物的主要歸宿。吸附在底泥中的污染物會在一定條件重新釋放到河水中,形成水體二次污染,并造成河涌常年黑臭。還有水體熱污染問題,如果河涌兩岸企業向水體排放高溫廢水,即使廢水本身污染物濃度不高,但會影響水生生物生長和繁殖,促進水體發臭[2]。
2 市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對策
2.1 綜合整治思路
第一,從源頭上治理污染,包括各種污染源的控制,主要是通過減排和截污減少進入河涌的污染物數量。減排包括布局減排、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等。布局減排就是優化產業布局,清理市橋河流域違建工程、高污染企業等。結構減排即對流域內工業小區和工業企業實行“關閉、限治、轉移”等政策。工程減排就是建設污水處理廠和截排管網。管理減排即區域限批、行業限批、企業限批、在線監控、清潔生產等。說到河涌污染,人們容易想到的是工業企業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這兩項,卻往往忽視農業污染,其實隨著種植業濫施化肥、禽畜與水產過量養殖等問題愈演愈烈,所造成的污染更難控制,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推廣生態農業和提高農業技術水平。
第二,引水增容,即在河道上完善水閘泵站建設,通過水閘群的聯合調度,使上游和外江清潔水源源不斷地向下游游動,加快河網水體交換速度,減少污染水團在河涌內回蕩滯留的時間。
第三,底泥疏浚。前面已經介紹過底泥是河涌各種污染物的主要歸宿,通過清淤底泥可以消除大量的污染物。底泥脫水處理后可用于園林綠化用土或填埋處理。
第四,生態治理和修復。整治河岸,修建生態護坡。過去為了防洪和利用河灘,城市河岸普遍修建直立的硬岸,結果阻隔水陸生態交換,不但不能有效減輕城市內澇,也使河水自凈能力大為削弱,發達國家已大量拆除硬岸,所以改建生態護坡是改善水生態的重要措施。
第五,其他治理措施,例如河道曝氣、生物飄帶技術等。河道曝氣相當于把河道當作污水處理池,通過提高河水的氧濃度,發揮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作用,同時抑制厭氧微生物生長,可以消除黑臭,但存在能耗和噪聲問題。生物飄帶技術相當于污水處理中的接觸氧化技術,生物飄帶作為附著微生物的填料,可以增加生物反應面積,由于生物飄帶設置在箱涵內,不影響河道景觀,但也需要曝氣。
2.2 底泥疏浚措施
當河道較寬且能通行機械船時可采用綜合機械化施工技術,采用船載挖掘機將底泥挖出并裝入小型運輸船上,運至臨時堆放場,然后使用長臂挖掘機卸至密封自卸車內,再轉運到翻曬場脫水,脫水后由自卸車運至渣場。為了保證船舶通行,可設置臨時圍堰調節水位。而對于狹窄的河道可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裝載機、小型運輸車的施工方法。箱涵清淤需采取通風、降水措施,通風應采用壓入風,以驅除箱涵內的廢氣;然后施工人員佩戴防護用具進涵施工。河道清淤效果由測量控制。
2.3 生物護岸技術
生物護岸包括很多形式,例如干砌石護岸、木樁護岸、鵝卵石護岸、生態袋護岸、格賓護岸、生態混凝土護岸、植物護岸、拋石護岸等。現主要針對硬質護岸的生態修復方法進行分析。從技術類型上分為再生式生態修復和優化式生態修復,前者是拆除硬岸后再對護岸進行生態修復,后者是直接在硬坡面上進行生態修復。根據功能側重,再生式生態修復分為以恢復生物多樣性為主、以生態景觀和親水機能為主、以提供生物棲息材料為主三種方式。第一種常采用近自然法,如構建淺灘、深潭和人工濕地,日本的“自然河川計劃”采用植石法。第二種如岸坡置入球狀生態混凝土。第三種國內常采用多級階梯形景觀濕地護岸。優化式生態修復可通過在硬岸護坡上敷設基質材料,如植生卷鋪蓋、客土植生帶等,我國臺灣地區學者提出坡面打洞再回填土壤、碎石的方法。
3 結束語
黑臭河道惡化了人們的生存環境,是時候“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了。“以人為本”必須體現在行動上,對于市橋河水環境的治理必須加大力度,并采取綜合整治措施,才能實現“堤固、水清、岸綠、景美、面潔”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孫艷軍,王樹功,曾凡棠.城市重污染河涌流域系統控制戰略研究[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09,20(3):12-14,18.
[2]黃忠泉.奎河徐州段水環境綜合整治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