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東寧
分秒爭奪戰
在錦州衛計系統的大家庭里,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團體,那就是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如果說醫院是生與死較量的戰場,那么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就是這個戰場上最激烈的前沿,他們承擔著各種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轉運、途中醫療監護和突發事故的應急搶救。他們沒有假日、不分四季,雨雪風霜、寒來暑往,除了在患者身旁,就是顛簸在接診的路上,每天與死神賽跑,只為將生死邊緣的病患重新點燃生命的希望,每一位病人的轉危為安都凝聚著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急救人員的付出和心血。
錦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位于古塔區和平路二段33-9號,因其呼救電話號碼為“120”,所以人們習慣稱呼它——120急救中心。
120急救中心始建于1972年,其前身是錦州市急救站,1990年6月開通全國統一急救電話“120”。目前這個急救中心擁有醫護人員42人,救護車輛22輛,是錦城唯一一家院前急救醫療機構,同時還要承擔大型會議、體育賽事、群眾活動等公共衛生醫療保障與急救以及急診急救醫學科研和急救知識、技能宣傳培訓等工作。
120急救電話在所有市民的心中是一條生命線,只要撥打這個電話,都會和生死相關,早搶救一秒鐘,患者就會多一分生存的希望。因此,120急救中心需要24小時有急救人員值班堅守,一旦接到患者家屬求救,他們會爭分奪秒在第一時間趕到。目前錦城院前急救需求每年都在以20%的速度遞增,平均日求救電話300余個,日出診量約70~80人次。
今年45歲的鞠端玲,在120做急救醫生已經整整15年了,談到自己的急救經歷,她說最難忘的是2007年3月4日,那一天正趕上元宵佳節,錦城的上空飄落下50多年罕見的大雪,街路上的積雪足足有1尺多。早晨一上班,鞠端玲就接到了出診任務,患者是一位家住勞保北里70多歲的老大爺,家屬在電話中的描述是“昏迷不醒”。迎著漫天飛舞的大雪,鞠端玲出發了,此時錦城整個街道已經被大雪覆蓋,很難見到行人的蹤影。一些廣告牌被大風撕破,噴繪布、寫真紙如彩旗般在空中飛舞,有的廣告牌甚至直接被大風掀翻。救護車就像是一座雪雕,前擋風玻璃上的雪剛被雨刷器刮掉,立即又被隨之而來的雪片覆蓋的嚴嚴實實。遇到積雪厚的地方,鞠端玲就和護士、擔架員一起下車鏟雪,平時十來分鐘的路,那天走了近一個小時,期間鞠端玲曾無數次地下車鏟雪……3月4日鞠端玲共出診10次,下班回家時,她的全身已被雪水浸透了,凍得嘴唇青紫、渾身發抖。
愿你我平安
24小時值班堅守,每天數十次出診急救,120的醫護人員飲食很難有規律、睡眠很難有保障。除此之外,由于急救現場情況多變,他們有時還要面對各種危險情況。其實辛苦、勞累甚至是危險,120的醫護人員都會欣然面對,他們說“這是工作”。最讓他們不能接受的是人們對120的“不理解”。一次醫生王瑩出診,急救車一路閃著警燈,分秒必爭地趕到了患者家中,可心急如焚的患者家屬還是認為急救車太慢了,一路是惡語相加,比口頭上惡語相加更讓人擔心的是暴力傷害。
2014年11月的一天,醫生齊艷霞接警出診,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司機亮起了藍燈、鳴響了警笛,可還是有車輛不予以避讓,焦急的齊艷霞只好下車疏導。當齊艷霞走到一輛車前,提示車主避讓時,不耐煩的車主竟然走下車來大聲辱罵,然后抬手就是一個耳光,致使齊艷霞耳膜穿孔。回想起當年的一幕,齊艷霞至今心有余悸:“我不求人們對120多感激,只求一天的工作能夠平安順利。”
據120急救中心主任劉衛東介紹,急救中心42名一線醫護人員,有一半在出診過程中挨過打,幾乎百分百挨過罵。打人、罵人最多的是那些醉酒者,他們在車上不僅酒氣熏天,而且隨時會到處嘔吐,甚至是吐到醫護人員身上,一些沒有陪護的醉酒者在失去意識的狀態下極易傷人。醫生王瑩的腰就曾被醉酒者踹傷,好幾天站不起來。即使是這樣,急救人員仍然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快速到達患者身邊。不管對待任何病人、任何情緒,始終如一,信念從未更改。
急救車上的患者形形色色,甚至是病毒肝炎、開放性肺結核、艾滋病感染者……雖然院前急救時間很短,但由于急救車內空間狹小,防護措施也很難像專科醫院那樣嚴密,急救的醫護人員極易直接接觸到患者的血液、嘔吐物……
120急救中心一線醫護人員中,近一半是女性,媽媽醫生、媽媽護士不在少數。在這些媽媽級的醫生、護士中,很少有誰去過幼兒園接送孩子,很少有誰去過學校為孩子開家長會。“不是不想去。值班時神經都是緊繃著的,每天十幾次的出診,下了班身子骨也累散架子了,根本無暇顧及其他。即使是休班也要值二線班,一旦一線當班醫生不夠用了,你就要頂上去,只要接到出診電話,不管做什么都要停下來,如果你在接孩子的路上怎么辦?我們這些媽媽沒人敢去接送孩子!都是家里老人幫這個忙。”醫生王瑩如是說。是呀!他們搶救了無數的父母、無數的孩子,但對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孩子卻虧欠得太多太多……
一個120急救中心,42名一線醫護人員,卻要承擔錦城市區及周邊地區近120萬人的院前急救、轉運任務,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不過,在急救中心給出的一組數據表明,有些工作還是可做可不做的。中心每天派出的近80次救護中,有些并非是需要急救的危重病人,有些人感冒了、手破了、流鼻血了……也來呼叫120,導致本就緊張的急救資源被濫用,無形中也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急救中心呼吁廣大市民,要珍惜120資源、珍重生命,也許一個并非緊急的出診就有可能使另一個生命失去搶救的機會。
不過在繁重的工作壓力面前,急救中心的醫護人員依然表示,本著“生命第一”的原則,只要是市民撥打了120電話,他們還是會第一時間出診,以確保急救萬無一失。
多年來,錦州市120急救中心堅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急病人之所急,救病人之所難,醫護人員用熱心、愛心為患者撐起生命的保護傘,在挽救生命的危機時刻,他們把責任和使命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