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閘站管理涉及面廣,工作復雜性、系統性強,要求閘管理制度化、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文章立足閘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建立直線職能制管理網絡、切實加強各項巡查、落實閘站管養工作三個方面,闡述了優化閘站管理的策略,以更好確保閘站安全穩定運行,提高閘站運行的效率。
關鍵詞:閘站;管理;問題;應對措施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水利工程建設的推進,不僅是現代社會穩定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民生工程建設的重要基礎。閘站運行管理的有效推進,是提高閘站運行效率、確保閘站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閘站存在分布分散、外部環境復雜、經費不足等問題,強調優化閘站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閘站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因此,文章立足閘站管理現狀,從閘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就新時期如何優化閘站管理,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深化閘站管理科學化建設。
1 閘站管理存在的問題
閘站管理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強調管理的制度化、科學化,以確保閘站的正常穩定運行。從實際來看,在閘站管理的過程中,主要存在“分散管理難度大”、“管理外部環境復雜”、“管理經費不足”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閘站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具體分析閘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推進閘站管理的制度化、科學化,滿足閘站管理建設需求,提高閘站運行效率。
1.1 閘站分布零散,難以實現集中管理
在閘站管理中,往往是閘站相對比較分散,處于河段的不同位置。因此,閘站零散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管理的難度。一方面,閘站難以實現集中管理,管理效率無法實現有效保障;另一方面,閘站的分散分布,給管理資源的配置及成本支出造成較大影響。特別是人員、資金等的承擔增加,直接影響閘站管理工作全面而有效的開展。因此,如何在閘站管理中,針對閘站分布零散的問題,構建更加完善的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效率,是優化當前閘站管理的必然要求。
1.2 閘站外部環境較為復雜,管理多為開放式
閘站分布零散,且所處的環境也相對比較復雜。一是自然環境比較復雜,閘站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特別是在雨季,閘站管理面臨的環境相對比較惡劣,增加了閘站管理的難度;二是管理多是開放式管理,開放式的環境、開放式的管理,給閘站管理帶來出自然因素之外的其他影響因素。如閘站附近居民的素質、垃圾亂丟亂棄等問題的發生,都會給閘站管理帶來麻煩;三是閘站環境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特別是人為因素中的“搶占搶植”等行為,都會影響閘站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弱化閘站管理的有效性。
1.3 閘站管養項目較多,導致維修經費不足
由于閘站的特殊性,為確保閘站的安全性管理,開展閘站管養尤為重要。但是,從目前的情況而言,閘站管養項目較多,大量工程設施、機電設備的管養,需要一定資金的支持。而實際缺乏足夠的維修經費,管養工作存在落實不到位的窘境。與此同時,職工老年化問題突出,且技能能力偏低,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當前閘站現代化管理的需求。一線職工年齡大、技術欠缺的情況,不僅難以確保工程設施及電氣設備的管養,同時也制約了閘站現代化管理的推進。
2 優化閘站管理的策略
優化閘站管理是提高閘站管理效率,實現管理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閘站集中管理難度大,管理方式開放,這就強調閘站管理的優化與調整,關鍵在于建立直線職能制管理網絡,并強化巡查力度,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從本質上優化閘站管理措施,創設并改善當前閘站管理的內外環境。
2.1 建立直線職能制管理網絡,有效解決集中管理難問題
為更好地解決閘站集中管理難問題,應強化管理模式的轉變,通過建立直線職能制管理網絡,提高管理效率、明確管理職責,對于解決集中管理難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如圖1所示,是閘站直線職能制管理網絡圖。
從圖1所知,直線職能制管理,強化了自上而下的集中管理。一方面,以領導為責任人,強化各閘站負責人在落實各項管理工作中的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為了解決因閘站分散而造成的管理能力、人手不足等問題,統一的職能化管理,優化了閘站的管理能力,無論是在信息溝通、還是巡查管理,都逐步形成直線型、職能化,確保閘站管理工作全面而有效落實。
2.2 切實加強各項巡查,有效解決開放式管理困境
開放式管理現狀,給閘站管理帶來較大的問題。為此,在閘站管理的過程中,一是要切實做好各項巡查工作,并通過巡查制度的建立,確保巡查工作落實到位。從明確巡查職能,到規范巡查措施,強調巡查工作對于優化并提高閘站管理效率的重要作用;二是強化巡查力度,建立巡查隊伍,一旦發現亂丟亂棄、人為破壞等行為,應及時進行處理,并在必要之時,可以向水務行政執法部門報告,強化巡查管理力度;三是提高技術人員的教育培訓,強化技術人才的招聘,解決當前工作人員老年化、技術偏低等問題,確保維修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2.3 落實閘站管養工作,切實解決資金不足問題
管養工作是閘站管理的工作重點,直接關系到閘站的安全穩定運行。在落實閘站管養工作的過程中,首先管養資金應充分到位,確保管養工作的開展。如,向市局申報專項經費,用于閘站管養的開支;其次,建立管養工作制度,規范管養工作人員的日常維修行為;再次,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明確獎懲細則,特別是激勵考核機制的建立,不僅能夠提高職工的積極性,而且對于提高職工的技術培養、創造職工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轉變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當前閘站管理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閘站管理涉及面廣,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為此,閘站管理的優化,關鍵在于立足閘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切實做好三點:一是以制度建設為導向,建立完善的巡查制度、激勵考核制度等,優化閘站管理的內外環境;二是轉變管理模式,建立直線職能制管理網絡,解決集中管理難問題;三是創設良好的管理基礎,落實好管養資金,確保閘站管養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彭勇.淺談大小型閘站水利工程管理技術[J].新課程學習,2014(07).
[2]李德海.豐縣發展閘站經濟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09(12).
[3]楊啟堯.錢江樞紐閘站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給排水,2016(04).
[4]韓良凱,陳毅娟.防洪閘閘站結合方案比較[J].陜西水利,2014(09).
[5]夏正創.清潭閘站自動化系統防雷技術與措施[J].江蘇水利,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