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刊理由:陸良縣工商聯充分發揮自己的紐帶作用,在陸良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縣工商從業者和非公經濟人士,挖潛力,謀發展,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為陸良縣的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好。
近年來,陸良縣緊扣“教育、引導、服務”職能,圍繞縣委中心、服務全縣大局,創新工作思路、搭建六大平臺,發揮聯動優勢、做好服務文章,把工商聯的“小機關變成大舞臺”,架設縣委、政府和企業溝通的橋梁,幫助企業化解了一些難題,實現了“小部門大作為”,開創了工商聯工作的新局面。
搭建工作平臺,讓工商聯有為有位。從2011年開始,陸良縣工商聯工作得到強化,人員編制由4人增加到7人,除配備常務副主席,還增加了1名專職副主席,縣工商聯主席進入了縣政協領導班子。同時,在縣級財政相當困難的情況下,縣政府每年至少預算、劃撥15萬元工作經費,從根本上解決了無人無錢辦事、無場地辦公、無陣地開展會員活動的窘境。陸良縣工商聯也借此東風,架設政府和企業溝通的橋梁,幫助企業化解了一些難題,實現了工商聯組織在企業心中有作為、在社會各界心中有地位的轉變。
搭建教育平臺,讓非公經濟人士與黨委、政府同心。陸良縣在非公經濟人士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思想牽引行動”,增強非公經濟人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和對企業發展的信心,提升了非公經濟人士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在每年召開的縣“兩會”上,非公經濟代表人士本著熱愛家鄉、關心家鄉的心境,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提交出了一批有思想、有質量、有水平的提案和議案,真正做到了與黨委政府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
搭建溝通平臺,讓政府和企業平等對話。陸良縣工商聯充分發揮橋梁的優勢,協同工信、人社、招商、工商、稅務、司法、工會和各類社會中介組織等單位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誼會議,讓企業和政府部門坐在一起講政策、說訴求,政府部門清清楚楚地把政策交給企業,企業把需求告訴政府,實現政府精準服務、企業明白辦事。同時,縣工商聯與縣紀委深入開展一年一度的非公經濟人士評價社會軟環境活動,讓非公經濟人士背靠背對政府部門工作作風進行測評,促進政府部門轉變作風、優化環境。
搭建融資平臺,讓企業方便快捷融資。從2012年開始,陸良縣工商聯與各商業銀行簽訂戰略框架協議,把商會的信用資源“變活”成為可兌現的“資本”,以商會信譽擔保和會員企業“抱團”互保、聯保的方式,把銀行的“資金”變成可利用的“貸款”,為會員企業融資。
同時,直屬商會3個會員企業分別出資,成立了3家小額貸款公司和1家商投公司,為企業融資提供新渠道。4年來,工商聯為會員企業融資額達到22億元。
搭建法律服務平臺,讓部門“護航”企業。近幾年來,陸良縣工商聯緊扣企業需求,牽頭組織企業與“公、法、檢、司”建立聯誼機制,配套成立商會調解委員會,形成工商聯、檢察院、公安局、法院、司法局“五位一體”服務非公經濟發展的格局。各成員單位從“依法保護非公有制經濟成員權益、查處侵害非公有制經濟行為、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等方面入手,開展送法律、送培訓、送服務到企業,打擊侵害企業權益專項行動,為企業創建公正、公平的法治環境,為企業發展護航。
搭建回報社會平臺,讓企業“反哺”社會。通過多年的拼搏和奮斗,民營企業家事業不斷發展,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回報社會、造福鄉梓的渴望日益強烈。
在此背景下,陸良縣工商聯創造性地開展“爨鄉紅土情·光彩進萬家——民企感恩行動”和“愛心企業家捐資縣困難學子圓夢大學”活動,為會員企業積極投身各項 建設、回報社會搭建了體現社會價值的平臺。
2010年以來,陸良縣600多個會員企業累計捐款捐物6000多萬元,幫扶貧困大學生1582人次,救助中小學生800多人次,支持興建公益性設施和抗旱工程、新農村建設工程2000多件。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工商聯工作是機遇,更是挑戰。回顧過去,陸良縣工商聯豪情滿懷;展望未來,他們信心百倍。相信他們一定能繼承和發揚工商聯的優良傳統,為陸良的經濟社會發展再創佳績、再譜新篇!
責任編輯: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