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玉帛之路(關隴道)文化考察手記三則"/>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風雪關隴道,蒼茫云海間
——第九次玉帛之路(關隴道)文化考察手記三則

2016-05-04 06:56:12文圖馮玉雷
絲綢之路 2016年6期

文圖/馮玉雷

風雪關隴道,蒼茫云海間
——第九次玉帛之路(關隴道)文化考察手記三則

文圖/馮玉雷

隴山、關山及關隴道

隴山在文獻中又被記作隴坻、隴坂、隴首、隴頭、雞頭山、崆峒山、空桐山、開頭山、笄頭山、牽屯山、薄洛山、吳山、岍山、高山等。古代“隴”與“壟”相通,指的是田埂,古人看到橫亙于關中平原西部的山脈如同田埂一樣,就稱為隴山,又名大隴山、六盤山、鹿盤山、鹿攀山等。古隴山與今隴山不同,古隴山包括今隴山和六盤山。歷史地理學家熊會貞說:“隴山綿延數百里,酈氏以在北者為大隴山,在南者為小隴山,或亦單稱隴山。”就是說古代隴山有大隴山、小隴山之分,大隴山相當今六盤山,小隴山相當于今隴山——指六盤山向南延伸部分,山地呈西北—東南向散布,海拔1600~2200米,位于關中平原盆地區西北部。

關山為隴山主峰,海拔2428米。關山古稱隴山、隴坻、隴坂、隴首,橫亙于張家川東北,綿延百里。關山有大關山、小關山之說,大關山為六盤山高峰,小關山平行于六盤山之東,南延為崆峒山。莊浪與華亭之間的關山,古代又叫隴山,為《山海經》稱為“高山”的六盤山系南段,被麻庵峽谷分為東西兩支:西為大隴山,東靠華亭境者為小隴山,北起華亭與寧夏涇源之交的中嘴梁,南至上關鄉海龍山地茭坡,在華亭縣境內長32.8公里,海拔1500~2500米,最高峰五臺山為2748米。唐代沿山設關隘把守,防止吐蕃入侵,宋代依關隘抵御西夏,故名“關山”。關山是古絲綢之路上扼陜甘交通的要道,自周秦至漢唐直至明代海運未開通以前,關隴古道一直是我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陸上紐帶。關山既是歷史名山,也是文化名山,無數文學藝術家創作了許多以關山為題的偉大作品。

秦漢時,東西穿越古隴山的古道從南到北主要有隴坻道(包括經由古隴山東麓、南北走向的回中道)、雞頭道與番須道、瓦亭道等。隋唐時,千陽縣與清水縣間出現過安化峽道和由渭水河谷西通天水水關的安夷關道。根據古典文獻記載及劉滿等相關專家考察、研究,結合2016年1月25日至2月2日對玉帛之路(關隴道)的考察成果,將穿越隴山的古代道路(從南到北)簡況總結如下。

隴坻道。也稱略陽道,最早開辟,從長安出發經秦州,南到巴蜀,西至河湟、河西及西域。秦國先公由隴山西經由隴坻道東到汧水、渭水交匯的地方。秦國早年城邑秦亭(今甘肅張家川縣城附近)和秦邑(陜西隴縣東南)在這條道路兩端。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1)巡隴西、北地也經由此道到隴西郡。史載,漢初界限不過黃河,漢武帝為西進拓邊,派人進行兩次探察,其中一次翻越隴坂了解沿途地理和北邊情況,設置天水郡及平襄、隴縣、清水、戎邑、略陽等縣,沿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五十里一寨”。隋煬帝時,古道再次得到大規模拓建,交通便利,形成古絲綢之路上建筑工藝最高、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群,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形象地記述了唐代絲綢古道上驛站的繁忙景象: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流星。

