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其中國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隨著各方建設的不斷變化與發展,對經濟建設而言也提出了更好地要求及標準。尤其是經濟管理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其他所無法比擬的,下面文章主要針對現階段我國經濟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不足進行簡要的分析與總結,并通過敘述提出合理化的解決方案,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經濟管理;存在問題;思考
1 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經濟管理中的產業結構不合理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產業之間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平衡的現象。從某種角度來講,傳統產業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獲得了較大的支持,尤其是工業產業。但是與此同時出現的問題也在逐漸增多,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味的追求其效益而忽視了對環境的影響,從而使得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不僅如此,農業生產、技術生產也受到了影響,制約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步。從長遠角度來講,這種發展模式將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設。
1.2 經濟管理中區域間的發展不均衡
依據我國實際客觀發展現狀,經濟建設發展在初期階段所采取的方針政策導致局部區域經濟建設發展出現了不均衡。尤其是東西部的建設發展現狀比較凸顯,由于沿海地區具有其獨特的發展優勢,能夠較早的引進國外的發展經驗,將其結合實際制定其自身的發展戰略,這在很大程度上就促進了該區域的建設發展。但是作為東西部地域而言,尤其是西部地區,由于地處偏遠,資源、信息都受到了較大的限制,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了比較滯后的狀態。有些區域甚至為了保護其自身的發展建設采取地方保護的政策,長此以往這并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設,造成的貧富差距現象也將逐漸擴大,所以在未來的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必須注意上述等問題,尋求其良好的發展模式。
1.3 經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導致政策實施不到位
任何一項制度的實施都離不開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對于經濟建設而言也不例外。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原有的經濟發展體制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必須建立完善的經濟管理制度。讓經濟管理建設有法可依、有據可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履行政府的決策,才能真正意義上貫徹落實政策的有效實施,進而為經濟建設的發展奠定基礎。
1.4 經濟管理的思想觀念陳舊,沒有創新意識
傳統的經濟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必須對其加以創新。作為經濟管理者要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強創新精神的學習與完善,從而將傳統中比較好的經濟管理理念保留,其他的落后的思想予以剔除,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加快我國經濟建設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我國經濟建設在發展過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大程度上確實推動了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但是與此同時,也應該看到其存在的發展不足,尤其是創新意識上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戰略模式,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創新模式,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建立屬于符合自身的經濟管理發展模式,和健全的思想創新機制。
1.5 經濟管理中的人力資源缺乏
經濟管理中人才的需求很大,新時期的經濟管理需要高素質的科技人才。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技術支持,人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能量,對人才的投資就是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國經濟管理中對科技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對經濟管理的科學研究投入較低,直接影響了經濟管理科學水平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提高,同時對人才的忽視也制約了經濟管理的快速發展。當前很多的技術人員知識不夠全面,懂經濟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懂經濟理論,人力資源的不足阻礙了經濟管理的發展。我國現行的政策中,對于高科技人才收入并沒有明確的個人所得稅優惠,尤其是對高科技人才的創新發明所獲收入缺乏相應的激勵,對高科技人才的技術入股、股票期權的個人所得稅等問題也沒有得力的措施。這些問題的存在既不利于調動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又降低了科技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使得大量人才流向海外。
2 加強經濟管理的幾點建議
2.1 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對農業的發展建設
經濟管理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還能體現在產業結構調整上。隨著工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對經濟發展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因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產業結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均衡等現象,所以這就需要相關管理者對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便更好地適應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而促進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2 改善經濟管理中不均衡的局面
針對城鄉區域之間,地域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局面,我們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善,改變以往落實的調整布局,制定相應的制度,沿海城市,較發達地區可以通過自身的發展優勢來幫助東、西部地區的經濟扶持力度,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的發展優勢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來加以強化。加大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宣傳力度,通過引進人力,招商引資等方式來對其進行管理與規劃,進而從根本上加以改進不平衡發展的趨勢。
2.3 完善經濟管理制度,以科學的方法促發展
科學方法的有效制定對管理制度的制定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發展為根本的前提下,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這樣不僅可以推動其創新還能滿足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采取靈活有效的科學管理方法,對其生產做出決策性的判斷,從而使得經濟建設具備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針對發展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可以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監督,提高人們對于經濟管理制度的重視,促進了經濟建設的合理發展。
2.4 提高經濟管理的創新意識
經濟管理意識的創新從某種角度來講還是人的創新,作為經濟管理建設的主體,必須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擯除陳舊的管理理念,不斷學習先進的管理意識和理論知識。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經濟管理策略,這樣不僅僅可以滿足社會發展的建設需求,更能促進經濟的進一步完善與創新,不斷總結其經驗,針對過往存在的一系列不足進行創新,完善。
2.5 加強宏觀調控和重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政府在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經濟建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協調好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等三方面的關系。絕對不能以發展經濟而忽視對社會、環境的影響,犧牲生態文明建設為依據,這樣的發展并不是可持續建設發展。作為政府必須在恰當的時間做出正確的裁定,利用宏觀調控的手段對其經濟建設進行整體把握,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
3 結束語
從上面的分析得知,經濟管理在整個國民經濟建設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未來隨著經濟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經濟管理必須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監督體系,改變原有的不合理的發展模式,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對其經濟管理進行深化改革,制度符合我國長遠經濟建設的發展目標,進一步縮小區域差距,為其社會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韓文靜.我國宏觀調控的基本經驗及不足[M].發展出版社,2007.
[2]張亞楠.試論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重要問題[J].經濟與發展,2009.
[3]羅建文.經濟管理現代化和經濟管理發展新趨勢[J].廣西輕工業,2007.
[4]趙志紅.經濟管理發展新趨勢探析[J].經濟研究,2010.
[5]張孟航.淺析經濟管理的現代化進程[J].經營管理者,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