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了江蘇的幾個地方,一路上好幾次都聽到有關常州的議論,中心話題就是那片影響了外國語學校學生安全的有毒土地。那片土地不僅成了江蘇議論的焦點,并且成為了全國關注的熱點。
也就是從那一刻起,許多人才知道,那些滋養生命的泥土,有時候居然會有著那么巨大的殺傷力。化學污染的土地,一個被忽視了那么久的問題,就這么突兀地出現在人們面前。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常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常州外國語學校事件最新進展情況。
據介紹, 909人就診體檢中,有甲狀腺結節247人,成因不明,但近年來在一般人群中檢出率有大幅增高趨勢;淺表淋巴結腫大35人,其最常見原因是感染。學校衛生、飲用水符合國家標準,食品衛生符合要求。常州方面認為,在原常隆地塊修復處置過程中有四方面問題:沒有按時完成土壤修復工程,學校在修復未完工情況下仍按原計劃進行搬遷,施工單位沒有按照要求落實防護措施,監管工作不到位。
還是在去年天津“8·12”火災之后,我曾經在《重化工時代的痛點與淚點》里寫道:“重化工時代的高速發展,大大降低了全社會痛點與淚點的閾值。”它的真實意義在于,重化工時代我們的生產能力大幅度提升,同時在這個特定的時代,我們生活環境的危險程度也在增加,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以前難以想象的災難。
之前重化工的危險,一般認知還停留在有害物泄漏和易燃品爆炸上。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次造成禍害的,竟然是在污染土地的無害化處理過程中出現的,是在有毒土地翻覆中有害物散發造成的。這確實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包括當事方治理污染的相關公司,以及常州外國語學校的校方。
從事故發生過程來看,全社會對這個問題都缺少應有的認知。之前在污染土地準備進行治理的進程中,僅僅一路之隔的常州外國語學校新校區,已經在建設之中。負責污染地塊治理設計的專業部門,清楚在治理中可能發生有害物散發危害,所以在制定治理方案時,明確要求處理過程必須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也就是說,處理前必須在污染土地上方建設大面積棚房,使得處理污染土地時盡可能不發生污染物散發。
這當然是一個正確方案,同時也毋庸置疑,這是一個高成本方案。如果全社會都對化學污染危害有足夠認識,嚴格按照這個方案執行,后來的意外情況應該不會出現。恰恰是缺少足夠的認知,也抱著僥幸心理,更重要的可能是成本問題,治理污染的公司走了一條“省時省力省錢”的偷工減料方法,直接就在開闊袒露的污染土地上進行開挖治理。
就像諺語中說的那樣,蛋糕掉在地上,常常是奶油的一面朝向地面。這個偷工減料辦法不但帶來了危險,又像許多習慣性做法一樣拖延了工期,而恰巧的是常州外國語學校的搬遷卻沒有誤期,按照時間節點準時搬了進來。這樣幾個特殊的因素湊在一起,結果就是非常可怕的景象:有毒土地沒有處理完,隔壁的學生已經來了;一邊是露天處理污染土地肆無忌憚地散發有害物質,一邊是幾十米外學生們無辜地在污染空氣中生活學習。
不幸的事件各有各的不幸。幾個不幸同時出現在同一個不幸的地方,后果就可以想象了。
重化工時代是人類發展必然經過的階段,物質生活的豐富與充盈,重化工功不可沒。糧食的增產、衣著的光鮮、交通的便捷、天涯的比鄰,都靠著重化工堅定的支撐。關鍵在重化工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時刻,人類對重化工副作用的認識遠遠不夠,只是經過了一次又一次慘痛的教訓,才逐漸感受到它的危害,而由于種種原因以及難以避免的疏忽,做得不夠和不到位,致使重化工一次又一次顯露出它的猙獰。
常外事件是個偶然。但是對重化工危害重視不夠、知識不夠,常外事件就是必然。在常外事件之后,重要的不是做個無關痛癢的解釋,而是真正能認識到重化工可能產生的危害,以及危害的不同方式和不同影響,認識它、治理它、消除它。
那些滋養生命的土地,不應該成為危害生命的土地。
天津“8·12”是個前車,常外事件也是前車。希望能真正以此為鑒,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