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文章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種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模型,這一模型對于我國當下電力事業發展中面臨的如何準確預測電網負荷預測問題能夠予以較好的解決。
關鍵詞:云計算;智能電網;負荷預測
前言
在我國經濟與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平衡發電與用電,提高“經濟調度”已經成為我國電力行業共同關注的問題,而如何較好的實現電網中負荷的預測,正是這一問題的解決要點,為此文章就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模型進行了具體研究,希望能夠以此推動我國電力事業的相關發展。
1 智能電網負荷預測與云計算概述
1.1 智能電網負荷預測
在智能電網的負荷預測中,其本身具備著需要綜合考慮氣象、經濟、社會、分布式電源、需求側管理、儲能對負荷管理要求的特點。而想要智能電網負荷預測較好的開展自身工作,就需要保證這一負荷預測工作能夠在關注負荷的同時,對電能消耗的原因進行重點關注,結合這一系列要求,就能夠了解到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工作具備的需要考慮多維多級預測結果之間協調優化,以此保證預測精度的特點[1]。
1.2 云計算
云計算本質上屬于一個類似電網一樣的云網,這就使得云計算與智能電網有著天然的聯系。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可以預見我國未來的電網規模將達到不敢想象的程度,而為了能夠保證未來的電網能夠得到較好的管理,就必須在今天逐步實現多節點、多任務、多目標、多層次、多策略、實時性的電網云計算管理平臺,而文章所研究的就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只是這一追求的起點。
2 智能電網負荷預測云模型
文章基于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建立系統負荷預測系統、母線負荷預測系統、典型用戶負荷預測系統、分布式負荷預測系統。如圖1所示的云計算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模型,這樣就能夠較好的實現時效性較高的負荷預測工作,而這一工作對于我國電網未來發展中可能出現的“超-超短期負荷預測”需求也能夠予以較好的滿足[2]。
3 面向云平臺的負荷預測
3.1 云平臺基礎化負荷分析
在文章所研究的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中,基礎化負荷分析是這一平臺的基礎,其本身能夠隨著智能化設備投入的不斷增多,更為細化的實現自身的負荷分析,這就使得整個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能夠更好的實現負荷預測工作。為了實現自身基礎化負荷分析的細化,我們需要實現地區負荷分行業滾動分析、淘汰負荷比重分析、緊密結合實時氣象要素、進行空調負荷分析、考慮企業生產計劃等因素,這樣才能夠保證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真正較為準確的實現自身功能[3]。
3.2 面向云平臺負荷分析的負荷預測
在文章所研究的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中,這一平臺能夠提供較為細化的負荷預測,行業負荷預測、母線負荷預測、典型大用戶負荷預測(如水泥廠、糖廠等)、生物質能與余熱發電預測、光伏發電功率預測等都屬于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所能夠實現的功能,介于篇幅原因,文章對行業負荷預測與典型大用戶負荷預測這兩種較為具有代表性特點的功能進行詳細解讀。在行業負荷預測中,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能夠根據采集到的各行業數據進行偏向商業的實時氣象要素負荷預測;而在典型大用戶負荷預測中,預測平臺需要在了解大型企業的生產計劃后,結合歷史數據與概率算法,對這類用戶進行負荷預測,例如在進行水泥廠的負荷預測中,負荷預測平臺就能夠通過掌握水泥廠的生產計劃,歸納出一套有針對性的負荷預測算法[4]。
3.3 云平臺多維多級協調負荷預測優化
在以往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工作中,各預測結果不平衡的現象極為普遍,所以在文章所研究的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中,其本身將智能電網預測分為點、線、面、體多維多級進行負荷預測,這就較好的解決了以往負荷預測工作中存在的預測結果不平衡現象。其中點、線、面、體主要代表的是典型用戶、母線負荷預測、傳統的地區系統負荷預測以及省網及全網負荷預測。
3.4 云平臺多維多級協調預測優化模型
為了較好的保證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能夠較好的滿足我國智能電網的負荷預測需要,我們還需要運用基本協調模型理論建立云平臺多維多級協調預測優化模型,實現多級負荷預測協調。
4 算例分析
為了更好的驗證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所具備的應用效果,文章就云計算的負荷預測計算進行了仿真算例分析,在這一仿真實驗中選擇了Hadoop平臺,將這一平臺接入局域網中并為每臺計算機分配一個固定IP地址,這樣就算是完成了云計算平臺的硬件部署。在這一仿真平臺面對負荷預測計算請求時,會自動選取不同數量的節點完成這一計算,而為了驗證這一計算的準確性,文章將這一計算結果與單機服務器進行了對比,表1為這一單機計算與云計算結果對比,清楚的發現采用云計算進行的負荷預測具備著較強的優勢性,主要體現在耗費時間與計算精度方面,這種優勢能夠較為直觀的說明文章所研究的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具備的可行性與先進性[5]。
5 結束語
在文章進行的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模型研究中,對這一平臺模型的實現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并結合仿真算例分析較為直觀的驗證了這一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所具備的實用性與可行性,由此可以看出這一平臺在我國智能電網中所能夠發揮的重要作用。在我國當下的電力系統中,云計算與電力負荷預測的結合才剛剛開始,而隨著我國智能電網的普及,基于云計算的電網負荷預測平臺同樣會在未來廣泛的應用于我國電力系統中。
參考文獻
[1]曾鳴,楊雍琦,劉敦楠,等.能源互聯網“源-網-荷-儲”協調優化運營模式及關鍵技術[J].電網技術,2016,01:114-124.
[2]羅滇生,王新坤.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架構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2:101-108.
[3]文燕.面向云計算的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構建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3:34-35.
[4]曹軍威,楊明博,張德華,等.能源互聯網——信息與能源的基礎設施一體化[J].南方電網技術,2014,04:1-10.
[5]皮霄林,李春梅.一種面向云計算的新型智能電網負荷預測平臺實現技術[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20:19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