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瑞
你想認真投入工作,你的大腦卻不給予支持?是的,大腦開始抗議了。你加班到深夜,回家時發現沒帶鑰匙……你說這是因為自己老了,沒有年輕時腦子好使。大腦認知能力,雖然和年齡相關,但并不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可能更多取決于我們對待它的方式。究竟,我們的大腦喜歡怎樣的生活呢?
大腦不能抵抗的誘惑
你帶著從遠古穿越而來的大腦感受新鮮刺激的世界,因為這是你喜歡的。當然新鮮刺激也是大腦喜歡的,不過對它來說有些應接不暇。因為,大腦對于外界信息特別敏銳,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立刻引起它的注意。
現代社會,幾乎所有工業產品設計出來就是為了引人注意,尤其是那些可以同時調動起人類視覺、聽覺變換的動態刺激的產品。你有沒有試過,打開電視,眼睛卻盯著旁邊的白墻?這簡直是對意志力的挑戰。研究發現,互聯網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平均每分鐘人們的注意力會切換7次。過多的刺激加重了大腦認知資源的負荷,讓大腦一直處在一個無法平靜的情境之中。
大腦不能適應的“宅”生活
從前,為了生存,人類每天平均大約要行走20公里,甚至有學者認為人類之所以有比其他動物更聰明的大腦,就是因為人類會在運動、行走中不斷地解決問題。人類雖不健壯,跑得也不夠快,但可以稱得上是最有耐力的動物,可以不停地奔跑。有學者認為人類曾經是靠不停奔跑使獵物精疲力竭而獲得食物。
運動使更多新鮮血液攜帶著大量氧氣通過大腦,給大腦豐富的滋養。同時運動可以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促進大腦神經元的生長。
所以“宅”生活意味著,腦細胞會因為“幽閉恐懼癥”郁悶地消沉下去。
大腦不能應對的多重任務
再審視一下我們的工作狀態:一邊做著報表,一邊聽著音樂,不時刷一下微博,間或被提醒收到新的郵件……你可能覺得同時處理幾個任務效率高,卻苦了你的大腦,因為它從來不能同時處理這些意識層面以上的任務,必須在這些任務之間一項一項地切換。好比一個人同時接聽幾個電話,看似他同時拿著幾個電話,但事情還得一個一個地說。在幾個任務之間切換是對大腦短時記憶的考驗。
當你開始做報表時,血液迅速涌向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前壁,于是大腦的執行網絡被激活,你開始進入寫報表的狀態。這時系統提示你收到了一封客戶的郵件,這時大腦需要脫離寫報表模式,喚起郵件模式,提示大腦將注意力轉向郵件,并調動與郵件相關的記憶。當你回復完郵件,重新將注意力轉回報表時,以上過程還要再重復一遍。
你現在知道為什么總是問自己:“咦,我剛才做到哪了?”
大腦不能承受的壓力
當我們面臨危險時,大腦會處于一個特別的應激狀態,這時候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吹響身體各個器官的集結號,準備應戰,潛力就這樣被調動起來了。這時人可能完成一些平時無法完成的任務。但人不能總是處于應激狀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壓力使得腎上腺分泌皮質醇,而皮質醇過高則可以殺死大腦中對學習和記憶起到關鍵作用的海馬。
大腦不能缺乏睡眠
缺乏睡眠,大腦就像進入了血汗工廠——不但生活不好、工作環境惡劣,還超時加班。實際上,你睡覺的時候大腦一點也沒有休息,而是在緊張地整理這一天所攝入的信息。
如果你堅持5天不睡覺,很可能出現老年癡呆的癥狀,并且伴隨嚴重的判斷力缺失、幻想。大量研究證實,缺乏睡眠的人語言能力、創造力和制訂計劃的能力都會降低,這很可能與缺乏睡眠后,大腦前額葉皮層活動降低有關。
缺乏睡眠不僅影響大腦認知功能,更會對人體免疫力產生嚴重打擊,因此缺乏睡眠者被認為是可能會“過勞死”的高危人群。“今日事今日畢”并不是個好習慣,把問題留到明天解決,也許會得到更好的答案。
大腦不喜歡高熱量的飲食
飲食對于大腦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是有影響的。飲食中注意減少熱量的攝入,多吃水果、干果、蔬菜、魚肉和雞肉,可以降低與年齡相關的認知下降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的風險。所以,愛吃油炸食品等高熱量食品的人還是要注意節制。
想讓大腦創造更大價值,就得了解并尊重它的生活方式。在你每天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保養皮膚的時候,是否想過關愛一下大腦——這個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隱身白鴿摘自《分憂》2016年2期)