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麗?劉文玉
【摘要】 目的 探討早期先兆流產患者的心理護理要點, 并進行經驗總結。方法 80例早期先兆流產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護理。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保胎成功率為9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焦慮程度、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干預護理對早期先兆流產患者效果較好, 可有效提高保胎成功率及護理滿意度、緩解患者負面情緒,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 早期先兆流產;心理護理;經驗探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88
早期先兆流產屬于臨床常見的妊娠病, 是指妊娠12周前陰道出現少量流血, 表現為下腹痛或腰腹痛, 可由多種因素引起[1]。早期先兆流產多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易出現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2]。為探討其心理護理要點, 作者對本院80例患者進行了研究, 并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80例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先兆流產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合并癥及并發癥患者;②全身系統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臨床表現:陰道少量出血, 下腹及腰部無明顯疼痛。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21~36歲, 平均年齡(28.7±3.0)歲, 孕周4~12周, 平均孕周(8.6±1.3)周, 初產婦24例, 經產婦16例。觀察組年齡23~35歲, 平均年齡(28.6±3.1)歲, 孕周4~12周, 平均孕周(8.7±1.1)周, 初產婦22例, 經產婦18例。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性護理, 肌內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黃體酮, 并口服葉酸、維生素及中藥等配合治療, 針對患者出現的負面情緒及時進行干預護理。觀察組在常規性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護理, 具體如下。
1. 2. 1 加強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 將病情告知患者, 并向其講解早期先兆流產的相關知識, 使患者對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 避免處于擔心、迷茫、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將疾病的治療方式、預后轉歸及康復治療方法等告知患者, 使其掌握相關的注意事項, 面對突發情況時, 可以冷靜面對, 并及時采取必要的自救手段。
1. 2. 2 增強患者信心 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 向患者講解過往成功治療的案例, 以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從而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提高治療效果。多鼓勵患者, 緩解或消除患者的恐懼、緊張心理, 從而以最佳狀態接受治療。
1. 2. 3 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治療的基礎保障。治療期間, 護患關系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有重大的影響, 一旦護患關系不佳, 可能會導致患者抵觸、拒絕配合護理和治療, 影響治療進程。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內心需求, 多與患者聊天, 并做到語言溫柔、親和, 面帶微笑, 盡可能解答患者及家屬疑問, 滿足患者需求。
1. 2. 4 基礎護理 做好基礎護理工作, 從患者日常飲食、衛生及生活等基礎方面著手, 保障患者生活質量;定時為病房開窗通風,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更換床單、被罩, 桌椅、生活用品等擺放在固定位置, 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設置調查問卷表, 分為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 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焦慮程度評分參照中國常模焦慮自評量表(SAS)標準進行評價[2]:①SAS評分<50分判定為無明顯焦慮;②SAS評分在50~60分判定為輕度焦慮;③SAS評分>60分判定為中重度焦慮。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保胎成功率、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保胎成功38例, 成功率為95.0%, 對照組保胎成功31例, 成功率為77.5%,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癥狀消失時間為(10.1±1.7)d, 住院時間為(20.9±1.9)d, 對照組癥狀消失時間為(15.4±1.9)d, 住院時間為(39.1±1.8)d, 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焦慮程度比較 觀察組無明顯焦慮19例(47.5%), 輕度焦慮18例(45.0%), 中重度焦慮3例(7.5%);對照組無明顯焦慮13例(32.5%), 輕度焦慮17例(42.5%), 中重度焦慮10例(25.0%);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30例, 一般滿意8例, 不滿意2例, 滿意度為95.0%;對照組滿意10例, 一般滿意21例, 不滿意9例, 滿意度為77.5%。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早期先兆流產多發生在妊娠前12周, 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都有嚴重的危害, 甚至影響家庭關系的和諧, 因此, 患者多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臨床表現為恐懼、悲傷、焦躁不安等[3-6]。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 糾正患者的負面情緒, 對于提高保胎成功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7]。本實驗中,作者對觀察組患者從健康教育、增強戰勝疾病信心、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基礎護理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干預護理,取得了良好效果,觀察組保胎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因此, 臨床針對早期先兆流產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應注意從健康教育、消除負面情緒、提高護理質量和優化住院環境等要點著手, 制訂合適的護理方案。
綜上所述, 心理干預護理對早期先兆流產患者效果較好, 可有效提高保胎成功率及護理滿意度、緩解患者負面情緒,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任秀珍,薛曉蕓.先兆流產孕婦的心理特征和護理對策.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3, 5(4):51-52.
[2] 余妮絲,饒赟.心理護理對先兆流產患者的心理影響分析.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5, 2(8):140-141.
[3] 熊麗麗.早期先兆流產護理過程中應用心理干預的觀察.當代醫學, 2015, 30(21):121-122.
[4] 胡蓉.早期先兆流產患者的心理干預及效果評價.中國婦幼衛生雜志, 2014, 5(2):34-35.
[5] 宋愛英. 早期先兆流產心理護理體會. 河北中醫, 2011, 33(9): 1406-1407.
[6] 孫津津. 早期先兆流產患者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 中國中醫急癥, 2009, 18(1):153-154.
[7] 姬文莉. 早期先兆流產患者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32):113
[收稿日期: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