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

關隴道走向有二:其一由長安出發,過隴縣縣城,經固關鎮,翻越隴坂,到達分水驛(張家川縣馬鹿鄉東北10公里老爺嶺),沿馬鹿—閻家店—弓門寨(秦置邽縣,現名恭門)—張川鎮(漢置隴縣)—龍山鎮(漢為斷山)—秦安隴城西行,經秦安縣到達天水;其二是沿弓門寨、樊河經清水縣城到達天水。

隴坻道另有一條從長安起,過雍(鳳翔),沿千水河谷西北行,經上關(華亭)、陽城(山峽)、番須(華亭西北部),翻越小隴山(關山),再經古略陽城一線西出抵莊浪、秦安、天水。這條道路中的一段又稱“關隴北支道”:固關開始,逆水而上從窄石峽(華亭與隴縣交界處)進入麻庵鄉境(約20公里),穿越山間峽谷,從莊浪縣竹林寺出口抵達南水洛河至隴右,或經涇源、平涼、彭陽到固原。《莊子·在宥篇》記載軒轅黃帝問道崆峒,第一次從山東西部壽丘出發,跋山涉水,沿涇河至崆峒;第二次由隴坻南來,駐驊下關(華亭神峪鄉)西北殿灣,當地人稱“軒轅寓”。此后經夏、商、周至春秋戰國發展成關隴北支道。這條道路在不同歷史時期名稱各異。《中國歷史地圖集》標注為“回中道”。《續資治通鑒長編》稱“回中道”南段為“儀州(華亭)黃石河路”;《讀史方輿紀要》又稱北段(平涼市)為蒙古入侵第四險的“火龍溝道”。

回中在華亭縣境內,漢時屬安定郡安民縣,最早見于《史記·武帝紀》:“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續漢書·郡國志》右扶風岍縣下:“有吳岳山,本名岍,岍水出。有回城,名回中。”《后漢書》、《水經注》等書都記載回中、回中道,顏師古有“蓋自回中通道以出蕭關”之說。這條道修筑于元封四年(前107)十月,南端起自陜西隴縣北,沿北河經溫水鎮、火燒寨鎮、新集川鎮東部入甘肅神峪河鄉下關村,向東經東華鎮到達平涼四十里鋪,過鎮原、新城鎮、寧夏彭陽縣、白陽鎮、古城鎮,逾蕭關至固原原州區。南段大致與寶中鐵路、寶漢高速走向一致,是秦漢時期由陜入隴的重要通道。漢武帝曾四次途經回中道巡查隴東民情。隨著絲綢之路開辟,隴關道逐漸成為由隴州入隴進入秦州及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回中道地位逐漸被取代,但至今仍是連接陜、甘、寧地區的重要通道,寶平高速火燒寨至平涼段規劃路段大致路線就經過古回中道。

古回中道由南向北依次與隴坻道、番須道和雞頭道相連,在蕭關又與甘泉(陜西淳化縣北)經今陜西旬邑、甘肅寧縣、鎮原到寧夏固原的古道相連接。由蕭關往北到安定郡治高平,又與瓦亭道相連接,同時與西北到河西、北到新秦中的道路相連接。

雞頭道和番須道。雞頭道沿涇河至平涼,再由崆峒山東峽入涇源,穿制勝關西出六盤山抵達隴西郡;《后漢書·隗囂傳》所記次序表明番須道位于隴坻道之北,雞頭道之南。華亭縣城以西的汭河兩條支流分別經馬峽鄉和西華鄉,馬峽支流河谷在隴山(關山)與水洛南河河谷相近,是一條由華亭縣城越隴山(關山)通往莊浪縣城的道路(大概與304省道重合);循西華支流河谷西行,在麻庵鄉(廟灘)、五臺山附近與五營河河谷相近,都有路通張家川。雞頭道和番須道與隴坻道有重合之處。

瓦亭道。瓦亭有東瓦亭和西瓦亭之別,西瓦亭在唐代還見于記載。《水經·渭水注》記載:

