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樹文



入刊理由:2016年1月24日至29日,云南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在云南海埂會堂隆重舉行。會議期間,來自全省各地的600多名人大代表,肩負著全省4700萬各族人民的重托,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共商云南發展大計,共謀三迤奮進之策,展現了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這次盛會,關乎“十三五”云南經濟社會的發展、關乎云南奪取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勝利,歷史將永遠銘記這次盛會。
瑞雪兆豐年,2016年1月29日,雪后的昆明,碧空如洗,歷時6天的云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云南海埂會堂勝利閉幕。中共云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紀恒在閉幕大會上講話時深情地指出,今后5年,云南省的各項任務歸結起來就是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奪取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勝利,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
“十二五”:七大亮點 漂亮答卷
“十二五”時期是云南發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五年。 “十二五”期間,云南七大亮點寫出漂亮答卷:
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全省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跨上萬億元新臺階,年均增長11.1%和24.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871億元增加到1808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2285億元增加到471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556億元增加到5103億元。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為45%。全省鐵路營運里程298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005公里,電力裝機達到8000萬千瓦,新增航道通航里程1090公里、蓄水庫容21.7億立方米,中緬油氣管道建成,民用航空能力大為增強。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56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2728萬戶、手機用戶3778萬戶。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64個,引進一大批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速,物價保持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165.9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000萬人次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覆蓋,三項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128.84萬套,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198萬戶。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提高3.3、15.1和10.18個百分點。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持續加強。改擴建一批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組織開展文化下鄉和進社區活動,民族文化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實施成效突出。
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區域城鎮體系規劃不斷健全,“多規合一”試點有序推進。山地城鎮建設穩步推進,累計開發低丘緩坡土地11萬畝,耕地得到有效保護。農民進城工作有序開展,601萬農業人口轉變為城鎮居民。積極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新建改建農村公路9.15萬公里,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35萬畝,完成中低產田地改造1745萬畝,解決136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構建扶貧攻堅體制機制,走出了整村、整鄉、整縣、整州和整族扶貧的新路子,年均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人以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得到加強。
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有效。深入推進七彩云南保護行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和森林云南建設,森林覆蓋率達到55.7%,提高2.8個百分點。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得到加強,水質穩定好轉。城鄉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提高,縣城及以上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9.8%,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退耕還林還草、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地質災害防治持續加強。土地、礦產資源節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
各領域改革全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取得重要進展,行政審批項目大幅精簡,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全面取消,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全面建立。國資監管水平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和合作不斷深化。預算制度改革、“營改增”等財稅改革全面推進。農村土地、集體林權、水利、農墾、供銷社、糧食流通等改革不斷深化。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取得有效進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累計突破2500億元。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有序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深化。生態文明、戶籍制度、資源性產品價格等改革穩步推進。
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發展戰略,積極建設孟中印緬、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開展了多層次多邊、雙邊對外交流合作。各類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建設不斷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不斷深化。構建與長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冀及周邊省區市的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大力培育外向型企業,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170億美元。成功舉辦3屆南博會,為推進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交流搭建了戰略性平臺。
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更加鞏固。持續開展“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點創建工程”,民族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良好局面進一步鞏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反恐和邊境維穩處突能力不斷加強,平安云南建設向縱深推進。第三輪禁毒防艾人民戰爭成效顯著。公共法律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六五”普法效果明顯。安全生產責任進一步落實。積極預防和有效應對各類重特大自然災害,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災區恢復重建工作扎實有效。
“十三五”:發展藍圖 全面繪就
在2016年1月24日上午的云南海埂會堂,云南省省長陳豪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時,向與會代表、委員們展示了云南“十三五”規劃的宏偉目標:經濟保持8.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人均GDP從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58%提升到68%左右;基礎設施五年大會戰任務全面完成;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1.5%以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0%以上;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經濟增幅;森林覆蓋率達到60%。
“‘十三五時期是云南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的新定位、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砥礪奮進、真抓實干,確保目標的實現。”參加云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代表們在隨后幾天的審議中如是說。
根據云南“十三五”規劃綱要,云南省將重點抓實10項工作:
