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
八國聯軍在大沽口登陸,打開軍械庫一看自己都傻了,天津的軍械庫里竟然整整齊齊地放著嶄新的德國克虜伯大炮,清軍沒有用上的這些大炮全部裝備了八國聯軍。當時八國聯軍中德國軍隊本來就裝備了這種炮,而其他國家軍隊還沒有這種克虜伯大炮。除了大炮,軍械庫中還有3萬支毛瑟槍。于是八國聯軍用從中國軍械庫中找到的最先進的毛瑟步槍、最先進的克虜伯大炮,打敗了我們。
這次失敗比甲午戰爭還慘,最后慈禧太后在詔書中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西方列強說怎么“量中華之物力”呢?你們國家有多少人呀?45000萬人。45000萬人一人賠一兩,于是才有了這個賠款數字。再加上年息百分之四,分39年還清,總共要賠98000萬兩。當時海關各方面收入因為借債、賠款,都已經被西方控制住了,連關稅都被抵押作為賠款。1895年賠日本23000萬兩時,清政府根本就沒錢,最后攤派到全國老百姓身上,百姓都管這叫“洋捐”。
庚子賠款主要賠了九個國家,按賠款數量多少依次為沙俄(13037萬兩)、德國(9007萬兩)、法國(7088萬兩)、英國(5062萬兩)、日本(3479萬兩)、美國(3294萬兩)、意大利(2662萬兩)、比利時(848萬兩)、奧匈帝國(400萬兩)。當時美國和英國率先站出來表態:拿這賠款不太好,但是還回去也不合適,別再讓有些人貪污了。那時候中國人留學日本成風,所以美國人把部分庚子賠款拿出來讓中國人來美國留學,同時還用這筆賠款建了一個學堂,一開始叫游美肄業館,后來叫清華學堂留美預備學校,就是我的母校清華大學的前身。當時的清華學堂分配招生指標就是按照各省攤派庚子賠款的比例,這個招生比例一直延續至今。現在大家說高考錄取不公的時候,居然能上溯到庚子賠款。
之后英國也像美國一樣建了庚款留學,包括盧嘉錫、我外公(張維)在內的許多科學家都靠庚款留學英國。后來法國也設立了留法基金。其他幾個小國數額都很少,慢慢也就算了。一戰的時候我們向德、奧宣戰,這兩國的錢就不賠了。45000萬兩里,最大的一筆是給俄國的賠款,因為俄國離我們近,號稱損失大,所以要賠一億三千多萬兩。俄國革命以后變成社會主義國家,不平等條約全都廢除。最終錢沒賠,但沒還給我們外興安嶺、庫頁島共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
所以到了20世紀20年代以后,其他國家的錢中國就很少再賠了。只有日本一直堅持要這筆錢,直到1937年,中國和日本打起來,這筆錢不再給了,整個庚子賠款才算結束。庚款的使用延續到1949年,當時搬到中國臺灣新竹的“清華大學”,仍是用美國的退賠庚款辦學。
中國歷史上即使是最弱的時候,如北宋向遼國進貢,或者后來南宋向金國進貢,歲幣都只占國家總收入的一點點,從來沒有傾舉國之力都做不到的這么大量的賠款,得把中國的未來都賠進去。
(摘自《魚羊野史·第3卷》湖南文藝出版社 圖/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