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馮某出家修行前和妻子簽訂了協議,約定房子歸妻子所有。一年半后他被診斷出多種疾病,無法修行而還俗。馮某認為當初的約定無效,起訴到法院。法院駁回了馮某的訴訟請求。
馮某和妻子萬某于1991年結婚,2012年離婚。馮某說,離婚的原因是他要出家修行,而按照佛教的規定,受戒人員必須是單身或者離異人員,于是,二人協議離婚,并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起草了一份《離婚協議書》,協議將雙方的存款22萬元平分,兩套房屋歸萬某所有。
2013年下半年,馮某在修行時出現胸悶、心絞痛等癥狀,經診斷,確定為嚴重的冠心病和高血壓,無法繼續修行,只好回到家。馮某說,他和前妻達成了協議,同意原來的一套房屋歸他居住使用,但是雙方達成協議之后,前妻一直沒有履行手續,因此他訴至法院。
馮某的前妻萬某則表示,雙方的離婚協議是在自覺自愿,清醒無誤的情況下簽定的,雙方都認可的。協議書最后一段里已經明確寫明,財產分割協議是雙方經過慎重考慮,真實無誤的,雙方保證執行并對此承擔法律責任。截至她的前夫起訴之時,且不論他的要求是否有法律依據,至少在起訴內容上,已經超過了訴訟時效。法院經審理后判決駁回馮某的訴訟請求,該房仍歸萬某。
[評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八條規定:“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因履行上述財產分割協議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第九條規定:“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理后,如果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作為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沒有證據證明在欺詐、脅迫的情況下簽署的協議,應視為其真實意思表示。另外,對離婚財產分割問題反悔的訴訟時效是離婚后一年,顯然馮某的訴訟請求已過時效,因此其撤銷離婚協議的要求,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點評:子君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