貫徹發展新理念,努力實現新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推動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開放創新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將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把協調作為發展的內在要求,把開放作為發展的必由之路,把共享作為發展的本質要求,努力讓各族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使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現實獲得感。
全面消除貧困,全面建成小康。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鄉因族制宜、因村因戶施策,聚焦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面實施“五個一批”脫貧計劃,加大資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實行更嚴格的脫貧攻堅責任制,廣泛動員社會參與,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貧困地區都不掉隊、一個兄弟民族都不落伍、一個貧困群眾都不落下。
加快“五網”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力爭到2020年,鐵路運營里程超過5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6000公里;投入運營和在建民用機場20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達到3.7萬公里,油氣管道長度達8200公里以上;新增蓄水庫容20億立方米以上;實現所有行政村通光纖,城鎮、重要場所和行政村4G網絡全覆蓋,實現光纜全省覆蓋。
著力轉型升級,構建產業發展新體系。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云南行動計劃,深入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加快“互聯網+”步伐,實施軍民融合發展,集中力量培育現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大力培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應用產業,發展智能制造和服務制造,推動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
加強城市工作,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轉變發展方式,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競爭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更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優化生產力布局,打造經濟新增長極。統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堅持“做強滇中、搞活沿邊、聯動廊帶、多點支撐、雙向開放”的發展格局,著力構建“一核一圈兩廊三帶六群”區域發展新空間。加快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步伐,更好地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進一步優化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布局,打造一批產業大市、大縣、大集團、大園區、大產業基地。力爭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區達到10個、超百億園區達到50個。
大力推動開放,拓展發展空間。堅持內外需協調、引進來走出去并重、引資引技引智并舉,加強國際國內區域合作,推動雙向開放,促進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強開放載體建設,發揮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跨)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的功能作用,建設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區。
突出改革創新,增強發展新動力。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著力營造干事創業的政務環境和法治化營商環境。完善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和政策支撐體系,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完善人才激勵和服務保障體系,激發人才活力,促進人才向基層、邊遠、貧困地區流動。
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著力營造綠色山川,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綠色城鎮,倡導綠色生活,建設綠色云南、七彩云南。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和生態安全格局,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力爭到2020年,以九湖為重點的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大氣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和環境質量目標。
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建設幸福云南。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繼續實施興邊富民、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和示范創建等工程,加大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扶持力度,保護發展繁榮民族文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實現各族人民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
2016:十大民生工程值得期待
民生問題大于天。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這一年,云南將全力做好10大有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文章。
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全省完成減少貧困人口120萬、1253個貧困村和125個貧困鄉脫貧出列、12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目標。完成5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推進1000個省級重點建設村建設。
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完成1.6萬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設任務。
鞏固提升工程:從水源保護、水量保證、水質合格、管理保障等方面,完成1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鞏固提升任務。
實施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能力提升工程:提升100個中心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為3000個村衛生室配置健康一體機。
實施“關愛婦女兒童健康行動”計劃:全省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2.7%萬以下;嬰兒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8%;完成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41萬人,乳腺癌檢查3.8萬人;為8萬名6-24月齡幼兒免費發放營養包;為22萬對農村計劃懷孕夫婦提供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服務;結婚登記人群婚檢率達到70%;新生兒疾病苯丙酮尿癥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篩查率達到75%、聽力篩查率達到70%。
實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建設8個縣級體育場(館)、100個村級公共體育基礎設施,為200個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配建全民健身路徑器材。
開展殘疾人關愛行動:為全省2萬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補助;為1萬名貧困殘疾人免費提供輔助器具;按每戶補助6000元的標準,為100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提供家庭無障礙改造服務。對低保家庭中的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對被評定為一、二級殘疾人且需長期照護的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
實施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建、改擴建20個城市公辦養老機構、80個農村敬老院、300個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新增養老床位1.6萬個,向全省8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
推進全省旅游廁所建設:在主要旅游城市(鎮)及風景名勝區、旅游景區景點、旅游交通沿線、加油站、鐵路沿線客運站、旅游扶貧鄉鎮、主要鄉村旅游點、部分貧困地區旅游景區,建設、改造旅游廁所771座,并全部對游客和公眾免費開放。
開展證件辦理惠民服務:簡化居民身份證辦理程序,確保辦理時限由現在法律規定最長60天(邊遠地區可延長30天)縮短到30天內,開辟特殊綠色通道,確保15天內完成居民身份證緊急業務辦理。在保留群眾自愿選擇到出入境窗口領取證件方式的基礎上,在全省范圍內推行《因私普通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免費快遞服務。
“立國之道,惟在富民。”云南省人大代表們說:“2016年,云南把這10大民生工程做好了,就會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群眾。”
責任編輯:野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