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創新試點工作。同年7月,鄂爾多斯市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一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地區。2015 年,在鄂爾多斯市委第八次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鄂托克前旗被確定為全市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試點。
鄂托克前旗結合區位實際,先行先試,編制完成了西北地區首套旗縣級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全面摸清自然資源資產分布情況,率先啟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推動領導干部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促進自然資源資產節約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安全,推進我區生態文明制度改革走在前列。
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
摸清自然資源資產分布情況
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摸清各地資源資產底數,更好地掌握自然資源資產現狀及其動態變化情況,對科學管理自然資源資產,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意識,推動地方政府更多關注生態增長和經濟增長的質量,破除和扭轉唯GDP的發展模式,實現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那么,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究竟是怎樣一張“表”?自治區統計局相關領導解釋,這張“表”就是用資產核算賬戶的形式,對全區或一個市、縣的主要自然資源進行分類核算,統計期初、期末存量及期間變化量,既可以顯示某一時間點自然資源的家底,也可以反映領導干部任期內自然資源的消耗或增長。有利于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倒逼機制,幫助領導干部樹立新的政績觀,使他們自覺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
2015年,鄂托克前旗積極推進試點建設,成立了以旗委書記為組長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下設自然資源資產核算評估和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工作等專項領導小組,建立了由旗領導牽頭、相關職能部門聯動協調的工作機制,以及工作信息動態報送機制和督查制度,形成了各部門合力推進的工作局面。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鄂托克前旗引入深圳特區研究團隊----深圳市自然資源資產核算與評估中心。該研究團隊在初步調研鄂托克前旗草原生態系統后,認真分析和總結了全旗自然資源資產特點,提出了鄂托克前旗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西北模式”?!抖跬锌饲捌熳匀毁Y源資產負債表》包含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表、自然資源資產質量表、自然資源資產流向表、自然資源資產價值表、自然資源負債與權益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特色自然資源資產損益表等七大類,主要涵蓋林地、草地、濕地、耕地、城市綠地、礦產和能源、水、特色動植物等八大類自然資源。
這樣一份“表”,既反映了鄂托克前旗的主要自然資源資產,也體現了整個西北地區的重點自然資源資產,是我國西北地區第一個綜合反映脆弱生態區和能源戰略分布區的自然資源資產狀況負債表。這一成果不僅為鄂托克前旗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也為我國其他地區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提供了技術參考,尤其是為西北其他地區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及應用提供了示范借鑒。
在已經構建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基礎上,鄂托克前旗還結合負債表編制和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草原生態系統特征,啟動了自然資源資產質量價格體系、核算體系、臺賬建設和管理平臺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工作,并將進行全面系統的自然資源資產評估核算。
開展試點審計
推動領導干部切實履行責任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在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和合理考慮客觀自然因素基礎上,積極探索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以領導干部任期內轄區自然資源資產變化狀況為基礎,通過審計,客觀評價領導干部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責任情況,依法界定領導干部應當承擔的責任,加強審計結果運用。
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和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這兩項工作緊密關聯,前者為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提供科學翔實的依據;而開展離任審計,界定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對生態環境的損害責任則是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目標。
鄂托克前旗在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期間,同步探索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工作中的應用。2015 年7月,鄂托克前旗制定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試點工作方案及配套制度,明確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的原則、范圍、對象、目標和內容等,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審計為核心,于 2015 年 10 月、11月相繼開展了對水、草原(濕地)、森林等資源資產的探索性審計。
在實踐中,鄂托克前旗堅持因地制宜,構建了一套審計工作體系。通過學習借鑒湖州等地先進經驗,咨詢深圳環境科學研究院專家,結合全旗實際,創新編制了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試點工作總方案,配套編制了水、草原、森林等6個實施方案,制定了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制度、科級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和審計結果整改督查和審計成果運用及責任追究制度。從資源資產數量、質量、資金使用、開發和利用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鄂前旗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考核評價指標和責任界定及責任追究標準兩套體系共12項,為開展全旗自然資源資產責任試點審計提供了制度保障。
鄂托克前旗審計組嚴格按照審計實施方案開展現場“五談五查”和巡回督查,推進各項審計工作。在審計程序上,按照準備、實施、報告3個階段,嚴格執行審前制定計劃、組建審計組、通知調查、編制方案,審中進點公示、摸底調查、起草報告、征求意見,審后嚴格按照“一復核、一審核、一審理、兩審定、兩審簽”等20道審計程序開展審計。及時成立了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通過組織召開專題推進會、交流匯報會、研討會等方式,各層級加強溝通協調,全方位探索研究,著力推進審計工作順利開展。在審計方法上,探索應用詢問法、倒查法、比對法、抽查法、討論法、調查法、考核法等7種方法開展審計。
根據審計結果,探索建立了全旗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考核評價指標和責任界定及責任追究標準兩套體系。其中,考核評價體系包括資源保有和消長、資源環境損害及治理、生態恢復和效益、經濟結構調整、環保能力保障和其他6個方面,涉及存量結構及總體規模、消長及變化、資源環境監測等14項評價內容;責任界定和責任追究標準體系包括領導責任、主管責任、直接責任3個體系,共有貫徹落實上級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不力,致使轄區內生態環境和資源問題突出或任期內生態環境狀況明顯惡化,影響群眾健康,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連續兩年未按要求完成年度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目標責任,造成環境污染或不良社會影響的;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協作方面推諉扯皮,主要領導干部不擔當、不作為,造成嚴重后果的等27種責任界定標準和責令改正、警告、批評教育、誡勉談話、免職和降職等14種追責形式。
通過審計,鄂托克前旗已初步掌握了全旗水、草原、森林資源資產現狀、類型空間分布、項目管理和資金使用等情況,初步建立了水澆地面積、畜牧頭數、基本草原劃定面積、林地用地、城市綠地面積、野生動植物資源資產等12套信息化數據庫,既為全旗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表的填寫提供了科學數據,也對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工作形成推動,倒逼自然資源資產主管部門快進度、高質量完成實物量表和流向表等數據系統的編制,推進全旗生態文明制度的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