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少
牛背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境內,山頂四面環山而山峰凸起,有著絕佳的觀景之效,其“六絕”名聲遠揚:云海壯闊、夕陽絢麗、日出莫測、佛光神秘、星軌震撼,再加上遠觀貢嘎雪山全貌,無一不引起徒步愛好者的關注。2015年國慶,我們30余人結隊奔赴牛背山,只為遇見今無數人心動的云海與星辰。
行程線路(車程):重慶→成都→雅安→冷磧鎮→(換小車)魚井溝
行程線路(徒步):魚井溝→街心花園→云海人家→牛背山頂
路程:往返46公里
隊伍:37人
歷時:4天
方式:租車自駕+背包徒步
線路背景:牛背山視野開闊,云海壯麗,被譽為“中國最大的觀景平臺”,是一處絕佳的攝影地點。牛背山的云海濃密均勻,壯闊平緩,隨處可見的瀑布云猶如阿凡達中“哈利路雅山”一般,讓人感覺漫步于空中。環顧四周,連綿不斷的群山錯落有致,層次分明,“蜀山之王”貢嘎雪山矗立于最高點,泥巴山、娘娘山、瓦屋山、峨眉山、夾金山、四姑娘山和二郎山在前,大渡河大峽谷在后,幾乎天府之國的所有名山峻嶺在此時都變成了玲瓏盆景,在翻滾的云霧下,群山丘陵逐級降低,緩緩融入稻浪翻滾的天府平原。無論是徒步愛好者或是攝影發燒友,本線路都可謂是頂級行攝之旅。
難度指數★★★★
體能指數★★★★
風景指數★★★★★
危險指數★★★
與警察斗智,摸黑挺進魚井溝
早上9點,我們從重慶包車出發。一路車行,中午時分找了一個服務區用午餐,然后繼續上路。大約在傍晚7點左右,我們到達雅安市瀘定縣,最終抵達安滎經縣的冷磧鎮時已是深夜。此時,我們得到一個壞消息,因為前方交通管制,承載我們37人的大巴車只能停在冷磧鎮。于是,我們決定徒步前往計劃中登頂牛背山的起點魚井溝。
更壞的消息是,當我們向當地人詢問去往魚井溝的路線時,每個人給出的線路都不盡相同,這給本次行程蒙上了一層陰影,我不禁暗自擔心:今天晚上能到魚井溝嗎?
沿著公路繼續徒步前行,成為了大家一致同意的無奈之舉。可還沒走出1公里,我們就看到了不遠處的警燈。一輛警車停在公路中央,還有兩三名警察大哥站立左右,頗有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其中一位警察用強硬的口吻告知我們,牛背山不允許游客私自進入。這樣的警告對于乘車15個小時來到冷磧鎮只為一心想登頂牛背山的我們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轉過頭,我們將希望寄托在了當地人身上。他們說,當地政府近期進行管制,是因為牛背山尚處于擬開發階段,不過有小道可以避開管制處,而且路況不算太糟糕,并沒有多大危險。千里迢迢走到這一步,打道回府顯然不是我們愿意的,于是大家一合計,決定無論如何也要登上山頂。在支付了每人10元錢的帶路費用后,當地人答應帶我們穿越小道,但也僅僅是避開警察管制前行幾百米而已。至于后面去 魚井溝的路程,當地人再次給了我們猜謎似的說法,有的說乘車半小時即可,有的說行車需要一個小時,還有的甚至說要三四個小時步行到魚井溝。
不管怎么樣,過得一關是一關,多走一段離終點就更近一點。此時夜色深沉,除了村子里一兩家專做旅游接待的住處,其余地方都是漆黑寂靜一片。我們各自打著手電筒,在當地人的帶領下,穿越了玉米地、瓦房、田野,想來這股子韌勁兒也著實有趣。可最郁悶的是,就在我們剛穿越到路程的一半,又遇到警察殺了個回馬槍,不得已,一行人四散逃竄,有的逃到村民家冒充親戚,有的偷偷摸摸躲在觀音寺里,還有的窩在停靠在路邊的車里不敢吱聲……
