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彬(中國科學院大學 外語系,北京 100049)
?
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環境下詞匯的學習研究*——基于Evernote的實證研究
錢玉彬
(中國科學院大學 外語系,北京 100049)
摘要: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歷來是語言學領域關注的焦點。然而,這種學習環境如何影響詞匯學習的自主性,仍有待從實證研究角度進行論證。結合Evernote在教學中的應用,文章通過測試和訪談等手段,探討了Evernote對英語學習者詞匯學習效果尤其是學習自主性的影響。研究表明:將Evernote融入教學,學習者的詞匯知識尤其是拼寫、含義和用法知識得到了顯著提高,學習者也能夠更加自主能動地管理學習的過程。最后,文章從外語教學的方式和外語教師的角色轉換等角度,討論了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環境所帶來的啟發。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詞匯學習;自主性;Evernote
CALL(Languag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指的是“語言教學和學習當中使用、研究計算機應用”[1]。Warschauer[2]將CALL分為三個發展階段:①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行為主義的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基于行為主義理論,遵循語法——翻譯和聽說教學模型,通過大型計算機反饋輔助語言學習。計算機猶如“導師”(Tutor),能夠為學習者提供語法指南和學習資料,但卻局限于脫離真實語境的單詞訓練和語法結構的練習。②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交際式的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階段。語言學習不只是重復機械的單詞和語法訓練,而更多地從信息加工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認知心理角度關注學習的過程,教學模型也因此轉向交際式和發現式,以提高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微型計算機好比“學生”(Pupil),利用多模態語言材料組織學習活動,和學習者進行形式多樣的互動。③20世紀90年代至今,綜合性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階段。這一階段基于語言學習的社會文化理論,將語言視為社會環境所建構的現象,遵循基于內容和項目的教學方法。借助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成為學習者的“工具箱”(Toolbox),為他們提供語境真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交互性強和不受時空限制的語言材料,從而擴大其自主選擇學習活動的空間。
詞匯是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基礎,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面臨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參與度低且自主學習能力弱等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由CALL所引入的新模式,能夠給詞匯教學和學習提供多樣的視角,因此被語言教師和研究者們所關注。總的來說,CALL環境下有關詞匯學習的研究圍繞程序開發和應用兩個話題而展開。
按照CALL的三個發展階段,詞匯程序的開發前后也經歷了三段式的發展:①第一代應用程序功能較為單一,主要用于測試學習者對目標詞語的掌握程度。如Atkinson等[3]設計的基于關鍵詞方法的學習應用程序,能夠檢測學習者在語音和視覺聯想后,是否能夠更好地記憶目標詞匯。②第二代應用程序更多地考慮學習者詞匯習得的過程,將不同層次的詞匯知識和學習資源予以整合,給予學習者更為自主靈活的選擇空間。如R?llinghoff[4]設計開發的交互式詞匯學習軟件,能夠指引學習者建立包含拼寫、含義和上下文等信息的詞匯檔案,并根據難度水平,進一步引導學習者回答軟件提出的有關詞匯檔案中所錄詞匯的時體態等問題。③第三代應用程序集合了前兩代程序的特點,并且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詞匯學習提供更為全面的支持。如Nara[5]設計開發的在線日本漢字詞典,將多域搜索模式和詞匯顯著域搜索模式融入部首、檢索表、筆畫等傳統詞匯檢索的方式,幫助學習者探索詞匯知識,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
對詞匯程序應用的研究,多數討論的是應用程序對詞匯學習效果的影響——有些學者關注詞匯的附帶習得,如Knight[6]分析學習者在利用電子詞典進行閱讀時詞匯附帶習得的情況,指出使用電子詞典的學習者習得的詞匯要比沒有使用電子詞典的學習者更多;有些學者考察詞匯的有意學習,如Tozcu等[7]發現New Lexis能夠幫助實驗組更快的識別高頻詞匯,并且掌握更多的高頻詞匯;有些學者則從對比分析的視角討論CALL和傳統詞匯學習方式的異同,如Kilickaya 等[8]將基于WordChamp的詞匯應用與基于紙質材料的傳統學習方法進行比較,發現前者較后者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習者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并且鞏固他們對詞匯的記憶。
除了以上兩個主要研究范疇,還有一些學者就詞匯應用程序的設計原則[9]、CALL模式下學習者的學習行為[10]等話題展開了研究。但不管怎樣,如何借助CALL模式提高學習者詞匯學習的自主性,應成為語言研究者尤其是語言教師所重點關注的話題。
Evernote是國外一款閉源的多功能筆記類應用程序,于2012年5月進入中國市場,被譯為“印象筆記”。它具有強大的信息捕捉功能,支持語音、圖片、文字、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的錄入、自動整理和即時搜索。借助互聯網的云存儲功能,它還能實現信息的多平臺共享和同步更新,完成便捷的知識存儲和管理。用戶可以在“印象筆記”的官方網址(https://www.yinxiang.com/)下載該程序,并且建立普通賬戶免費使用。
一些國內外學者已對Evernote在提高知識管理自主性方面的積極作用進行了介紹。如羅秀娟[11]指出,Evernote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能增強個人學習行為的自主性,也能促使個人有意識地管理知識,進而提高自我知識管理的能力;Cordell[12]則指出,Evernote能促進學習者更為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的過程。盡管上述研究描述了該程序的功能和應用空間,但由于缺少相應的實驗論證,故如何發揮它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仍然是一個亟待探討的課題。本文將結合一項實證研究,討論Evernote在提高學習者詞匯學習效果、增強學習者詞匯學習自主性等方面的作用。
