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史婧力
海盜并未遠去,“與時俱進”的他們變得更具有攻擊性、殺傷力、專業性。

索馬里海域被視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在這片致命海域,職業海盜橫行肆虐,讓國際社會頭疼不已。而國際海事局(IMB)日前公布的2015年度報告顯示,根據已知情況,索馬里海域去年未發生任何海盜襲擊事件。一度猖獗到肆無忌憚的海盜,為何突然銷聲匿跡?是懸崖勒馬后洗心革面還是喬裝改扮后變換手段,繼續為非作歹?
日前,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信息安全峰會RSA Conference 2016,匯集了全球各地區著名安全專家以及全球眾多頂級安全廠商。會上公布的一則消息,不僅引起了全球信息安全專家的注意,同時也引起了海事界的重視,因為海盜“搜查”貴重貨物比之前快了很多:一群海盜劫持了一個裝滿貴重貨物的集裝箱。這一行為與海盜之前的作案手法頗為不同,他們沒有劫持船舶,也未將船員作為人質,而是登船后,按照事先通過黑客掌握了該公司的貨物清單,用手機掃描條形碼找到集裝箱后盜走,揚長而去。經分析,海盜通過軟件漏洞上載到服務器,進行遠程訪問服務器之后,下載了該船運公司的提貨單。也就是說,上船前,海盜便鎖定了目標。顯然,借助高科技和互聯網手段,海盜的劫掠方式也開始升級換代,慣用的乘快艇、快速登船、劫持人質、索要贖金的暴力方式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用起了高科技、玩起了互聯網+的“新派海盜”,似乎少了些昔日的兇狠殘暴,多了一些陰險狡詐。
海盜的“新派”不僅體現在作案手段上,而且對市場冷暖和“商機”的洞察把握也更加靈敏。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際油價呈現斷崖式跌落,海盜的“口味”也在發生變化。以往海盜劫持成品油輪的頻率是所有船型中最高的。但隨著油價的跌落,近一年來,海盜對打劫油輪變得意興闌珊。而對大量難民涌入歐洲打起了算盤,一些“不甘寂寞”的海盜,把“生意”和偷渡者行業結合,充分把握了海上所有的“非法商機”。據說,已達到相當規模。
種種跡象表明,在國際社會通力合作、嚴厲打擊之下,海盜的囂張氣焰得到有效遏制。一部分浪子回頭,改行做起了正當營生。但也有一部分正在轉型為掌握現代科技手段的“新派海盜”,甚至還有一部分暫時偃旗息鼓,伺機卷土重來,或者干脆轉移了作案地點。國際海事局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索馬里海域的平靜得益于國際海軍巡邏、船舶BMP4實施以及海岸警衛隊的聯合重壓,但目前無法確定是暫時性還是永久性的,危險尚在,不能掉以輕心。值得注意的是,整體海盜活躍度目前處于“低潮”期,但在海盜高風險區域內,海盜劫持的重心已然從非洲海域轉移至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儼然成為了重災區。

◎ 在國際社會通力合作、嚴厲打擊之下,海盜的囂張氣焰得到有效遏制。
近日國際海事局發布的各海域劫持數量變化顯示,2010年至2015年前三個季度的海盜劫持總數分別為289、352、233、188、178和190起,海盜活躍度的確處于“低位”。其次,從2015年前三季度的數據能夠看出,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尼日利亞、越南和孟加拉的劫持總數分別 為86起、11起、12起、19起 和11起,占全球劫持總數的75%,表明了東南亞海域劫持數量的激增。單從2015年1至9月的劫持總數分析的話,東南亞區域劫持總數為120起,非洲區域劫持總數為26起,遠東地區劫持總數為19起,印度次大陸為18起,美洲為6起,其余為1起。
一位曾長期工作在船上的管理者對記者說,雖然國際海軍力量在危險水域建起的海上安全走廊持續向海盜施加壓力。然而,這種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海盜勢力向規模化和商業化方向發展。現在的海盜,真可謂“與時俱進”,已從漫無目的的隨機搶劫變成了有計劃、針對性更強的行動。這與曾經親身深入到索馬里海盜“出產地”邦特蘭的加拿大記者杰·巴哈杜爾說法一致,在其所撰寫的《致命的海域》中提及,海盜的選擇對象起先是漫無目的的隨機作案。而伴隨著科技發展以及投資者的不斷“加碼”,手持AK47、配備各種雷達、坐擁母艦的海盜已經成為主流趨勢。且海盜對于情報的搜集也更趨向專業化,所謂的一些敏感細節并非那么神秘,當你連上網絡,打開諸如勞氏海上情報這類在線海上追蹤服務網站,只要繳納會員費,便可獲得船舶的定位信息。另外,黑客的出現,也只是現代海盜利益鏈條上的一個節點而已,順著這條軌跡能夠“揪出”隱藏在背后的“黑手集團”,且“新派海盜”集團的分工已細化得像一家精密運轉的公司。以索馬里海盜的贖金分配為例,屬于金字塔型,50%的贖金進了攻擊者的口袋,30%分給投資人,剩下的20%分給崗哨。其中,翻譯人員在海盜的作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且有經驗的翻譯還極其搶手。以投資海盜的活動方式看,更已細化為“獨資”、“合資”和“眾籌”三種模式。可見,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海盜逐漸成熟的手法已經不容忽視。
誠然,適者生存,海盜亦不例外。只有最先進的海盜組織才有可能在一輪輪戰火的洗禮中存活下來,優良的船只、完善的后勤保障、導航技術、設備,以及信息網絡系統都是海盜進化的結果。那么,下一個問題又閃現在記者腦中,既然海盜如此“與時俱進”,隨著航運市場的低迷,油價的下跌,海盜青睞的船型是否也發生了變化呢?
首先,僅從數字上看,根據國際海事局的數據,散貨船超越化學品/成品油輪成為海盜最為青睞的對象,但化學品/成品油輪并未被“拋棄”,依然排在海盜“最愛”第二位,集裝箱船則有下降趨勢。
其次,BIMCO大中華區代表莊煒從其他角度解讀了航運走勢與海盜劫持船型間的關系。他表示,航運業低迷與海盜劫持數量減少兩者之間并不存在必然聯系。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尤其是對國際航運至關重要的主要經濟體增速放緩,但與此同時全球運力嚴重過剩,因此供需矛盾突出,導致了航運業目前處境艱難。但海盜問題的大大改善,一方面是海盜肆虐區域陸地國家政治矛盾趨于緩和,加之各航運公司對傳統海盜安全防范意識和措施的重視,使得海盜成功劫持數量有所減少。當然,武裝護航和私人武裝安保也功不可沒。但這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根據Worldwide Threat to Shipping (WTS)近期報告,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哥倫比亞以及越南等地仍有零星船員被綁架以及貨物被搶劫的案例,特別是西非和馬六甲地區仍應當格外關注。
以上種種變化顯示,海盜并未遠去,“與時俱進”的他們變得更具有攻擊性、殺傷力、專業性。那么,業界又應該以怎樣的措施去應對更加強大的海盜呢?

