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琨
他疑因低價收購民族證券落馬,其負面消息在河北政法系統是公開的秘密
人物簡介 張越,1961年6月生,山東廣饒人。1979年10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2016年4月,因涉嫌嚴重違紀被組織調查。
中紀委恢復了周末打虎的慣例。
4月16日,中紀委網站發布消息,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越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就在前一天上午,張越還參加了省委召開的常委(擴大)會議,分析第一季度經濟形勢,研究下一步經濟工作。張越身著灰色襯衫,臉色陰沉,目光游移,在一眾常委里顯得尤其心不在焉。這是他最后一次以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的身份亮相媒體。
張越是十八大后,河北省第四名被查的省部級官員。此前,河北已有“三虎”落馬:原省委書記周本順,原省委組織部長梁濱,原省委秘書長景春華。
省委大院依舊平靜。一如時任省委書記周本順等人被查時,外表的風平浪靜看不出內里的端倪。當《環球人物》記者來到省公安廳家屬院時,看上去一切如常,
但門衛還是十分緊張,沒等記者開口詢問便回絕:“不在這里住的都不讓進。”而隨機采訪的幾位居民表示,都不知道有這么一位厲害的鄰居。
《環球人物》記者分別向河北政府機構幾位消息人士提及張越。他們的反應如出一轍:“那個北京來的政法委書記。”而關于他被查,河北官場也早就有這種山雨欲來的傳聞:“去年景春華被查的時候,就有風聲說張越也要快了。”“這是早晚的事。”
張越與景春華同為山東廣饒人,又曾同為河北省委常委,兩人私下關系很好。上述一位消息人士對《環球人物》記者說,張越被中紀委“約談好幾次”,第一次在景春華被查后,去了2天;第二次去了3天;第三次去了5天。
張越前兩年被查的傳言其實并非空穴來風。與張越共事的省委班子成員早就當面說過他的問題。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河北省委“紅紅臉”“出出汗”民主生活會,央視《焦點訪談》也以專題形式,直擊了13名省委常委互相批評、提意見的過程。當時,周本順、梁濱、景春華、張越都在會場,并按要求進行了批評與自我批評。在這次會議上,對張越的批評并不多,只有時任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說張越“確實要注意克服注重硬件建設,不太注重抓隊伍建設的問題。”張越則承認自己忙于在酒桌上推杯換盞地應酬,少了進家入戶深入群眾的服務意識:“高腳杯端得多了,大碗茶端得少了。”
在2014年12月的民主生活會上,有常委再度指出張越在政法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對政法隊伍建設抓得力度不夠,對政法機關黨風廉政建設需要更加重視起來;需要繼續保持開拓進取的精神狀態。不能認為這些年河北大事沒出,小事不多,覺得輕車熟路,基礎打得好,就可以松勁了。”“張越同志也要檢查,在政法部門是否有一言堂的問題。這樣也容易滋生個人說了算的傾向。”
這次,張越也用一口京腔自我檢討:“在遵守黨的紀律方面,對自身要求比較嚴,但對整個政法隊伍抓得還不夠緊;在執行民主集中制方面,既存在發揚民主不夠的問題,也存在堅持原則不夠的問題。”張越還進一步“反思”:“在落實八項規定上耍小聰明,去年以來一些地方的公安交警系統,相繼發現了領導干部和民警違紀違法問題,高速交警主要負責人被調查,對此我是有責任的。”
上述自批和被批,都涉及張越帶隊伍、在河北政法隊伍建設方面存在問題。那么,張越被調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知情者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張越最大的特點是自恃朝中有人。作為周永康曾經過從甚密的下屬,自周永康被立案審查至今,關于張越的傳聞在坊間屢次出現,聽得多了,大家也就習以為常。
自1980年畢業于北京市公安學校,張越便一直在北京市公安局工作,直到2001年任職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此后,張越通過中央電視臺的妻子孟莉的“夫人外交”攀附了上司周永康,隨后實現了從副廳級干部至副省級高官的快速升遷。
2007年10月,張越外放至河北省,任河北省公安廳黨委書記、省委政法委委員、河北省政府黨組成員;隨后任河北省省長助理、公安廳長并兼任武警河北總隊第一政委。
第二年6月,調至河北未滿1年的張越升任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并繼續兼任省公安廳廳長和黨委書記,成為副省級高官和河北省政法工作負責人。直至2013年8月,張越卸去省公安廳廳長一職,繼續擔任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公安廳黨委書記。