1研究對象和背景
本研究的31名被試均來自國內某重點大學非英語專業的一年級碩士研究生,其中男生21名,女生10名。他們每周參加2個課時、為期16周的英語綜合班課程的學習。在學期末,他們必須參加由所在地區統一組織的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統一考試。
幫助學生掌握課程大綱所要求的產出性詞匯是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般會依據閱讀課文的內容詳細講解詞匯的含義和用法,學生則通過聽課和做筆記的方式進行學習。這種“教師講、學生記”的詞匯學習模式容易導致以下兩個問題:①忽視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易造成學習依賴的心理;②學習過程枯燥,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難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甚至會造成排斥詞匯學習的情緒。
2研究工具
本研究持續9周,通過兩次詞匯測試和一次訪談收集研究數據,分析了Evernote對詞匯學習的介入效果。詞匯測試旨在考察學生對產出性詞匯的理解和記憶程度,并且觀察學生詞匯知識的發展情況。測試類別包含語音、拼寫、含義和用法等測試項,其中語音測試共15題,要求學生根據單詞拼寫選擇對應的語音符號;含義測試共10題,要求學生根據題干語境寫出劃線單詞的含義;拼寫和用法測試各10題,要求學生識別并糾正句中的錯誤。由于兩次測試的內容完全一致,為了避免測試的反撥效應,故將第一次測試(下文簡稱“前測”)與第二次測試(下文簡稱“后測”)的時間間隔設為8周。后測結束后,隨機選出4名學生并進行訪談,目的在于調查Evernote對詞匯自主學習的影響。訪談內容由8個問題構成,其中有2個問題考查學生對詞匯知識的理解,有3個問題突出學生對使用Evernote學習詞匯的看法,另外3個問題幫助學生反思詞匯學習的過程和效果。訪談結束后,將錄音轉寫成文本文件進行整理和分析。
3研究步驟
前測安排在課程第5周,所測詞匯選自于本階段學生應當掌握的、出自教學大綱的產出性詞匯。在前測結束后,對學生進行Evernote使用方法的培訓,確保每一位學生既能正確錄入語音和輸入詞匯,也能插入圖片和附件。按照上述方法創建的單詞筆記如圖1所示。

圖1 單詞筆記示例
培訓結束后,學生需按照以下規范使用Evernote創建詞表進行學習:①這些詞表應基于本學期教學大綱的產出性詞匯;②詞表要放在對應的單元課程內以方便復習;③詞表應包括單詞的拼寫、語音、含義、例句和能夠解釋單詞含義的圖片。為了保證每位學生都參與該項研究,本研究要求學生利用Evernote的多平臺同步功能,將創建的詞表通過手機平臺帶入課堂,接受教師的監督。后測和訪談則安排在課程的第13周進行。
1測試結果
學生在兩次測試中的得分情況如表1所示。配對樣本T檢驗發現,學生的詞匯知識提高明顯:前測得分為388分,后測得分為542分,兩者差異顯著。分項測試的得分情況也反映出一定的規律:拼寫、含義和用法得分均提高明顯——拼寫得分由前測的14分提高到后測的65分,含義得分由32分提高到55分,用法得分由35分提高到78分。值得一提的是,語音后測得分雖然較前測也有所提高(由307分提高至344分),但兩者的差異并不明顯。故本研究認為,Evernote的介入,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對詞匯知識的整體把握,特別是能幫助他們更為準確地記憶詞匯的拼寫、含義和用法。這也從側面證明,學生在學習詞匯時,能夠較以往更加有意識地關注詞匯含義之外的知識。盡管如此,Evernote的積極作用在語音知識方面似乎并不明顯,未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語音知識的敏感度。為了解其中原委,本研究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

表1 前測與后測的得分情況對比
2訪談結果
經隨機抽樣后,4名學生參與了訪談,訪談結果概要如表2所示。

表2 訪談結果概要
訪談的第一、第二個問題考察的是學生對詞匯知識的理解。從學生回答的情況可以看出,他們大都意識到詞匯知識包括拼寫、含義和用法等多個方面,但只有2個學生注意到語音也是詞匯知識的一部分——這說明在學習產出性詞匯的過程中,盡管多數學生已經認識了詞匯知識的多個要素,但對詞匯的發音知識仍然不夠重視,這或許正是他們在前后兩次詞匯測試中唯獨語音項得分提高不明顯的主要原因。訪談的第三至第五個問題調查的是Evernote對詞匯學習的影響。所有學生都認同Evernote能夠幫助他們學習詞匯,具體體現在:加強了他們對詞匯知識的理解,讓他們意識到含義之外有其它方面的詞匯知識;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策略,幫助他們通過造句和配圖輔以學習;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避免了單調枯燥的純文本學習形式,并且能夠讓他們隨時隨地復習詞匯。剩下的三個問題調查的是學生對本學期詞匯學習過程和效果的反思。多數學生表示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過度依賴教師講解詞匯,而是更為主動地管理學習的過程,如他們會在課外用更多的時間獨立地學習大綱所規定的詞匯;在學習策略上,他們學會了使用圖片和造句的方式輔助詞匯記憶,而非局限于機械學習。這些變化產生的原因,主要得益于Evernote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這種習慣所帶來的積極學習效果的刺激作用。
將Evernote融入教學,不僅為學習者帶去了新的詞匯學習方式,而且也比較有效地轉變了他們對詞匯知識的理解,增強了他們對詞匯學習過程的自我管理意識,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基于這些變化,學習者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便能更加靈活地使用學習策略,幫助自己改善詞匯的記憶效果,并且更為全面地學習詞匯知識,尤其是更加注重對詞匯含義之外的拼寫和用法等知識的學習。對教師而言,它將英語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從而節省了課堂詞匯教學的時間,使教師能夠更加專注于對語篇理解和語言文化等綜合知識的講解。
盡管如此,用Evernote實現學習過程的自我管理的確會耗費學習者更多的時間,正如多數受訪學生所說的那樣:“用Evernote創建詞表比機械背單詞花費的時間多。”因此,對待詞匯學習,應當避免過度依賴Evernote等類似CALL應用,而應根據詞匯類別、難易程度和使用頻度,有針對性地、差別化地予以區分和對待,并且結合相應的教學方法,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在CALL環境下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的過程中,教師角色應進行相應的轉換,應避免自我中心的教學理念。同時,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既考慮他們動態的學習和發展過程,為他們提供實時的問題解決方案,對他們的學習進行及時的評估;也應保留他們獨立學習的空間,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引導他們在學習過程當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或許正是通過這種角色的轉換,學生才愿意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學行為而融入學習活動,并且更為主動地管理學習知識的過程。