渭水又東,與新陽崖水合,即隴水也。東北出隴山,其水西流,右逕瓦亭南。隗囂聞略陽陷,使牛邯守瓦亭,即此亭也。

這里的隴水又名瓦亭水,即源于寧夏西吉,流經甘肅靜寧、秦安的葫蘆河。牛邯所守之瓦亭在今寧夏西吉縣之將臺鄉,在古隴山西。《水經·河水注》記載:

河水又東北逕于黑城北,又東北高平川水注之,即苦水也。水出高平大隴山苦水谷。建武八年,世祖征隗囂,吳漢從高平第一苦水谷入,即是谷也。

苦水即流經今寧夏固原、同心的清水河,苦水谷是指固原西南清水河的上源小河海子峽,大致由固原經紅莊鄉(屬固原)、馬蓮鄉(屬西吉)、將臺鄉。將臺鄉地處葫蘆河上游,沿河谷南下,經靜寧、秦安,到天水。

瓦亭道沿蕭關古道北上至瓦亭,然后到六盤山下,再沿山上小道翻越六盤山,西至隆德、靜寧、定西、榆中到蘭州,大體與西蘭公路走向同。瓦亭關一線翻越六盤山的道路,山大溝深,林木茂密,只有一條狹窄的人行小道或馳道,就是后來聞名于世的六盤鳥道。六盤山區流傳“鹿攀山”的傳說:有老僧逐鹿山澗,循鹿跡撥草尋路,攀上山巔,踏出六盤山上第一條路徑,以后,人們稱該山為“鹿攀山”。因山路回旋曲折,折轉六盤,又稱“六盤山”。唐初,原州(固原)一度成突厥進出要道之一。“安史之亂”后,六盤山地區陷于吐蕃80余年。783年,通過“清水盟約”,雙方劃定邊界,六盤山地區“涇州西至彈箏峽西口(三關口)”為唐蕃北界,吐蕃控制線向東推到六盤山、隴山一線。唐王朝曾在原州設七關(即石門、制勝、六盤、木峽、木靖、驛藏、古硤),六盤關即位于六盤山道上。清《宣統固原州志》在“六盤鳥道”圖說中說:

六盤或云即《漢書》洛畔、絡盤之沿說也。余以為古高山,是山崚嶒奧曲,跋涉恒艱、洵為天塹……而山雨欲來,必先作云;即晴亦多霧,是以輪聲鞭影,從云霧中出,亦風塵景色也。謂為鳥道,識奇耳。

《宣統固原州志》載清末湖南湘鄉人金希聲《六盤鳥道》:

虎牙龍脊自嶙峋,絕巘排空扼隴秦。

塹道崎嶇通一線,征車迢遞轉雙輪。

云封遠隔蠶叢月,風勁橫飛馬足塵。

漢史絡盤搜舊跡,東沖鎖鑰鎮蘭岷。

達觀和美齊家人

1月28日早晨,考察團沿涇河支流達溪河前往崇信縣。文獻記載周人發祥地及早期活動地均在涇渭流域。《詩經·大雅·公劉》:“止旅乃密,芮鞫之即。”《禹貢》:“涇屬渭汭。”有學者考證,歷史上的汭水原指黑河(崇信縣和靈臺縣境內、涇河的另一條支流),現代汭河實為閣川水,明代后隴東疆界迭變,將閣川水誤記汭水,訛傳至今。

崇信縣于家灣墓地是甘肅省發現時代最早、埋葬人數最多的周文化墓群,出土鼎、簋、觚、爵、觶、鉞、戈、弓形器、鏃、泡、鈴等銅器,陶器有鬲、罐、卣、紡輪以及大量玉飾、蚌飾和海貝等。于家灣墓地從先周到西周早期、中期,說明周古公亶父遷岐之后這里仍然是周人重要基地。《詩經》經常出現比較生僻的字:“鞫”,大概有三種意義:審訊犯人、窮究、姓氏。《詩·大雅》“鞫哉庶正,疚哉冢宰”中意為貧窮;《詩·小雅·小弁》“踧踧周道,鞫為茂草”中意為窮盡;《詩·大雅》“止旅乃密,芮鞫之即”中意為水涯的末端;還有一種是姓,例如:“晉有鞫居。”從這些詩句可以臆想當年周人在涇河及其支流歌唱的情形。汽車在河谷間行進,似能杳杳感覺到那種古樸的文化意蘊。