躲開警察的“追捕”后,我們以為艱難困苦也不過如此了吧。然而,事與愿違,據帶路的人說,前方至魚井溝的公路已被挖成兩段,必須租車走完前半段,下車徒步500米左右后再租車走完后半段,方可到達魚井溝。大家伙商量了一下,已經這個時辰,只能選擇包車,早點到也可以早點休息,畢竟第二天是一場極為耗費體力的徒步登山。隨即,我們談妥價格,包車前往魚井溝。不過,下山的時候,當我們從魚井溝包車回行冷磧鎮時,一路安穩無虞,沒有任何換乘和攔截,讓我們莫名感慨,大規模的商業開發,是喜是憂實在難以判斷。
在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在冷磧鎮下車后,氣溫就已經開始下降,半夜寒風蕭瑟,艱辛異常。凌晨3點左右,經過穿越小路、躲避警察、包車、徒步、再包車等一系列過程后,我們終于到達了魚井溝的住宿處。這里的接待能力非常有限,我們住的都是當地人自己修的房子,因為隊伍人數太多,我們被分成了三隊住在三處老鄉家,廁所及洗漱萬分擁擠。但是,在經歷了牛背山頂的接待后,你會發現這里是天堂。不管怎么樣,夜已深了,還是早點休息吧。
睡下之前,領隊宣布將次日徒步出發時間由原計劃的清晨7點調整為早上9點,這算是當天我們收到的唯一的好消息。
“高反”來襲,崎嶇坎坷登山路
次日早餐是農家樂提供的番茄雞蛋面。經歷過前一天各種勞累,又考慮到今天將要徒步一整天的體能消耗,我們異口同聲地說,“老板,多面多雞蛋多番茄”。熱情好客的老板滿臉笑容,一邊住那口農家大鍋里不停地撒著面條,一邊樂呵呵地回應道:“放心,管夠管飽。”
由于隊伍人數較多,為了團隊安全,我們分成了4隊,并帶上了8個對講機,前后照應。每個小隊有1名小隊長,帶著團隊藥品隨時救援。今天的徒步是本次驢行的精華之處,甚至有傳言說牛背登山途中風景更勝過山頂。列好隊形,我們每人背著大背包,備上一大壺開水或礦泉水,準備工作就緒,在老鄉的帶領下,我們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前行沒多久,就看到了一片格桑花。格桑花也是幸福之花,女孩子們歡呼著往前拍照。我想到了一句詩:“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不正是此情此景嗎?endprint
繼續往前走,在牛背山登山途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走太快,快了很容易就會產生高原反應。由于缺乏經驗,我在剛開始爬山的時候就沒有注意控制速度,一路蹦蹦跳跳拍照聞花,大約前行了半小時左右,便開始出現胸悶、頭暈的癥狀。多虧大家的照顧,在喝了葡萄糖水和一罐紅牛后,又休息了一陣才再次出發。在此提醒,如果高反真的較為嚴重,千萬不要逞強,一定立即準備回程。同行中有位隊友在行走了一個多小時后出現了頭暈嘔吐的癥狀,休息后仍然沒有好轉,便很快下山了。戶外行走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但如果高反不太嚴重,感覺自己能夠支撐的,也可以像我這樣休息好后繼續出發,不過也要隨時觀察情況,有異常立即返回。下山后如果出現了臉發紅像喝醉酒的癥狀,那就是醉氧了,這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
因為牛背山正處于開發當中,原有的山間公路已被挖土機挖得間間斷斷,只有摩托車能夠開上山頂。山下到街心花園約150元/人,街心花園再到山頂約150元/人,若是直接上山頂,也可以再談談價格。但是,作為徒步愛好者,我個人并不建議租摩托車上頂,原因有三:一是牛背山的道路幾乎都是一面懸崖,加上山間道路崎嶇不平,過于危險,登山途中我們甚至在懸崖邊看到了摩托車、長安車殘骸;二是從山腳到山頂直線海拔差距在1000米以上,坐摩托車幾小時內登頂,雖然體力上來說輕松些,但更容易引起高原反應;第三,既然是徒步,不真正一步一步走出來,又如何能體會到驢行的樂趣呢?