參考文獻
[1]Levy M.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ontext and conceptualiza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1.
[2]Warschauer M.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A].Fotos S.Multimedia language teaching[C].Tokyo: Logos International,1996:3-20.
[3]Atkinson R C,Raugh M R.An application of the mnemonic keyword method to the acquisition of a Russian vocabulary[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Learning and Memory,1975,(2):126-133.
[4]Rollinghoff A.Implementing word learning strategies into a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J].CaLiCo Journal,2013,(2):21-44.
[5]Nara H.Visual salience as a search category in a kanji dictionary in interactive Japanese: Understanding written Japanese[J].System,1992,(1):75-91.
[6]Knight S.Dictionary use while reading: The effects on comprehension and vocabulary acquisition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verbal abilities[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3):285-299.
[7]Tozcu A,Coady J.Successful learning of frequent vocabulary through CALL also benefi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speed[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04,(5):473-495.
[8]Kilickaya F,Krajka J.Comparative usefulness of online and traditional vocabulary learning[J].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0,(2):55-63.
[9]Goodfellow R.Design principles for computer-aided vocabulary learning[J].Computers & Education,1994,(1):53-62.
[10]Laufer B,Hill M.What lexical information do L2 learners select in a CALL dictionary and how does it affect word retention[J].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2000,(2):58-76.
[11]羅秀娟.基于云筆記Evernote的科研工作者個人知識管理探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17):65-68.
[12]Cordell R.New technologies to get your students engaged[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11,(36):8-10.
編輯:小米
The Vocabulary Learning Research in CALL Environment——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Evernote Application
QIAN Yu-bi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China 100049)
Abstract:CALL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linguistic field.However,the influence of this learning environment on vocabulary learning’s autonomy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from an empirical study perspective.This article,by introducing Evernote into EFL teaching,discussed the effect of Evernote on learning outcomes,especially on autonomy of vocabulary learning through the methods of test and interview.The article foun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has been achieved in learners’ vocabulary knowledge,especially in aspects of words’ spelling,meaning and usage.Moreover,the learners became more active and initiative to manage their own learning process.The article ended 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enlightenment brought about by CALL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eachers’ roles transition.
Keywords:CALL; vocabulary learning; autonomy; Evernote
作者簡介:錢玉彬,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語料庫語言學、應用語言學,郵箱為qianyubin@ucas.ac.cn。
收稿日期:2015年9月21日
*基金項目:本文受中國科學院大學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基于學術語篇的短語學研究”(項目編號:Y551034Y00)資助。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6)03—0094—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6.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