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原
究竟是籃管中心“不作為”,還是確有苦衷?宮魯鳴討的就是薪水嗎?這一事件對改革中的中國體育有什么樣的提醒?反思不應止于個人的去留與待遇。
中國籃協于4月12日在官方網站發布簡短通告,宣布宮魯鳴繼續執教中國男籃,征戰里約奧運。這場持續47天的糾葛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
說是句號也未必。宮魯鳴在接受采訪時說,擔任中國男籃主帥“是一個行政命令,是組織作出的決定”,沒有回應個人待遇等問題是否解決。據了解,實際上宮魯鳴的“個人待遇”并沒有得到解決。也就是說,此前輿論最為關注的焦點在最后被悄無聲息地虛化。作為一名體制內的國家干部,當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和宮魯鳴三方坐下來商議此事后,“組織決定”起到了最具決定性的作用。

里約奧運會上,宮魯鳴可以帶領中國男籃走多遠?
宮魯鳴雖然已經開始重新帶隊,但這件在中國男籃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事件,攪得如此沸沸揚揚,激起輿論熱議,再一次將籃管中心推上了尷尬的風口浪尖。究竟是籃管中心“不作為”,還是確有苦衷?宮魯鳴討的就是薪水嗎?這一事件對改革中的中國體育有什么樣的提醒?反思不應止于個人的去留與待遇。
體制內的困局與無奈
回顧這一事件,今年2月26日,CBA半決賽已然開打,往年常見的國家隊集訓0名單卻仍未公布。就在外界猜測時,有關籃管中心拒付160萬元年薪,宮魯鳴恐無緣里約奧運會的傳聞開始浮出水面。
一天后,中心相關人士回答稱“不存在160萬年薪的事情”、“宮魯鳴和籃協確實有些事情還未談攏”。同時,宮魯鳴也表示和中心還在談,證實了雙方存在障礙。
宮魯鳴和中心的“還在談”,一談就是一個月。3月底,宮魯鳴承認待遇的確是雙方的分歧之一。雖然他表示雙方溝通一直在平和的氣氛中進行,但也透露自己最終是否繼續執救國家隊“不是那么重要”。
在中心遲遲沒有解決和宮魯鳴之間障礙的情況下,輿論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籃管中心依然沉默。
事件的焦點和難點集中在宮魯鳴的“身份問題”上。擔任男籃主教練之前,宮魯鳴是籃管中心訓科部負責人,屬于處級干部。臨危受命擔任男籃主帥,并沒有改變這一身份。這也成為談論待遇的最大掣肘。對“體制內”的宮魯鳴,籃管中心不敢自作主張兌現待遇。
宮魯鳴的待遇具體是多少呢?上任之初,籃管中心稱幫宮魯鳴爭取每月25萬元的薪酬,后又說25萬元過多,改成每月15萬元,完成任務獎金200萬元。
從2015年開始,籃管中心每月給宮魯鳴1萬元的訓練補貼,并稱“2014年就當白干了”。在2015年男籃亞錦賽奪冠后,中心對15萬元月薪和獎金之事只字不提。
亞錦賽后,宮魯鳴向籃管中心領導提出該兌現承諾的待遇,得到的回復是“你是中心的國家干部,拿教練薪酬違反規定,我們還在爭取”。在這件事上,籃管中心選擇給上級打報告。雖然這樣做符合程序,但過程中對宮魯鳴并沒有給予足夠的尊重和及時的溝通,這令宮魯鳴感到寒心。
“最合適的”為何遲遲難行
實際上,宮魯鳴的要求并非只是薪水待遇。他提出的建議是:
一、要求中國籃協對中國男籃表彰嘉獎。“以中國籃協的名義對這屆中國男籃所表現出來的正能量給予充分認同肯定,對中國男籃為國爭光的勇于拼搏、甘于奉獻、勇猛頑強、團結互助精神給予表彰嘉獎。這支隊伍所表現出來的凝聚力和血性是近幾年中國男籃所欠缺的,特別是年輕隊員。我們這把年紀,對于這些沒什么,但對于激勵和鞭策年輕隊員是非常重要的,傳遞好正能量,有益于國家隊的長遠建設和管理。”
二、要求籃管中心、國家隊、俱樂部三方合作。“對于年輕隊員的培養,需要中心、國家隊、俱樂部三方上下一體通力合作,制定一個三方合作的長遠發展的計劃,最終達到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三、要求簽訂國家隊長遠發展的合同。“國家隊要有一個長遠發展的大合同,包括方方面面,全都要有文字,有關方面要簽約,有章可循。”
就在相持不下、左右為難時,3月29日下午,籃管中心計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宮魯鳴離任、重啟選帥程序。但當天下午,新聞發布會臨時取消,籃管中心緊急約見宮魯鳴。在雙方溝通后,中心主任信蘭成表示:“宮魯鳴是最合適的主教練人選,希望宮魯鳴能帶隊參加里約奧運會,與他的商談正在進行。”事件再度峰回路轉。
當雙方的溝通向積極的一面發展時,有消息稱,中心的這一舉動是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領導對此事做出指示,要求繼續和宮魯鳴溝通。
雖然信蘭成明確表態“宮魯鳴是男籃主帥的最合適人選”,但在3月底中心公布男籃集訓名單時,卻沒有公布主帥人選,再次引發了外界的質疑。
最終,導致雙方的障礙歷時月余才得到解決,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待遇問題。盡管家境殷實的宮魯鳴并不看重待遇,但籃管中心一而再、再而三減少給宮魯鳴的待遇,加上承諾的待遇沒有兌現、解決態度比較冷漠,這讓宮魯鳴覺得中心缺乏對他以及中國男籃努力的尊重。這也導致雙方的溝通一度陷入僵局。
唯有改革破解僵局
這一事件中,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認為籃管中心顢頇不力,對待宮魯鳴“飛鳥盡良弓藏”,即便有體制和身份的制約,也顯得無所作為。另一種聲音則認為籃管中心實際上已經在為宮魯鳴盡力爭取,只是現實的確有諸多羈絆,有苦難言。
從事件發酵的過程看,籃管中心欠缺和外界溝通的意識,在雙方的矛盾已經浮出水面時,依然沒有公開能夠公開的內容,致使輿情洶洶,令自己處于步步被動的地位。
另一方面,這一事件暴露出的體制困局,也令參與的各方都受到了損害。籃管中心作為國家體育總局下屬的事業單位,在人權、財權等諸多方面受到公務紀律的約束,當以“處級干部”的身份看待宮魯鳴時,就會出現前面的種種繞不開的問題。籃球運動本身的發展,在職業化、國際化等諸多潮流中,都不可避免地需要更符合自身規律的體系去匹配。
從籃管中心向協會實體化轉型,是改革發展的趨勢與方向。如果由協會而不是由中心來決定國家隊主帥的待遇,宮魯鳴的問題自會迎刃而解。擺脫諸多不必要的行政限制,不論國家隊還是職業聯賽的發展,都會更多從自身規律出發,獲得應有的位置。
這應當是宮魯鳴此番“要說法”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