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良
【摘要】 本文主要對DRM傳播方式與DRM發展、優勢和目前技術做出闡述,并總結DRM對我國產生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中短波廣播 DRM數字化 關鍵技術
十九世紀,30MMHz以下中短波廣播出現,它以覆蓋范圍廣、接收簡單、傳輸距離遠、價格低廉等多個優點作為基本信息傳播手段被世界各個國家使用。但是傳統的模擬的DRM在現實中存在著很多缺點,比如業務單一、傳輸質量差、易遭受外界干擾等。為解決問題,充分將中短波頻道利用,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有效經濟覆蓋,采取數字廣播是必經之路。
一、中短波傳播的方式
1、中波傳播的方式。中波的傳播主要通過地波與天波這兩種方式所進行。因為中波的波長比較長,有較強的繞射能力,所以還是主要依靠地波來進行傳播。中波頻段范圍為594~161KHz,每個廣播電臺在這個頻段上工作,在9KHz~10KHz帶寬的不同信道上傳送自己的節目信息,避免相互之間的干擾。
2、短波傳播的方式。短波的頻段在2.3~26MHz時,它也可以通過天波與地波來進行傳播。短波在沿著地面傳播的過程中,因為它的頻率高,衰減快,所以傳播的不遠。短波傳播主要依靠天波,它能夠將節目信息傳播到幾百或幾千公里外的地方,甚至能夠繞著地球進行傳播,很適合國際傳播。中短波廣播因為它的建設成本較低和覆蓋范圍廣等特點,受到了廣泛關注和重視。
二、DRM的發展
為實現DRM數字化,數字調頻廣播國際組織DRM聯盟在中國廣州成立。DRM聯盟目標為開發數字化中短波廣播在世界范圍標準,且提供系統建議,供ITU(國際電信聯盟)、進行標準化。作為正式建議書, 獲得ITU的通過。DRM系統還被ETSI(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標準化,并被IEC(國際電工委員會)通過,標志著DRM系統正式生效。
近年來,數字廣播發展迅猛,DRM不再只是在30MHz之下的應用。目前DRM聯盟已將DRM廣播擴展成為整個傳統廣播頻段,形成一個DRM+的標準,可進行120MHz之下的廣播。對FM頻段廣播,DRM采取的是先占用傳統的模擬FM電臺之間間隙頻率來進行廣播,之后取代模擬廣播進行數字化的轉換,實現模擬廣播平滑過渡至數字廣播,讓廣播作業者容易接受信號信息,廣大聽眾能夠更好地向數字時代過渡,而不是因電臺數字化失去太多傳統聽眾。
三、DRM廣播優點
1、提高工作效率。在相同覆蓋情況下,DRM可以降低四分之三的功率,能夠有效節約能源的消耗,減少電磁污染從而使工作效益得到提高。
2、提高質量。在調幅廣播帶寬相同情況下,調幅信號傳送音質能夠得到改善,可達到調頻單聲道廣播質量。如若帶寬增加,還能達到C級或D級的水平質量。
3、提高可靠性。DRM廣播抗干擾的能力比較強,它消除短波出現的衰弱現象,大大提高信號傳送可靠性。
4、便于接收。在30MHz之下的數字調幅廣播的穿透力與繞射力較強,覆蓋范圍比較廣,對移動接收與便捷式接收比較適用。
5、便于用戶接受。DRM廣播可以提供數據傳輸與一些附加的業務,提供許多的特性使其具有人性化、智能化的特點,對于用戶的使用與接受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目前DRM技術工作的思考
4.1適時對節目方向進行調整
對技術上加強管理,夯實數字化工作基礎。城市經過多年以來的不斷發展,一些以前在郊區的發射臺現在成為繁華鬧區,周圍建筑物增多,樓房高聳,不斷蠶食著天線場,破壞地網,使發射的頻率下降了。新建設的一些站臺和改變了發射功率,造成頻率之間相互沖突,出現越來越多的干社區。電磁環境的逐步惡化,需要進行測試可聽度與場強,再根據覆蓋情況重新規劃,再者就是換發射臺地址,再考慮數字化問題,對覆蓋范圍、受眾人群等因素進行分析對節目方向進行調整,鞏固DRM現有地位,夯實DRM工作基礎。
4.2數字化制作音頻
在制作廣播節目時努力提高聲音的質量,進行數字化改造。數字化和網絡化是廣播制作播出中心系統廣播發展趨勢所在。在制作音頻時采用數字化、音頻工作站和數字調音臺等數字設備,可以解決模擬系統在工作時出現不穩定的狀態,使播出機房運行指標得到提高。提高播出時的質量與音頻信號動態范圍是實現DRM數字化的重要條件。
結語:中國作為廣播大國,應該充分利用我國廣播資源和最新數字廣播技術的DRM廣播技術,一方面保留傳統的模擬調幅的廣播的特點,另一方面解決了很多存在的缺點。DRM技術工作者應在媒體競爭的環境中仔細研究DRM的特點,找準定位,按照廣播規章辦好節目。這樣DRM才可以面對挑戰,發揮其他媒體所沒有的優勢。
參 考 文 獻
[1]珍措.淺談中短波廣播及其數字化[J].廣播電視信息,2013(03).
[2]程前.多媒體時代的廣播傳播發展策略研究[D].四川大學,2014.
[3]崔海平.中短波調幅廣播[J].內蒙古廣播與電視技術,2013(02).
[4]王磊.如何解決中短波發射機之間的電磁干擾[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