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討優質護理在心腦血管內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64例心腦血管患者, 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2例。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模式, 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滿意度與治療有效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效果滿意度與治療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內科心腦血管患者在治療的時候, 予以優質護理模式, 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 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 優質護理;心腦血管;內科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79
在臨床診斷技術不斷提高的過程中, 醫療技術逐漸趨于成熟, 醫療技術也逐步完善。傳統的常規護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患者治療疾病的需要。針對患者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 有必要針對臨床護理措施進行改善, 繼而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1]。本文探討優質護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內科收治的64例心腦血管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統計學原理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2例。對照組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齡30~78歲, 平均年齡(42.3±11.9)歲。觀察組患者中男17例, 女15例, 年齡31~79歲, 平均年齡(42.9±12.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患者實行優質護理模式, 優質護理模式實施程序主要如下。
1. 2. 1 加強臨床觀察 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觀察患者疾病的疼痛程度、皮膚顏色、血壓、尿量、腸胃表現以及發熱等情況。針對疼痛表現較為明顯的患者, 護理人員在遵醫囑的情況下給予患者甘油、地西泮等藥物來緩解患者的疼痛。在使用藥物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觀察患者癥狀改善情況以及毒副反應, 預防藥物對血壓與呼吸產生的負影響。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測量患者體溫。通常情況下, 體溫的測量需要每小時測量1次。鼓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飲水量, 保持口腔與皮膚的干燥。患者在患病時心排血量會降低, 容易引起并發癥。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患者皮膚顏色、尿量及血壓等變化, 盡可能減少心源性休克情況的發生。
1. 2. 2 心理護理 治療前, 護理人員應當熱情接待患者, 并向患者充分說明醫院的相關規定, 促使患者對醫院基本情況有所了解。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交流的過程中, 應當注意語氣保持溫和, 對患者病情與家庭情況有一定了解。在患者承受較大壓力的情況下, 護理人員應當選用有效的方法來協助患者放松。如音樂療法、交談法等。與此同時, 護理人員還需要向患者家屬講明患者的身心狀態, 及時給予幫助。
1. 2. 3 飲食與用藥護理 在患者住院期間, 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遵醫囑服用藥物, 預防患者出現用藥錯誤的情況。同時還應當明確告知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補充足夠的營養, 這樣才能保證機體運行平衡, 提高機體抵抗力, 促進康復。護理人員應當明確告知患者, 在飲食方面應當注意食用富含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提醒患者避免食用含有添加劑的食物, 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飲食對患者身體的影響比較明顯, 護理人員應當明確告知患者。
1. 2. 4 主動護理 護理人員在護理操作的過程中, 應當變傳統的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 每一名護理人員相互配合。在護理服務實施期間, 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 實行具有針對性地護理措施, 促使患者能夠感受到護理人員積極護理的態度與臨床護理行為的改善, 繼而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護理效果滿意度及治療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效果滿意度與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6.9%(31/32)和93.8%(30/32), 對照組患者護理效果滿意度與治療有效率分別為81.3%(26/32)和78.1%(25/32), 觀察組患者護理效果滿意度與治療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心腦血管是心內科患者中一類比較特殊的患者。患者治療的時候如果出現不適, 將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后果, 甚至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情況下, 醫護人員不斷尋求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途徑。唯有在患者治療的時候, 提高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 才能預防醫療糾紛的出現。優質護理模式的實施, 就是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 加強各方面的護理管理, 促進患者健康的同時, 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繼而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2]。
綜上所述, 內科心腦血管患者在治療時, 予以優質護理模式, 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 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馬淙, 李海靈, 周厚湘, 等.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 6(1):103.
[2] 徐英.探討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效果.醫藥前沿, 2013, 18(2):269.
[收稿日期: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