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

【摘要】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發揚良好作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勝利,已經證明發揚好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自身發展、事業發展的有力武器。黨風問題關系人心向背、黨的生死存亡和事業成敗。
【關鍵詞】黨風 民風 優良傳統 【中圖分類號】D23 【文獻標識碼】A
中共十八大強調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帶頭制定和嚴格執行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邁出了轉作風、正黨風的有力步伐。這是對人民群眾熱切期盼的積極回應,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仡欀袊伯a黨的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黨風政風與社風民風緊密相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黨風決定民風,民風影響黨風。
蘇區干部好作風是興起中國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中國共產黨的好作風是在領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初步形成的。黨在這個時期能夠經受嚴峻的生死考驗得以發展、壯大,并建立紅軍和紅色政權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蘇區干部的好作風。中國共產黨在這個時期初步形成的作風的核心就是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整個革命根據地又被稱為“蘇區”,上至蘇區中央政府主席,中至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下至區、鄉蘇主席和村代表主任,在各種革命任務面前,都能模范帶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關心群眾疾苦,在蘇區深入群眾,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毛澤東還親自給群眾挖水井,解決群眾的吃水問題。又如,當時的江西省委書記李富春,待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關心群眾生活,幫助窮人解決困難。他要求省委、縣委各部門一般應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基層,三分之一的時間留在機關處理日常工作。他本人率先垂范,一年之中就走遍了興國、于都、樂安、石城、贛縣、萬泰、永豐、勝利、瑞金、寧都、公略、尋烏、南廣、安遠、會昌、宜黃等十六個縣,為各級干部做出了榜樣。當時縣鄉村的干部也真正做到了密切聯系人民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為人民群眾真心服務。毛澤東曾把興國縣長岡鄉的干部當作蘇區干部的楷模,他說:“長岡鄉的群眾說:‘共產黨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模范的長岡鄉工作人員,可尊敬的長岡鄉工作人員他們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真心實意的愛戴,他們的戰爭動員的號召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要得到群眾的擁護么?……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p>
“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這首20世紀30年代的贛南歌謠,充分表達了蘇區群眾對蘇區干部的高度評價和贊頌之情,也揭示了蘇區干部好作風的基本內涵:這就是密切聯系、相信依靠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的好作風,直接影響了政風,也影響到民風。當時在中央及其他革命根據地形成青壯年踴躍參軍參戰,婦女積極支前,兒童站崗放哨,老人積極種田交糧,一切為了前線的民風是中國革命興起第二次高潮的重要因素。
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延安作風”打敗了脫離群眾、奢侈腐敗的“西安作風”
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與日本帝國主義血戰到底的氣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艱苦奮斗、謙虛謹慎的作風,極大地引導和影響了抗日根據地的政風和民風,形成了黨風政風民風的統一體,這就是著名的“延安作風”。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國民黨政府各級官員們貪腐成風,形成了“前方吃緊,后方緊吃”,大發國難財的嚴重腐敗的狀況。不但戰時陪都重慶黨政軍憲特等官場腐敗彌漫,國民黨駐地方的軍隊也奢侈腐化之風嚴重,軍紀敗壞、欺壓百姓。據宋任窮、李宗仁等歷史見證人回憶,當時駐守河南的國民黨政府湯恩伯的軍隊被人民群眾稱為四大災害之一。四大災害即“水旱蝗湯”,“水”者洪水也,“旱”者指的是旱災,“蝗”是蝗蟲,“湯”就是湯恩伯??梢娙嗣袢罕娕c國民黨及其軍隊的關系,特別是抗戰勝利后,腐敗的國民政府在接受日本受降的過程中,其接收大員大搞“五子登科”,即到收復地區搶“金子、銀子、房子、車子、女子”,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蕩然無存,國民政府迅速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優勢。
反觀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陜甘寧特區為代表的抗日根據地,與國民黨統治區形成了強烈反差。可以說寶塔山下、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他們承擔著人類解放、抗日救國的責任。他們的傳統是積極工作、艱苦奮斗、英勇犧牲,他們的作風是團結、緊張、活潑、嚴肅。1940年6月,愛國僑領陳嘉庚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到重慶、延安等地視察慰問。當陳嘉庚先生看到陜甘寧邊區的為政清廉與國民黨統治區的貪污腐敗恰成鮮明對照時,他對國民黨表示了極大失望,認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1945年7月,黃炎培等6位國民參政員訪問延安。他在日記中寫道,“延安的街道是整潔的,階下有水道,沒有一寸土是荒著的。只覺得在座各位高級將領,一般定以為飛揚跋扈的了不起,那里知道一個個都是厚實穩重,和我平時想象完全兩樣……”。在延安看到的一切,讓黃炎培這位閱歷豐富的民主人士看到了國家的希望。隨后,黃炎培寫下了《延安歸來》很快出版,給全國同胞展示了延安的社會風貌。這本書向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介紹了一個真實的延安,一個令人感到親切、有著光明前途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風貌。黃炎培作為民主黨派參政員訪問延安,他對延安的稱頌,在民主黨派中產生了積極影響。不僅這兩位閱歷豐富的老人陳嘉庚、黃炎培對延安作風大加贊賞,就連來到延安的中外記者和美軍考察組也驚奇地發現了一個國家的“兩個世界”,感嘆“他們不是一般的中國人,他們是新中國的人”。各路媒體記者、各種政治態度的作家也對延安作風贊譽有加。