上山的道路甚為崎嶇,護膝及登山杖是必用的裝備,最為驚險的要數剛開始登山的那段路了。走過魚井溝村及村后格桑花和玉米地,便來到了一片懸崖處。左邊是望不到底的懸崖,隱約間還能聽見山下細細的流水聲,而右手邊又是幾乎垂直的碎石山,石頭上有些風化的痕跡,偶爾還會有小石子落下。所以,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踩穩快速通過,十幾分鐘后,我們一行人總算有驚無險的走過了。
再接下來又是一大片玉米地,我們在田間行走,呼吸著無比新鮮的空氣,享受著輕松愉悅的假期,心情也跟著愉快起來。對講機中傳來第一隊的提醒和鼓勵,溫暖的感覺油然而生。走過靠近山下的田地后,再次上山的路程變得越來越陡峭,有些地方甚至要手腳并用才能爬上去。走到最后一半的時候,女孩子們的背包幾乎都交給了男士,負重行走確實比不得輕裝上陣。
在步行了接近4個小時之后,我們終于到達了街心花園。有些攻略上說在牛背山必須得帶上路餐,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在行進途中,街心花園和云海都可以補充食物和水,實在擔心體力不支,帶一些巧克力和牛肉干即可,方便面和米飯這類食物只會占據背包空間和加大體力消耗。
吃完午飯,短暫休息了20余分鐘,繼續步行上山。路途中我們幾乎都是挑選著小路上山,可以很大程度節省距離和時間。但下山就完全不一樣了,為了保護好膝蓋,也因為下山走小路難度更大,一不小心就容易摔跤,下山途中我們盡量選擇走大路,實測距離近30公里,比上山途中多了接近10公里,但是實際花費的時間卻是差不多的。
到達云海人家的時候,已是下午4點左右,因為爬山路上消耗比較大,在這里可以暫時歇息一會兒,喝點熱水、吃點牛肉干、巧克力略微補充一下,當然,這里也提供有炒飯、面條以及煎土豆和煎火腿腸之類的小吃。到達云海人家之后,氣溫陡然間會有很明顯的下降,即使是在登山途中也需要略加點衣服,我們10月份上山就已經在此處開始加薄羽絨服或者沖鋒衣了。在云海人家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云海,即使是在低頭走路的時刻,都能清晰地看到縈繞在身周的蒙蒙霧氣,宛如仙境。
大約晚上7點左右,4個小隊陸陸續續到達了牛背山頂客棧。雖說名為客棧,實際住宿的地方就是一層防水帳篷內再搭一層木板的棚戶,門是一塊厚厚的防風布,棚內燒有暖爐,條件雖差,但還是比較暖和。晚餐我們在預定的客棧吃,山頂也確實沒有專門吃飯的地兒,味道算不上多好,但比較有鄉村特色,為了犒勞一行人的辛苦,我們還向老板娘加了一只土雞。條件略好的客棧提供有電熱毯,只是晚上10點后準時停止供電,還是早早鉆進被窩為好。不過山上幾乎都是通鋪,不分男女,和衣而睡,即使是傳說中的單間也是兩張床擠了4個人,每張床寬度在1.2米左右,山頂就這么大塊地方,沒有更多的客棧。另外,山上不提供水,熱水冷水都沒有,想洗漱的話可以帶一些濕巾。
幾經艱辛見云海,牛背歸來不看云
這一晚睡得不甚安穩。迷迷糊糊里半夜4點被隔壁房間吵醒,雖然說是隔壁房,其實就只是隔了一層薄薄的木板而已,我能夠清晰地聽到隔壁房間在吵吵鬧鬧地說星空。一激靈,立馬翻身起床,門外漆黑一片,連一顆星星的影子都沒有……后來問了當地人,說這里的云海除非人品太差,否則幾乎都能看到,日出也有近7成的概率能看到,但是星軌一年內也就冬天時候出現的幾率較大,其他時候就真的只能拼人品啦。