崇信縣境內的仰韶、齊家文化遺址

甘肅經濟不是很發達,但大多地區的博物館都“高大上”,與品位頗高的文物比較般配。崇信縣博物館文物歷史始于分布在芮河(汭河)和黑河兩岸的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主要遺址有梁坡、張咀、寺溝、劉家溝、平頭溝、姚家溝、圈馬城、九功塬子、東坪、西塬子、廟臺塬子、周寨等,發現半地穴式房子、窖穴等遺跡和村落布局現象,當時的人們不僅創造了畜牧業,還栽培粟、黍,采用刀耕火種、土地輪休的耕種方式。石斧、石刀、石鏟、石網墜、陶刀以及制陶工具說明和反映了其經濟形態。網墜證明在當時村落附近水域寬闊,水產豐富。崇信縣博物館館長陶榮性格非常爽朗,對大家熱情備至,似乎是見過多次面的故舊。陶館長從事文博工作多少年,熟悉當地情況,親自講解。

滋養最美齊家人的龍泉

戰國時的一件弦紋虎子古樸笨拙,可見當時人們對這個相對隱秘的器物不大上心。

刻有“月氏”的錢范引起大家注意。月氏人擅長商業貿易,曾為商、周販運玉石等貨物。崇信既為周人祖地,又處在商貿大道的樞紐,我推測,最初,月氏人基于氣候、飲食、習俗等原因,在此建立中轉站,接應月氏人等其他從商民族。后來,隨著貿易發展,中轉站人數增多,他們購置土地,娶妻生子。漢朝為施行有效管理,同時鼓勵商貿,設置月氏道,并允許他們鑄造貨幣。后來,漢武帝派遣張騫去遙遠的大夏聯合月氏共同打擊匈奴,可見中原人與月氏人的友誼源遠流長,有歷史傳統。另外,漢朝之所以特別設置月氏道,或基于對玉石資源的依賴。有些學者所謂“安置戰俘”之說似難成立。

位于龍泉寺公園中鳳凰翥山上的齊家文化遺址發現于1986年。從汭河邊仰望鳳凰翥山,遙見丹霞丘陵間夢幻般呈現出一帶冰瀑,隨地形掛成玉月狀。龍泉寺齊家文化遺址高懸在鳳凰翥山腰,我們謂之“最美齊家文化遺址”。陶榮館長帶領我們沿幾乎筆直的小冰河逆流而上,走走停停,躬身,休息,回望,騁想。

南北朝有兩首著名民歌《敕勒川》和《隴頭歌辭》。《敕勒川》得以流傳,有賴于鮮卑化漢人、北齊高祖高歡推廣。546年九月,高歡率領10萬大軍圍住玉壁城(山西稷山西南),久攻不下,他在宴會上命大將斛律金演唱慷慨激越、豪邁雄壯的《敕勒川》鼓舞士氣。盡管沒能攻破玉壁城,《敕勒川》卻從此流傳開來,并且進入南朝《樂府詩集》。《隴頭歌辭》也載于《樂府詩集》,風格卻是委婉哀愁,期期艾艾,將“隴頭”渲染得悲切蕭索:

攀登石階,尋訪龍泉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

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朝發欣城,暮宿隴頭。

寒不能語,舌卷入喉。

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遙望秦川,心肝斷絕。

最美齊家文化遺址

隴頭,大概范圍包括我們近幾天考察的華亭、崇信、平涼;隴頭流水,指發源于六盤山向東、向南流淌的河流。《敕勒川》反映的是游牧民族開放豪邁的情懷。《隴頭歌辭》則是典型的農牧文化思維。