◎ 下圖是2010年至2015年前三個季度散貨船、集裝箱船、化學品/成品油輪、原油油輪、雜貨船、拖船和駁船以及漁船被劫持次數
國際海事局對記者表示,目前,行業希望海面上能夠保持安全和平靜,海岸國家也有義務去保衛,確保海上安全,但船隊進入高風險海域時,采取恰當的防范措施更是自保的不二法門。因此,在通過高風險海域時,應提前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及時更新了解高風險水域所發生的劫持事件,搜集所有關于海盜動向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并做好緊急通訊計劃。二是確保船員安全被放在首位,如海盜開火,避免船員被困于船體里面,并考慮給船員配備防彈裝備。三是注意船體干舷高度,防止海盜在吃水線最低點登船。四是在通過高風險區域時船舶要全速航行,最少保持18節航速。五是確保所有的非致命武器能夠正常使用。六是確保所有消防泵正常運轉,同時確保主機正常運轉,確保在通過高風險區域時能夠全速通過。七是使用物理屏障,如在船的外圍使用鐵絲網和通電圍欄防止海盜登船。八是確保船舶的自動識別系統AIS、雷達和其他重要的航海設備正常運轉。
針對日益頻繁的海盜利用網絡犯罪,國際海事局表示,雖然海盜的新手法層出不窮,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目前在市場上能夠找到相應的反海盜系統和方式,只是成本相對較高。
BIMCO的觀點非常明確,認為航運業已面臨著嚴峻的網絡安全威脅。事實上,早在2011年歐洲網絡行業協會在其一份報告中強調航運業的網絡安全意識低到幾乎為零。基于航運本身的業務特征,其服務范圍覆蓋全球,故而比其他行業更易受到網絡攻擊。在船岸之間交流更通暢的當下,所有表格實現高度的網絡化以及數據傳輸飛速增長的時候,網絡安全的隱患也日漸增加,因此才會給海盜可乘之機。
BIMCO一直在呼吁船東要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并積極與其他機構合作推進此項工作。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例如IMO海事安全委員會及其便利運輸委員會均已同意將網絡安全納入其議程,并就網絡安全措施合作制定自愿準則,以保護并增強網絡系統的彈性,支持港口、船舶、海洋設施和海上運輸系統其他元素的運行。IMO還表示將與其他聯合國機構以及相關國際組織,如國際電信聯盟進行協商。
莊煒表示,在海事安全委員會會議MSC95中,BIMCO、國際航運公會(ICS)、INTERTANKO和INTERCARGO聯合提交了一份詳細報告,關于“加強海事安全的方法——船上網絡安全的行業指南”,國際郵輪協會(CLIA)也加入了這個行列。指南將包括,如何通過訪問權限管理來使得網絡攻擊的風險最小化,如何保護船上系統并制定應急方案,在碰到事故的時候,盡可能以最好的方式來應對。當然,這項工作不僅需要提高認識,還需要進行教育普及,這就需要公司上上下下都認識到威脅,并且保證應對措施恰當。
顯而易見,清除海盜之禍,并非一日之功,國際社會必須攜手并肩、同舟共濟,在預防、應對、打擊的同時,也需要著眼長遠,從根本上解決海盜國家漁業、政治糾紛及貧窮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