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謹對云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和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的勝利閉幕表示熱烈的祝賀!
新年伊始,瑞雪紛飛。云嶺大地迎來了云南省“兩會”的隆重召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步履豪邁。一年來,代表、委員們把習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指導工作的重要遵循,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依法履職,建言獻策,服務大局,以改革的勇氣、創新的智慧,從政府到企業、從基層到機關,全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效、新進步。
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委員均信心滿滿:近年來云南在機遇與挑戰中開拓進取、致力跨越。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到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開放合作,從西部大開發、脫貧攻堅、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等系列優惠政策落地,到資源紅利、生態紅利、政策紅利、改革紅利和區位優勢疊加釋放,云南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已經到來。
云南省第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關于云南省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關于云南省2015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6年地方財政預算的決議、關于云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云南省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在全體代表和與會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作為一次民主團結、求真務實、振奮精神、開拓奮進的大會,這次大會體現了報告好、精神狀態好、會風好三個“好”,達到了提振信心、凝聚共識、點燃激情、引領發展的目的。各位代表和與會同志牢記莊嚴使命,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建言獻策,共商發展大計,展現了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2015年,云南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沉著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云南省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較好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
“十三五”時期是云南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的關鍵時期。云南要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必須堅定不移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必須堅定不移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必須堅定不移加快脫貧攻堅,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必須堅定不移推進依法治省,必須堅定不移加強作風建設。全省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萬眾一心,攻堅克難,奮力奪取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云南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各位委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飽滿的履職熱情,與黨政“同頻”,與時代“共振”,與群眾“同行”。委員們認真參政議政,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有分量的意見建議,反映了大量有價值的社情民意,充分展現了政協委員關心云南發展、心系百姓福祉的政協情懷,體現了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重要作用。近年來,云南省各級政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以重點調研、重點視察、重點提案為抓手、以重要會議活動為平臺,積極建言獻策、獻計出力,構建起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協商格局,譜寫著一曲曲協商民主的和諧樂章。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征程已經開啟,實現“十三五”規劃宏偉藍圖的光榮使命在肩。云南省政協厚植政協人才薈萃的優勢,切實把開展政協協商民主這一重要職責擔當起來。積極為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搭建起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平臺,深入協商,凝聚智慧。緊緊圍繞影響云南實現跨越發展的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問題,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主攻方向,圍繞人民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緊貼省情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努力把真實情況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觀規律認識得更透一些,把意見建議謀劃得更深一些,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多出有價值、有分量的大思路、好主意,多提有高度、可操作的金點子、好建議。厚植政協聯系廣泛的優勢,切實把政協團結統戰這一重要功能發揮出來。堅持用共同的理想凝聚各階層意志,用共同的目標引領各界群眾,自覺把發揚民主與促進團結結合起來,把反映民意與引導民心結合起來,既下情上達,匯集民意、建言獻策;又上情下達,圍繞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多做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團結人、鼓舞人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人才智力凝聚起來、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創造活力激發出來,努力推動形成各族各界群策群力、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會的良好局面。
砥礪“十三五”,所有的代表和委員均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的“十三五”時期十個方面發展愿景充滿了期待:
貫徹發展新理念,努力實現新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推動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開放創新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將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把協調作為發展的內在要求,把開放作為發展的必由之路,把共享作為發展的本質要求,努力讓各族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使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現實獲得感。
全面消除貧困,全面建成小康。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鄉因族制宜、因村因戶施策,聚焦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面實施“五個一批”脫貧計劃,加大資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實行更嚴格的脫貧攻堅責任制,廣泛動員社會參與,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貧困地區都不掉隊、一個兄弟民族都不落伍、一個貧困群眾都不落下。
加快“五網”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力爭到2020年,鐵路運營里程超過5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6000公里;投入運營和在建民用機場20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達到3.7萬公里,油氣管道長度達8200公里以上;新增蓄水庫容20億立方米以上;實現所有行政村通光纖,城鎮、重要場所和行政村4G網絡全覆蓋,實現光纜全省覆蓋。
著力轉型升級,構建產業發展新體系。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云南行動計劃;深入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加快“互聯網+”步伐,實施軍民融合發展,集中力量培育現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大力培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應用產業,發展智能制造和服務制造,推動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
加強城市工作,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轉變發展方式,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競爭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優化生產力布局,打造經濟新增長極。統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堅持“做強滇中、搞活沿邊、聯動廊帶、多點支撐、雙向開放”的發展格局,著力構建“一核一圈兩廊三帶六群”區域發展新空間。加快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步伐,更好地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進一步優化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布局,打造一批產業大市、大縣、大集團、大園區、大產業基地。力爭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區達到10個、超百億園區達到50個。
大力推動開放,拓展發展空間。堅持內外需協調、引進來走出去并重、引資引技引智并舉,加強國際國內區域合作,推動雙向開放,促進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強開放載體建設,發揮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跨)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的功能作用,建設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區。
突出改革創新,增強發展新動力。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著力營造干事創業的政務環境和法治化營商環境。完善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和政策支撐體系,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完善人才激勵和服務保障體系,激發人才活力,促進人才向基層、邊遠、貧困地區流動。
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著力營造綠色山川,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綠色城鎮,倡導綠色生活,建設綠色云南、七彩云南。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和生態安全格局,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力爭到2020年,以九湖為重點的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大氣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和環境質量目標。
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建設幸福云南。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繼續實施興邊富民、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和示范創建等工程,加大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扶持力度,保護發展繁榮民族文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實現各族人民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云南的發展令人充滿期待。謀民生福祉,獻發展良策,代表和委員們積極參與盛會,他們秉承著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敢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真正做到了有所作為,有大作為;為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春回云嶺,萬象更新,我們堅信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 “十三五”時期,云南必將乘著“兩會”的東風,擘畫出新藍圖,書寫出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