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
未來在就業方面,幾乎沒有什么領域是絕對穩定的,那怎么辦?
第一點建議,我稱之為放棄追求地位,轉而追求聯系。未來你要找工作往哪兒找?不要按照工業社會給我們劃定的金字塔結構往更高處爬,那個高處也許會被大水沖掉的。
比如說,去年高考剛結束時,有人在微信后臺跟我講這么一件事。他說有個侄女是學理科的,家里人逼著她去上一個正經的本科大學學機械制造。我說:“這個機械制造不好,將來3D打印機出來,搞機械制造的這個專業會被淘汰掉。”他說:“那你說學什么呢?”我說:“這個孩子對什么感興趣啊?”他說:“就愛吃。”我說:“那你就讓她學大廚去。”他說:“她家里人可能接受不了。”對呀,大家都覺得廚師好像在社會地位上比較低檔,這樣的工作怎么能讓孩子選擇呢?
我看恰恰相反,你看那中餐大廚經常說醬油少許,這個“少許”就很復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模式識別的工作。再比如說花匠,你看著好像是很低端的工作,但是這么多花草、這么多形狀,不同的病變、不同的生長周期,花匠對這些的識別模式極其復雜,這恰恰是機器暫時替代不了的。
還有一種工作,那就是和人與人之間交流相關的工作,這是機器替代不了的。比如說護士,我大病初愈,剛做完手術,推到病房里,你弄個機器人,弄個金屬管子在我身上亂摸亂碰,這算什么?我需要的是一個穿護士制服的,長相美麗的女護士進來跟我噓寒問暖,我這個時候才感覺到病痛要減輕一點。
人和人之間聯系的工作,未來恰恰可能是不能被替代掉的工作,而那些社會地位在原來的工業社會當中比護士要高得多的醫生,反而很可能要被替代掉。所以,從追求地位到追求聯系,這是在未來職場當中求生的一條路。
第二條路是什么呢?我稱之為放棄追求效率,轉而追求趣味。讓每一個小群體靠興趣、價值觀、心靈的追求和趣味的表達整合成一個個小而美的商業形式,這就是未來人不會被機器替代的那些崗位聚群的選擇。
說到這兒,我其實既在說國家宏觀層面的選擇,也在說最具體的每一個人的選擇。但是,我最后仍然說這個疾風暴雨般的趨勢還是會撲面而來。說一句冷酷的話:總有人會被這個趨勢淹沒。這一代人會迎來財富的一個海量的增長,我們這一代人不會面對凍餓而死的危險,但是人生變得灰暗,對某些無法選擇新的機會的人來講,也許真的無法避免。
說到這兒,我想起王國維先生講的悲劇的三種類型。他說,這三種類型境界還是不一樣的。第一種,他說有人作惡,這個故事里面有一個大壞蛋,窮兇極惡,這是一種悲劇,水平最低。第二種悲劇,是天命所定,比如說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但是無法跟天命抗衡,最后自刎烏江,這是第二種悲劇。最高級的悲劇就是《紅樓夢》這種,你說《紅樓夢》里誰是壞人?誰都不是,沒有壞人,甚至沒有什么命運,都是普通人,甚至是好人。這些人在一起創造的格局導致一種巨大的悲劇。王國維先生說,這才叫悲劇中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