攀登過400多級臺階,到達龍泉。泉水結冰,像一塊巨大碧玉。齊家人以此為生命之源,結廬于相距不遠的一片高山坡地上,背靠古塬,俯瞰汭河,白天躬耕、放牧,夜晚則燃起篝火,手搖陶鈴,載歌載舞,在“隴頭流水”的叮咚聲中快樂而自足地打發日子。齊家玉器的顯著特點是渾厚、樸素、大氣,作為一種崇高禮器,它代表著齊家人的審美價值和精神追求。當年,齊家人在采玉、購玉、解玉、琢玉、崇玉過程中表現出從容大度的氣質。或許,齊家人在漫長歲月中發現玉礦資源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通過戰爭獲得,便采取和平方式,以玉為紐帶,將分布在廣袤西北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聯結起來,互通有無,并且形成“和”之理念,滲透到精神價值中。那時候的齊家人陶醉于山花爛漫,享受時光的激越與柔美,也看到過寒冬時節冰清玉潔的美景,閑適,自在,達觀,和美。他們或許高唱過古老的《敕勒川》,但很少吟《隴頭歌辭》。

站在齊家遺址上,眺望悠然遠去的汭河及對岸塬地,陽光讓人溫暖,天地讓人安靜。大家像齊家人那樣曬一會太陽,盡快離開。我們不想擋住齊家人的陽光。

鳳翥山上齊家人的龍泉

齊家人的生命之源

從遠古大荒流涌而來

生過,愛過,美過,

晝夜不息

冬夏長流

流走了夢幻與悲喜

隴頭水還在流淌,結冰

齊家人瀟灑地走了

只把兩層白灰

嵌入皇天后土

這個謎團交給歲月與風

朝朝暮暮

汭河河谷

風雪關山路

2月1日上午,考察團離開隴縣縣城,順著千河河谷(關隴道故道)行進大約30里到固關鎮。小鎮串在古道中間,兩邊是田地,再遠處就是山峰。通道即是街道,春節降至,又逢趕集,人頭攢動,擁擠不堪,我努力向窗外探尋西漢郁夷縣故城遺址,不可見。

出固關鎮有兩條古道,往東者為關山路。我們選擇的道路倏地向東邊山坡一甩,進入固關峽。與開闊舒緩的千陽河谷不同,固關峽直接插入山中,狹隘逼仄,雪厚風寒。小村停泊在幽靜山洼,一位農婦對著陽光吃早餐。這可能是固關峽中最后的人煙,以前或為民間驛站。過了這個村子,彎路較多,坡度陡然加劇,道路上鋪滿雪,急上急下。駕駛員邵新成小心翼翼把握方向,車身還是在轉彎處扭了幾扭。再往前,路面與兩邊山坡被雪覆蓋成一片,不知深淺。幾頭黃牛默默打量我們。邵新成下車觀察完地形說,這不是行車的路!于是掉頭,原路返回,從段家峽進入省道。路雖然彎曲,路面也偶然有冰雪,但順利通過。古代這里沒有通道,商旅都走千河河谷,然后從固關峽經大震關翻越關山。省道取直線,在狹窄的小河谷里依山勢開辟出來。轉多少彎,爬多少坡,終于到名為“駝鈴谷”的山嶺上。從文字介紹和地形觀察,這里應該與自大震關而來的山路相接。山險,雪厚,風硬。拍照后,匆匆下山。關山之東,山勢險峻,植被較好;關山之西,與黃土高原連接,逐漸開闊起來,山谷中散布羊群、牛群和馬群,怡然自得,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關山雪路

張家川縣委宣傳部朋友與作家鐵遲擔心我們走岔路,在路口等待很久。會合后,汽車疾馳,沿途經過十字河、湯洛河(牛頭河支流)、天河、后川河、馬鹿、韓家河、閻家店、恭門鎮、白起堡,“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流星……”古今通感!

