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保杰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討C反應蛋白(CRP)聯合血常規檢驗在兒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28例檢查和治療的患兒, 其中有病毒感染患兒56例作為病毒感染組, 細菌感染患兒72例作為細菌感染組, 對所有患兒應用C反應蛋白聯合血常規檢驗, 分析對比兩組的檢查結果。結果 病毒感染組CRP平均水平(7.42±2.04)mg/L, 而細菌感染組CRP平均水平達到(68.93±11.02)mg/L,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應用CRP聯合血常規得到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單獨應用CRP檢驗或血常規檢驗,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兒科中, 聯合應用CRP與血常規檢驗能夠盡早對細菌和病毒感染進行判斷, 為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C反應蛋白;血常規檢驗;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兒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28
CRP是臨床中多見的檢驗項目, 是人體急性反應身體感染和肺感染性炎癥的敏感指標之一[1], 也是臨床疾病診斷中非常重要的全身炎癥非特異性指標。在正常的情況下, 人體C反應蛋白在血液中的含量較低, 但是一旦出現急性感染、損傷和炎癥時, 血清C反應蛋白的含量會急劇上升[2]。隨著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學科的高速發展, C反應蛋白在醫療檢驗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128例患兒聯合應用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檢驗的結果, 分析其中差異,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2月來本院進行檢查和治療的128例患兒作為觀察對象, 男69例, 女59例;其中有上呼吸道感染患兒44例, 肺炎患兒37例, 支氣管炎患兒21例, 腸炎患兒26例。根據患兒的感染類型可以分為病毒感染組患兒56例與細菌感染組患兒72例。病毒感染組男32例, 女24例;年齡最小6個月, 最大12歲, 平均年齡(5.43±2.14)歲。細菌感染組男37例, 女35例;年齡最小4個月, 最大14歲, 平均年齡(6.48±2.33)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28例患兒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通過離心處理后取上層清液待測。C反應蛋白檢驗選擇免疫比濁法進行, 血常規主要對患兒白細胞計數進行檢驗, 選擇與儀器配套的試劑, 加入質控標本后進行測定。應用分析儀對C反應蛋白的濃度進行檢驗, 正常參考值0~12 mg/L。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分析檢驗結果發現, 病毒感染組患兒的CRP平均水平(7.42±2.04)mg/L, 細菌感染組患兒的CRP平均水平達到(68.93±11.02)mg/L,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應用CRP檢測得到的陽性預測值為0.56、陰性預測值為0.60、陽性似然比為0.55、陰性似然比為2.25;應用血常規檢驗分別為0.38、0.36、1.39和0.91;聯合方式檢測為0.79、0.71、2.94和0.36。對兩組患兒進行對比發現, 單獨應用CRP檢驗陽性率高于單獨應用血常規;同時聯合應用血常規與CRP檢驗得到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單獨應用CRP檢驗或血常規檢驗,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血清C反應蛋白在人體中主要由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以及干細胞合成, 在正常情況下合成量在0~10 mg/L[3], 但是當患者發生炎癥或者急性并發癥之后, C反應蛋白的合成量會明顯增加。如受到外傷、感染等因素影響之后, C反應蛋白會在5~9 h迅速上升, 在24 h之內達到峰值, 能夠高出正常值上百倍不止, 在感染得到控制后, C反應蛋白在1~2 h逐漸下降, 在1周之內恢復到正常水平[4]。
C反應蛋白能夠與肺炎球菌莢膜C多糖類物質發生反應, 在腫瘤壞死因子和白細胞介素-6的誘導下對正常細胞造成影響, 一旦組織細胞遭到破壞, CRP的濃度會顯著上升, 當這種破壞被消除之后, 其水平下降。大量研究資料提示, CRP陽性在肺炎、白血病、惡性腫瘤、肝炎、痢疾、肺結核以及急性感染等癥狀中出現, 由于病毒感染后C反應蛋白通常表現為陰性, 因此在臨床中可以應用于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的鑒別。C反應蛋白作為急性病癥的衡量指標, 不受患者的性別、年齡和貧血等因素的影響, 這就表明盡管患者的機體反應狀態很低, 應用C反應蛋白檢驗同樣能夠得到陽性特征, 而隨著患者感染的加重, C反應蛋白水平還將進一步上升, 具有較好的疾病衡量價值。尤其是兒童疾病中, 聯合應用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具有很高的檢出率, 對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很好的作用。
CRP檢測方便快捷、時間短且需要的標本量很少, 因而應用非常廣泛。除此之外, 聯合血常規檢驗還能夠為患兒的臨床用藥做出指導, 如白細胞水平和C反應蛋白同時上升的患者可以應用抗菌類藥物進行干預;而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均處于正常狀態的則不予特殊處理, 能夠減少抗菌藥物的濫用[5];對于白細胞水平和C反應蛋白變化不一致的則要加強觀測, 因為盡管C反應蛋白具有較好的疾病指導意義, 但是并不能將其作為使用或終止使用藥物的唯一依據, 尤其是C反應蛋白在病毒感染的情況下變化不明顯。
綜上所述, 在兒科中聯合應用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檢驗能夠很好的判斷細菌或是病毒感染, 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馬亞平, 呂輝. CRP和高敏CRP聯合血常規檢測在兒科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1, 32(9):1004-1005.
[2] 冀云香.兒科應用 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檢驗的臨床價值.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1(6):115.
[3] 李青.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5, 36(16):2446-2447.
[4] 蘇麗莎. 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測在兒科感染疾病中的應用.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3, 10(7):884-885.
[5] 黃德秋, 陳燕, 鐘雪兵, 等.全血CRP和血常規聯合快速測定在兒科發熱門診中的應用.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4, 20(16): 2546-2547.
[收稿日期: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