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 劉健奕 張 輝
全球GDP增速、國際油價和海工市場之間存在較密切影響的關系??偟膩砜?,油價走勢深受全球GDP增速影響,同時油價高低也直接影響海工市場表現。從下圖可見,油價和全球GDP增速呈現正相關關系,而海工市場表現和油價走勢呈正相關關系。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的油價暴跌和本輪油價危機均對海工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油價高低直接影響著石油公司的經營業績,從而對石油公司主導的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生產、儲存運輸等各環節支出(E&P)產生重大影響,導致鉆井裝備、生產裝備和海工船等海工裝備的新造需求也隨之波動。

圖1:全球海工市場訂單金額(億美元)

圖2:油價走勢與海工市場訂單金額變化
從生產成本的角度來看,油價下跌對石油生產影響并非如預期大。根據國際能源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麥肯錫)對全球2222個油田的生產數據分析,即使布倫特原油價格降至40美元/桶,每天也僅有150萬桶油(占全球供給的1.6%)不賺錢,其中多數都來自于一些加拿大的油砂生產商。Rystad Energy對20個國家15000多個油田進行統計與生產成本計算,在英國生產一桶石油成本為52.5美元,巴西生產一桶石油成本為49美元,美國生產一桶石油成本為36美元。因此,原油價格降至40美元/桶對全球石油生產的影響非常小,多數機構預測油價在短期內仍有下降的空間。

圖3:全球各國原油生產成本

圖4:EIA預測值和實際油價對比
需要注意的是,在油價劇烈波動時期,機構預測可信度明顯下降。當石油市場相對平穩運行時,如2002年~2003年和2010~2014期間,EIA對油價的預測較為準確,預測油價和實際油價的偏差在10%以內。但當市場受突發因素影響出現較大波動時,機構預測值和實際值偏差較大,如2008~2009年,由于金融危機的發生,EIA對油價的預測遠遠高于預期。2014年以來出現的油價大幅下跌也超出了EIA的預期。
“十三五”期間,海工市場將觸底緩慢回升,但全面復蘇尚欠缺足夠動能。預計“十三五”期間年均成交金額為304億美元,同比下降近40%。各型海工裝備預期表現不一:鉆井裝備一蹶不振,生產裝備有望逆勢增長,海工船表現乏力。詳見下表:

表1:市場規模預測(年均/億美元)
鉆井裝備:鉆井裝備市場仍將繼續深度低位調整, 難以再現2012/2013年的訂單爆發,預計2016~2020年間共有新造訂單124座/艘。
本輪鉆井裝備市場周期性高峰告一段落。在2012~ 2016年間,累計將有285座平臺投入運營市場,占現役船隊總數的28%。長周期來看,本輪高峰和上輪高峰之間相隔近三十年,鉆井市場未來將長期處于低度活躍狀態。
下游租賃市場處于嚴重供需失衡狀態。在大量新造平臺迅速投放市場、油價下跌壓縮海洋鉆井需求的供求兩端打壓下,裝備租賃市場不斷惡化。全球運營平臺需求量由最高456座跌至352座,供給量卻一路飆升至492座,過剩率達40%。由此導致平臺利用率逼近73%的歷史較低位,各類型鉆井裝備特別是深水、超深水裝備日租金近乎腰斬(超深水鉆井船平均日租金由2013年的56萬美元/天降至25萬美元/天)。長周期來看,若供需失衡持續且油價繼續跌落,不排除租賃市場將可能進一步惡化至1986~1987年間的歷史最壞水平(1986年國際原油價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

圖5:海工船隊規模和油價變化

圖6:鉆井平臺利用率變化
大量手持(在建)投機訂單成為沉重負擔。海工熱潮中出現的大量投機性訂單現今已成為投機者和船廠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目前全球在建平臺中94%的自升式平臺和54%的浮式平臺沒有租約在身,面臨“交付即閑置”的困境。投機者受制于租賃市場低迷和海工領域融資難度加大,只能選擇要求延遲交付甚至棄單,對船廠造成嚴重傷害。特別是中國船廠,惡性競爭帶來的大量低首付甚至零首付訂單,一旦無法按時交付會迅速引爆財務危機。

