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溫州辦事處 陳 鈞
PSC(港口國控制)檢查的各項指標是重要的KPI,因此我們需要關注全球主要港口國控制組織的各種動態信息。TOKYO MOU(東京備忘錄),一個關系密切的港口國控制組織,其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其成員國每次船舶PSC檢查的信息。通過統計分析的方式可以發現其中主要主管當局(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PSC檢查的一些特點。
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TOKYO MOU的PSCO總共進行了377577艘次檢查,加上缺陷的后續跟蹤檢查則有463396艘次,年均檢查數量為28962.25艘次,日均檢查79.35艘次。按照年度進行統計,見表1和圖1:

圖1
從以上圖表中可以看出,從2000年的14470艘次到2015年31410艘次,TOKYO MOU每年檢查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4·16”韓國客輪“世越”號沉沒事故、我國“東方之星”沉船事故等重大船舶安全事故的發生,公眾對船舶安全越來越關注,促使主管當局加大船舶檢查力度,預計每年檢查數量會延續上升勢頭。
為了描述主管當局的檢查特點,本文將從檢查比例、缺陷比例(相對零缺陷比例)、缺陷數量、滯留率進行分析。

表1
檢查比例:TOKYO MOU的APCIS(亞太地區計算機信息系統)對公眾開放數據部分并不能查詢或者統計匯總到檢查比例的數據,筆者從TOKYO MOU官方網站提供的2000年至2014年年度報告中匯總檢查比例數據并計算平均值后如表2。
為了便于描述對于特定指標某個主管當局在整個TOKYO MOU組織成員中的位置,即數據在總體中的相對位置,同時為了將這種相對位置標準化比較,筆者引入統計學中Z-分數(Z-score)概念,其具體公式如下:

Zi——Xi的z-分數
S ——樣本標準差
Z-分數往往被稱為是標準化的數值。Z-分數能被解釋為與平均數的距離是Zi個標準差,是數據集中觀測值相對位置的度量。

表2

表3
從上表2中可見各個主管當局的檢查比例,從最小的新加坡的7.76%到最大的澳大利亞的63.93%,還是存在相當大的差異。
缺陷比例:在PSC檢查中,一艘船舶零缺陷足可以表明船東、船員對檢查的重視,其安全質量應該尚可;從另一方面講,也體現出PSCO的檢查力度,表3列出的數據是針對每個主管當局按照初次檢查是否有缺陷進行匯總。
從上表3中看出,從斐濟的7.3%到中國的83.83%,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缺陷數量:每次檢驗發現缺陷的數量也是體現檢查力度的重要指標,也是船舶在TOKYO MOU地區PSC檢查表現的指標。
首先看TOKYO MOU整體缺陷數量。對整個時間段所有初次檢查數據進行匯總后得到:平均數為3.503,最小、第一四分位數為0,中位數為2,第三四分位數為5,最大數為134。但是像134個缺陷這樣的檢查還是極罕見的。查詢后大于100個缺陷的,在整個統計階段中也僅有3次。絕大多數的缺陷個數在10個以內(約92%)。
對每個主管當局初次檢查后發現的缺陷分別進行匯總統計后,見表4。
從表4中,可以發現缺陷數量還是相對集中。
滯留率:PSC檢查中滯留是檢查官對船舶采取最嚴厲的措施,對于船東而言,船舶滯留會影響船期、公司計劃,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各個相關方對此非常重視。
首先看TOKYO MOU在整個統計階段的滯留率。統計后,TOKYO MOU整體滯留率為5.59%。約18艘次檢查會有1次滯留。
對主管當局初次檢查是否滯留進行匯總統計后,見表5。
從表5中,發現斐濟、秘魯、瓦努阿圖的滯留率為0,到這3個主管當局的管轄地區,船東可以寬心點了。而中國香港的滯留率為9.43%,去的時候要多加小心。
依據主管當局初次檢查量進行排序,筆者取前4個主管當局進行分析,分別是中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對上述要素Z分數進行匯總后見表6。
從以上表格中可能不太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將之轉換為雷達圖,見圖2。
由以上的圖表可以看出,上述4個主管當局在檢查比例、缺陷比例、缺陷數量、滯留率4個指標上大多高于TOKYO MOU成員的平均值,只有韓國的檢查比例略低于平均值。檢查量大的地區,從側面反映出其航運業較為發達,而上面的圖表說明,航運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對PSC檢查也較為重視。

表4

表5
對比4個主管當局發現,中國在缺陷比例、缺陷數量和滯留率3個指標上遠高于其余3個,在整個TOKYO MOU組織內其缺陷比例、缺陷數量位于第一,滯留率位于第二位置,僅在檢查比例上略高于平均值,但是其檢查數量還是組織內位于第一的,究其原因應該是到達的船舶艘次多,可見其勤勉;遠高于同行的缺陷比例和缺陷數量還從一個方面表明其工作細致、嚴謹;而高滯留率可見我們國家對于航運安全負責任的態度。
日本當局的4個指標Z分數均在0.9附近,較為均衡。其檢查比例雖次于澳大利亞,但是在檢查總數量上遠高于澳大利亞,與中國檢查數量相近;在缺陷比例上次于中國,略高于韓國;在缺陷數量上次于中國,高于韓國及澳大利亞;在滯留率上低于中國,略次于澳大利亞,高于韓國。日本當局是個勤勉、均衡、負責任的當局。這與筆者工作中經常耳聞有船舶在日本PSC檢查發現缺陷或滯留的情況相一致。
澳大利亞當局,有著超高的檢查比例(63.93%),4個中最少的缺陷比例和缺陷數量,卻有僅次于中國的滯留率;可見,澳大利亞當局不太喜歡開缺陷,有著相對較多的零缺陷檢查,但是一旦發現即是較為嚴重可能滯留的缺陷,故有著僅次于中國的滯留率。可能與AMSA的PSCO中有著較多船上工作經歷豐富的船長、輪機長有關。這個與筆者工作中感受到來自AMSA的PSC檢查壓力較大一致。

表6

圖2
韓國當局,在4個當局中有著較低Z分數,位于末位。檢查比例指標為負值(-0.05),說明其檢查比例較平均值略低,但其檢查數量絕對值略低于澳大利亞,位于整個TOKYO MOU組織的第四位。缺陷比例略低于日本,缺陷數量略高于澳大利亞,滯留率位于4個當局中的末位。
PSC檢查的最終目的是促進船東、船員及有關各方對船舶安全的重視,消滅低質量船舶,保證人命安全,保護環境。因此,希望相關各方通過了解各主要主管當局的檢查特點,不斷改進船舶安全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