毛澤東曾全面概括了延安當時的新氣象,他說:“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磨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這個“十沒有”,就是良好黨風、良好政風和良好民風的統一體,生動地反映了黨領導下的陜甘寧邊區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新風尚新氣象。
歷史已經告訴人們,最終是共產黨的“延安作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艱苦奮斗打敗了國民黨的“西安作風”——脫離人民群眾、奢侈腐敗。可見,黨風問題關系人心向背、黨的生死存亡和事業成敗。
全黨善于學習、調查研究的作風促進了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由于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以其優良的作風贏得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抗日戰爭勝利后短短四年時間,就取得了解放戰爭的決定性勝利。面對中國共產黨歷史地位和所處環境的根本性變化,面對即將在全國執政的嚴峻考驗,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及時向全黨發出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和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并作出六條具體規定:不祝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并列。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以“進京趕考”的心態執政,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后,先后果斷地處理歐震、劉青山、張子善等腐敗案件。在全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保持了優良作風,新中國成立初期形成了政通人和、風清氣正的社會風氣。由于各種原因,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曲折,經歷過各方面嚴峻的挑戰,尤其是1959年至1961年極為困難的考驗,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和政府與人民同甘共苦、共度時艱??梢哉f,仍然是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作風,為克服嚴重困難起到巨大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毛澤東號召全黨要繼續發揚善學習的作風,學習建設一個富強的新中國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識。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在帶頭學習的同時,組織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開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蘇聯經濟建設經驗、社會主義建設知識、文化科學的熱潮。這也影響了當時廣大的知識階層。當時全國的知識界投入到學習唯物史觀、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學習社會主義建設理論之中去。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后,毛澤東及時地指出:“我們進入了這樣的新時期,就是我們所從事的、所思考的、所鉆研的,是鉆社會主義的工業化,鉆社會主義改造,鉆現代化國防,并且開始鉆原子能這樣歷史新時期。”他號召全黨“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同黨外知識分子團結一致,為迅速趕上世界科學先進水平而奮斗”,引領全國人民“向科技進軍”。在中國共產黨的引導下,20世紀50年代在中國的大地上,形成全民學習指示、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風氣,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共產黨是近現代中國最偉大的愛國者,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與民族敵人血戰到底的愛國主義氣概,形成的勇敢戰斗、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勝利的法寶。這種作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也對中國的民風產生了普遍影響。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奴役和反動政府的腐朽統治,近代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等方面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受帝國主義的百年欺辱與反動政府奴化宣傳的影響,在社會上存在著親美、崇美、恐美的奴隸思想。在反動腐朽勢力統治的舊中國,侵略者只要在中國的海邊上架幾尊大炮,出動幾千人或幾萬人,堂堂幾億人口的中國就屢戰屢敗,割地賠款,舊中國成為被列強們看不起的、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列強,都欺辱過中國,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這種悲慘命運。中國共產黨大力宣傳愛國主義精神,用勇敢戰斗、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影響民風,激勵民族的崛起。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面對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美國占領中國領土臺灣等無理挑釁,中國共產黨在報刊上進行了仇視美帝國主義、鄙視美帝國主義、蔑視美帝國主義的宣傳,在全國豎起了愛國主義的旗幟,傳播了勇敢戰斗、不怕犧牲的作風。這種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自強不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民族作風的喚起,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奠定了基礎。
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開辟未來。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發揚良好作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勝利,已經證明發揚好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自身發展、事業發展的有力武器。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階段,更應該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帶動政風、影響民風,在中國形成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體現黨風政風民風的統一體,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博導)
【參考文獻】
①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
責編/潘麗莉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