知情人士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張越在河北“鍛煉”幾年后,回京會高升。
在周永康2012年退休前,張越一直相信周能幫助自己調回北京。
周永康事發前,張越也毫不避諱地在飯局上多次提及自己與周永康關系不一般。張越自曝能夠從北京公安系統外調河北任職政法委書記“多虧周永康這位貴人提攜”。甚至還洋洋得意地炫耀,能夠調用周的關系為朋友擺平麻煩事。
2013年,周永康窩案開始從蔣潔敏等人發酵時,在北京開會的張越也被帶走問話,后來平安回到石家莊。歸來后,張越“明顯收斂了很多”。
除了周永康,張越的“權貴朋友圈”中還有投資界大佬車峰、原國安部副部長馬建、盤古大觀的實際擁有者郭文貴。在郭文貴的聯絡下,幾人還加入了以政法系統高官為主的龐大政商網絡“盤古會”。
因共同利益驅使,郭文貴與馬建、張越迅速結盟,加上車峰暗中助力,以低價拿下市值百億的民族證券股權、推動民族證券與方正證券合并。張越聯手馬建動用公檢法部門、安全部門的力量,逼退對手低價收購民族證券。但郭文貴野心的擴張,也使得這一并不牢固的利益聯盟在合并完成后被打破,最終分崩離析。
2014年9月,郭文貴與方正集團CEO李友因為方正證券的董事會席位發生糾紛,張越與李友分別趕到香港與郭文貴見面,試圖說服郭文貴平息爭端。但勸和未果,雙方撕破臉。郭文貴實名舉報李友,也連鎖“誤傷”了馬建——李友被有關部門帶走協查前曾留下實名舉報信,披露馬建向其索取巨額賄賂。因此在李友被帶走12天后,馬建也接受組織調查。
消息人士稱,張越此番被調查或與其參與非法收購民族證券直接相關。
消息人士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張越在河北多年,主要“政績”就是護城河工程的建設。“護城河工程”指的是河北與北京等省市推行的環繞北京的聯防、聯控、聯調、聯打的嚴密立體防護網建設工程。前些年河北當地媒體報道,張越對此項工作要求甚嚴,曾多次檢查“護城河工程”的運行情況。2009年全國兩會期間,張越就曾經暗訪省內的幾個檢查站。在香河103國道安平檢查站,兩輛故意攜帶30余根“兩響”爆竹的暗訪車未被檢查出來,結果相關單位和負責人被通報批評。
消息人士對《環球人物》記者說,“護城河工程”招投標時,“有北京來的生意人”,和張越不無關系。
張越“脾氣大”也是出了名的。剛來河北時,張越自認用不了多久就會重返北京高升,無非是來河北歷練一下,經常在工作中爆粗口。一位曾與張越共事的人士對《環球人物》記者說,他平常講話“道理一套一套的,總是喊口號”。而看過他的民主生活會發言后更是覺得“假大空”。
張越在政法系統一手遮天。身為河北省政法系統一把手的他甚至被同僚稱為“河北王”。
在河北政法系統乃至公安部,張越的負面消息是公開的秘密。2009年,中紀委曾入駐河北對張越進行調查,但最后調查不了了之。
公檢法系統的一些工作也因張越的主導而發生著變化。接近河北省政法系統的消息人士告訴《環球人物》記者,有些案件要“聽書記的”,法院重要案件的判決往往受河北政法委干預。這讓法院系統的人十分無奈,遇到質疑案件的當事人或律師,他們只得說“無可奉告”。
據網易《路標》報道,轟動全國的河北“聶樹斌案”至今未能翻案,也有張越干預的痕跡。2005年,犯罪嫌疑人王書金承認自己是1995年聶樹斌案的真兇,當時河北省政法委因“一案兩兇”組成工作組,重新調查聶樹斌案,承諾盡快公布調查結果,在張越掌管河北政法委后就沒了下文。2013年9月,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王書金非聶樹斌案真兇,駁回王書金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期間,河北政法委的一個工作組介入該案核查,勸王書金“別蹚聶樹斌案的渾水”。遭到拒絕后,工作組人員竟對王書金進行了刑訊逼供。
2014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聶樹斌案進行復查。2015年9月16日,山東省高院對外宣布,聶樹斌案因案情復雜,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再次延長聶樹斌案復查期限3個月。河北省政法系統個別人在配合復查時依然態度強硬,稱“這個案子就別想翻”。
張越的作為與其曾宣揚的法治思想大相徑庭。他在一次公開露面講話中,強調要讓“法治成為普遍的公民信仰,成為基本的治理方式,掃清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環境障礙”。他還要求全省政法機關要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和“刮骨療毒”的決心,拿起法律和紀律這兩把“快刀”,按照“責任指向具體、追究精準到位、警示震撼強烈”的要求,與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聯手,堅決實行倒查問責,“讓全體政法干警始終保持對法律、對紀律、對群眾的敬畏,絕不敢越雷池半步!”
不過張越自己,顯然是沒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