天水作家薛林榮是發小般的文友,現在任職張家川縣委宣傳部。他興致勃勃陪同我們參觀張家川縣博物館。石器開始,到仰韶、馬家窯,等等。也有常山籃紋陶器。馬文化器物為最有特色文物之一,幾件青銅鼎足為馬蹄形。馬家塬遺址及墓葬出土文物陳列室中的文物大氣磅礴,遙感戰國時代叱咤風云的肅殺之氣。這與我們其后站在馬家塬遺址遠眺千溝萬壑的感受一致。秦國興起,依賴戰馬及關隴地區的地理、交通優勢。1986年,在麥積山風景區放馬灘(2000年夏天,我到過那個著名遺址,面積很小的一片山坡地)出土七幅戰國末期木板地圖,分繪在四塊木板上,是為放馬灘地圖,內容是戰國晚期秦國所屬邽縣政區,此地圖不少地方有道里注記,對河流流向有順序注記,還注明分水嶺、森林分布和樹木種類。秦國當年如此重視國土資源!秦非子在關隴地區為周廷養馬有功,被封邑秦亭(其地在張家川縣張川鎮瓦泉村一帶),蟄伏隴山之側多年,逐漸興起,沿千河河谷走出關山,統一全國,然后整飭統治秩序,車同軌,書同文,實行郡縣制,詔告全國,等等。例如,秦國量器——繭形壺幾乎每個博物館都有,這種壺折射出秦國注重理性、規范、法制的治國思想。

可以說,戰馬、黃金是秦國的硬實力,而從齊家文化綿延而來的禮儀文化則是秦國的軟實力。

張家川縣博物館、清水縣博物館、天水市博物館的文物是對關隴地理文化的權威詮釋,說龍文化比較玄遠,馬文化卻實實在在,觸手可及。馬自中亞傳入,不但催生了真正的游牧民族及其文化,并且對農耕文明產生巨大刺激,“龍馬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的靈魂。與此相關的虎文化、鸮文化、熊文化等也頗有意味,它們作為濃縮多種文化的圖騰符號在民族大融合中保留下來。關于鸮、熊,葉舒憲老師寫過較多文章,這里省略。我們在崇信、靈臺、清水三縣的博物館都看到戰國、唐朝、北周時期的虎子,造型奇特。清水虎子器形較為抽象,美術家張國榮認為是狗的造型,仿佛“畫虎不成反類犬”。段成式在唐代小說集《酉陽雜俎》中記述,虎子的最初發明者是飛將軍李廣。這位“訥于言、敏于行”的軍事家曾任職隴城,他射殺猛虎的地方“冥山”已失載,不知今為何地。李廣一生活動地域大概在隴山、內蒙古、山西等地,與匈奴對抗。通渭縣雞川東南角有老虎山,平涼北部的山以前叫虎山,還有很多以虎命名的關、山,應該都與北邊的匈奴或其他異族有關。與其說是李廣發明虎子,不如說后人以巫術心理希望汲取李廣與老虎的威猛。漢朝權貴使用的虎子用玉雕成,死后葬之。這種風氣延續到西晉、南朝,虎子轉為青瓷,作為葬品,其功能僅僅是溺器,最初的文化意義喪失殆盡。

其實,齊家文化有類似陶虎子的器形,如果能夠證明其功能確實是溺器,那么,我們對創造淳樸典雅玉禮器的齊家人就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不但崇尚樸實無華的禮儀,又能夠優雅簡約地規范形而下的現實問題,不動聲色地做到“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在蒼茫云海間,終于看懂了齊家人的文化表情與深沉期望!

(作者系作家,《絲綢之路》雜志社社長、主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婷婷色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亚洲成人77777| 9啪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免费|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久久国产热| 婷婷激情五月网|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天天操精品|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亚洲二三区|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97|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本激情|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www.狠狠|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色综合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91国内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97国产在线视频|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国语少妇高潮| 欧美午夜久久|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婷婷伊人久久|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不卡网| 中文字幕 91|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在线无码九区|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福利一区三区| 日本日韩欧美|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伊人成人在线|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干|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色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