早上7點,牛背山頂蒙蒙亮了,來山頂觀云海日出的人和客棧老板都陸續起床,身體實測溫度絕對在5℃以下,加上山頂的空氣濕潤度非常高,完全是刺骨般的寒冷。我借了一位同伴的抓絨衣、皮手套,又裹好自己的沖鋒衣、戴上帽子、護耳,鼓起勇氣掀開了防風布,又差點在一瞬間退回來。果然沒有最冷只有更冷,千萬不要嫌棄衣服擠占背包,在牛背山頂,衣服是最珍貴的資源。
牛背山頂有兩處較好的觀景臺。一處是光明頂,也是人最多的地方,另外一處在光明頂的右手方,離住宿地更遠些,暫時沒有名字,也沒有光明頂寬大,但也正因為如此,去的人非常少,別有一番滋味。如果是看日出,因為只有幾分鐘時間,最好選在光明頂上看,這里的視線絕對是最好的,但如果是觀云海,則可以兩處都看看,不同的視線能夠帶來不同的效果,畢竟上來一次太不容易。endprint
這一次在牛背山看云海也實在是有些坎坷,第一次出門的時候整個山頂都是云霧裊繞,根本沒有云海的影子,我原以為自己是倒霉到遇上了5%什么也看不到的概率,甚至懊惱地從光明頂下到了客棧歇腳和用早餐。到了客棧5分鐘后,突然聽見客棧外興奮的歡呼聲,一瞬間沖出來,剛好看見了云海及云瀑形成的那一刻。
牛背山頂的氣候十分多變,也許前一刻還是霧蒙蒙,能見度不足2米,但下一刻就會云散霧開,甚為神奇。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曾經贊嘆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那么,對牛背最高也最真實的評價就是“牛背歸來不看云”。牛背山云海,此時平緩如海面,濃密均勻,而天府之國的座座名山,這時候也如玲瓏小島般星星點點分布在腳下的海面上,錯落有序,層次分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油然而生,仙氣十足。同時,我們也有幸看到了牛背山的云瀑,在山峰處云海奔騰,又戛然而止,如瀑布般垂直住下,薄云飄移時輕逸飄灑,濃云洶涌時又如天河傾瀉,氣勢磅礴。
雖然沒能看見星空、日出、夕陽等其他美景,僅僅是那一片云海和那一場云瀑,已經叫我們震撼萬分,覺得不虛此行。我相信,如果你能去,看到美景的一剎那,你也會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回憶起這一路行程,夜半時與警察斗智斗勇,在寒風中瑟瑟顫抖,登山途中互相扶持拉扯,還有同行的帥哥們那一聲聲“背包給我”,亦或者是對講機里時時刻刻的嘮叨叮囑、嚴厲提醒、句句關心和溫情鼓勵……我想,多年以后,我們都還會記得,有這么一群戰友,一同走過最艱辛的路途,一同見過最美好的風景。
小貼士
牛背山穿越攻略
1.牛背山海拔較高且當日徒步垂直上升高度也很高。如魚井溝海拔約2000米,牛背山頂海拔約37∞米,一天垂直上升1700米,請一定注意高原反應。不要急行軍,培養好耐力,慢慢走,在天黑前走到山頂即可。
2.攜帶備用藥品:跌打藥,止血貼,活絡油,繃帶,消毒水,葡萄糖,創可貼等。
3.穿的鞋子鞋底一定要硬,一般買大一號的登山鞋,然后墊1到2層的鞋墊。同時,爬山途中氣溫下降很快,要注意帶速干衣褲,隨時穿脫衣服,高原感冒易引起高原反應。
4.儲備少量牛肉干,巧克力和壓縮餅干等高熱量食物,山上有正餐與飲水可補充。
5.聯系住宿時,同時也要求對方提供導游服務,以免迷路。
6.牛背山走到一半,手機就開始陸陸續續沒有信號,山頂亦然,建議提前告知親人以免擔心。對講機非常重要,方便與隊友之間進行聯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