圖7:鉆井平臺延遲交付情況

圖8:鉆井平臺船齡分布

圖9:FPSO退役數量預測(2016~2020)
短期內船隊結構性更新難以迅速拉動新造需求。現役船隊中有相當數量產生于上一輪建造高峰中,目前整個船隊平均船齡為21年,“老齡化”現象嚴重,其中船齡超過20年的老舊平臺占55%,船齡小于5年的僅占20%。自2014年以來,主要租賃運營商不斷加快老舊平臺的閑置和報廢拆解,已累計報廢拆解超過60座。但在經營困境下,租賃運營商特別是較大規模運營商,報廢淘汰舊平臺的目的是為縮小船隊規模、減少船隊維護開支,短期內并無繼續推進新平臺訂造的計劃。據統計,全球排名前10的運營商中除了ENSCO外均通過閑置/拆解等方式縮減了船隊規模,規模排名11~20的運營商船隊規模也是微幅下降。
技術進步帶來的裝備新需求也相當有限。鉆井裝備總體設計和配套設備已發展成熟,裝備潛力基本挖掘殆盡。目前平臺的性能提升主要集中在平臺鉆井系統工作能力加強方面,而對于平臺結構改進甚小。新型裝備可通過進廠模塊化更換完成升級換代,不需要一次淘汰整個平臺??梢灶A見,未來鉆井平臺的技術革新將集中在配套設備領域,對大型裝備的整體升級需求提升有限。
生產裝備:生產裝備將是未來五年的市場亮點。在2014~2015年市場下行時生產裝備訂單數量仍保持在13艘/年的水平上,預計2016~2020年間,生產裝備訂單將攀上15艘/年的歷史高位。
海洋油氣產量持續攀升催生裝備需求。近年來,海洋油氣產量不斷上升,截至2015年底已占全球能源總供給量的18%,當年產量增幅為2.5%,油氣田新老交替催生對生產裝備的新建和改裝需求,同時還伴隨產生了對油氣儲運裝備(穿梭油船/浮式存儲FSO/單點系泊裝置)的強力需求。根據現役船隊的船齡計算:“十三五“期間,每年約有2~7艘的FPSO退役。
油氣田開發節奏加速預期將提振需求。2011年以后高企的油價拉高油氣開發項目成本,抑制了部分項目的投資決定?,F在伴隨著油價快速下滑,開發支出曾屢屢超限的項目成本已經迅速下降。油氣公司在適應低油價市場環境后,將很快恢復開發節奏,大量被擱置項目有望重新啟動,帶動對生產裝備特別是FPSO的裝備需求。

圖10:FPSO船隊現狀及預測
另外,新近出現的在役FPSO經過改裝后重新部署這一趨勢,有望使得FPSO改裝市場重新獲得生機。
建造支持/支援類裝備。建造支持/支援類船舶裝備市場將小幅反彈后趨于平穩,但難以達到2000年以后的歷史平均水平。
建造支持類裝備需求主要來自海上施工安裝、IMR和SURF工程。盡管油氣開發活動受到低油價抑制,但不斷增加的生產裝備數量和日趨嚴格的安全環保要求不斷加大了對IMR工程操作的需求。同時,水下生產系統應用越發廣泛,SURF工程需求也保持旺盛。預計2016~2020年間,建造支持裝備年均訂單數量為89艘,其中鋪管/鋪纜船、安裝支持平臺、輔助生活設施市場表現值得期待。支持類裝備中,三用工作船年均訂單量為80艘,其中工作馬力16000BHP以上的高規格船訂單將猛增;平臺供應船年均訂單量預計為77艘,其中載重量在3000噸以上的船舶將占據主流。中東/印度洋次大陸和亞太地區這類新興市場是主要潛在需求地區。
目前,全球船齡大于25年的OSV數量為1535艘,占船隊數量的28.3%,2014~2015年底低迷的運營市場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2014年共有31艘船齡大于25年的OSV被拆解,2015年共有22艘OSV被拆解,“十三五”期間預計將繼續保持著每年25艘左右的退役速度。市場在“十三五”期間回暖時,現有船隊和手持訂單裝備難以滿足需求,新接訂單將持續填補空缺。

表2:海工船船隊船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