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電機的繼電控制電路,如正反轉控制,Y-Δ起動控制,是生產設備常用的電路。文章主要分析帶有Y-Δ減壓起動正反轉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接線要點,故障檢測的一般方法。這個電路應用廣泛,文章的分析有助于從事相關工作的讀者對電路的理解,對現場線路的安裝、檢測、維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繼電控制;Y-Δ;分析;檢測
1 概述
繼電控制電路是生產設備常用的電路,新安裝好的電路需要調試,電路出故障需要檢測,要想安全、快速檢測電路,必需理解電路的工作原理以及掌握檢測電路的基本方法。繼電控制電路有其特點,與電子電路相比結構相對簡單得多,且元件布局有規律。主電路的負載是電動機,控制電路的負載是繼電器線圈。
文章以Y-Δ減壓起動正反轉控制電路為例,說明繼電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接線、故障檢測的一般方法。
電動機起動時因初始轉速為零,在起動階段線路的電流比穩定運行時大得多。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起動電流是額定電壓下的堵轉電流,為額定電流的5-7倍。對于大容量動機這電流對線路影響是比較大的,比如引起供電線路電壓波動,大電流沖擊對電氣設備的損害等。為了減小電動機起動電流,繼電控制電路設置了減壓起動控制部分,待電機轉速進入接近正常轉速時,電路自動切換到電機正常工作狀態時的全壓供電狀態。減壓起動電路常用的有Y-Δ減壓起動、定子串電阻或電抗減壓起動、自耦變壓器減壓起動等。電動機Δ形運行方式線路電流是Y形運行方式線路電流的3倍。
2 電路原理分析
2.1 主電路分析
圖1所示,KM1、KM2分別控制電動機的正反轉運行,通過改變電源的相序實現,即L1與L3交換接線位置。這兩個接觸器不能同時得電吸合,否則造成線路短路(L1與L3)。KM3閉合電動機作Y形連接,KM4閉合電動機作Δ形連接。這兩個接觸器也不能同時得電吸合,否則造成線路短路。為了防止這兩個接觸器同時吸合,電路上采用互鎖保護控制。
FR為熱繼電器,它實現對電動機的過載保護作用。當電機發生過載時,熱繼電器動作,導致控制電路中熱繼電器的輔助常閉觸點斷開,控制電路失去供電電壓,所有線圈斷電,繼電器復位,電機無供電電壓而得到保護。FU1為熔斷器,對供電線路起短路保護作用。
2.2 控制電路分析
KM1控制電動機的電源供電,KM3控制電動機繞組作Y形方式連接,KM4控制電動機繞組作Δ形方式連接。SB2為正轉起動按鈕,當它閉合時,線圈KM1得電吸合,輔助常開觸點KM1閉合自鎖,電動機以正轉方式運行,同時,線圈KM3得電,線圈KT得電,電動機繞組作Y形方式連接,且定時器延時機構開始工作。定時器的設定時間到了,KT常閉觸點斷開,線圈KM3失電,KT常開觸點閉合,線圈KM4得電,電動機繞組作Δ形方式連接。常閉觸點KM1和KM2及KM3和KM4是互鎖關系,一通一斷,防止這兩個線圈同時得電吸合,造成線路短路。SB3為反轉起動按鈕,當它閉合時,電動機以反轉方式運行,原理與正轉運行方式原理相同。SB1為停止按鈕,當它斷開時,所有線圈失電,接觸器復位,電動機停止運行。
3 電路接線
電路接線,要按一定的順序連接,否則容易接錯或漏接。接電路一般按以下原則:(1)先接主電路,后接控制電路;(2)并聯的幾條支路,按從左到右順序接完一條再接另一條;(3)在一條支路中,從上到下,按順時針方向接完一個回路再到另一個回路,且先接內環后接外環;(4)在連接控制電路線圈時,只接線圈的一端,另一端先不接。當所有支路接完后再將所有線圈沒接的那一端并接一起,回到電源。這樣做可以避免控制電路因接錯造成短路故障;(5)同一個繼電器在不同支路的輔助觸點要分開使用,不能共用一個。
4 電路檢查
4.1 短路檢查
電路連接完之后,要通電調試,這時擔心是否會短路,特別是在考場,怎么解決這一問題?短路分控制電路短路和主電路短路兩種情況。控制電路只要是按照上述第(4)點連接,肯定是不會發生短路現象,除非線圈內部有短路。對于主電路的檢查,先將主電路與電源隔離開,即主電路與空氣開關的接線斷開。按起動按鈕,電路進入工作狀態,用萬用表測量主電路負載阻值,測量電阻應為電機繞組電阻。電阻接近零,說明有短路故障。測試前可先測量電機電阻,以做比較。
4.2 故障檢查
電路連接完之后,將主電路與電源隔離開,按起動按鈕,電路進入工作狀態,看各繼電器的吸合狀態是否符合電路要求。若不符合要求,故障一般發生在控制電路,根據現象判斷故障可能發生的部位。繼電器不吸合,肯定是線圈沒電壓,可以用電壓法檢查。將萬用表一根表筆接觸在線圈的一端(公共端),另一根表筆從線圈的另一端開始往上檢查。若出現電壓為零,說明此處有開路現象,斷開電源,用萬用表電阻擋位對開路點進一步檢查。繼電器不能自鎖,應查相應的自鎖電路。
如果繼電器工作狀態正常,說明控制電路沒問題,故障出在主電路,主要檢查接觸器的觸點是否接觸良好。
故障舉例:電機繼電控制電路如圖1,按起動按鈕SB2或SB3,電機能正反轉運行,但只能做Y形方式運行,不能切換到Δ形方式運行。
分析:(1)Y形方式運行正常,說明控制電路KM1、KM2、KM3所在支路沒問題,它們的公共電路也沒問題;(2)Δ形方式不能工作,說明控制電路線圈KM4不通電;(3)重點檢查線圈KM4支路的KM3、KT觸點。
檢查:(1)觀察KT是否吸合,若吸合而無延時動作,說明延時功能機構可能損壞;(2)觀察線圈KM3經延時后是否會斷電,若不能斷電可推斷時間繼電器延時功能機構有故障;(3)將主電路與電源脫離,KT常閉觸點一端斷開,KT常開觸點用導線連接閉合,通電,若KM4吸合,說明KT部件有故障。對于機械式時間繼電器(如JS7-2A),也可人為地觸動延時機構,執行延時動作。
5 結束語
繼電控制電路的分析,應先分析主電路后分析控制電路和輔助電路。在主電路中,弄清楚各接觸器與電動機的連接關系,判斷出它們的作用;在控制電路中,弄清楚每個線圈得電的條件及互鎖關系。理解電路原理圖是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電路故障檢測的前提,是快速排除疑難故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胡幸鳴.電機及拖動基礎(第2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2]田淑珍.工廠電氣控制設備及技能訓練(第2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3]阮友德.電氣控制與PLC[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林圃(1968-),男,工學碩士,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學院高級實驗師,長期從事《PLC技術》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研究方向主要為PLC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